267.十法界,不離現前這一念心法華經淺釋
安樂行品第十四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K3.約非遠非近論近(1)
【複次,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一切語言道斷,不生、不出、不起,無名、無相,實無所有,無量、無邊,無礙、無障,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故說:常樂觀如是法相,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親近處。】
複次:是再說一次。再重複說一次前邊的意思,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觀一切法空。觀,是能觀之智,能觀的智慧;一切法空,這是所觀的境界。所觀的什麼境界?怎麼又叫「一切」呢?說是這個大菩薩,要觀一切十法界的境界──這十法界,不出現前這一念的心;這一念的心,生出來十法界。十法界,有四聖法界、六凡法界。
(一)我們先從最高的「佛法界」說起。怎麼會成了佛呢?就因為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就成佛了。自覺,就是自己開悟了,明白這一切法了。自己明白這一切法,認為是很妙的、不可思議的,所以也就願意叫其他人明白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道理,這叫覺他。自覺也圓滿了,覺他也圓滿了,這叫覺行圓滿;覺行圓滿,這就是佛了。佛就是一個大覺者,沒有不明白的事情;所謂「明人所不能明,悟人所不能悟」,所以稱為大覺世尊。世、出世間,所有一切人都崇拜佛,這是佛法界;這佛法界,也沒有超出去你我現前這一念心。
(二)菩薩法界。菩薩是很不容易做的,他所行所做,是利己利人、自覺覺他;但是他沒有覺滿,佛是覺滿了。菩薩行六度萬行,修行布施,舍頭目腦髓、國城妻子、內財、外財。什麼叫外財?就是身外邊的一切寶貴的物質;什麼叫內財?就是你頭目腦髓都包括在裡面了。這都要舍!
布施分出三種: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施。前面所說的內財、外財,那就是財施。法施,就是你學會了佛法,逢人就講佛法、演說佛法,這是法的布施。財施是救濟人的身命,法施是救濟人的慧命。無畏施,就是這個人在困苦、艱難、恐怖的時候,你能安慰他,令他沒有一種恐怖心。
那麼又持戒,他嚴持戒律,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又修忍辱,又修精進,晝夜六時常常精進;也修禪定,又修智慧。所以他修六度萬行,自利利他──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這叫菩薩法界。這菩薩法界,也沒有離現前這一念心,也都是在心裡頭;你心想要行菩薩道,你身就行菩薩道,將來就是個菩薩。
(三)緣覺法界。緣覺,是修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緣覺又分出來兩種:在有佛出世,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稱為緣覺;在無佛出世,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稱為獨覺。
獨覺是獨善其身的,不願意兼善天下。他認為這個世界是壞了,人人也都壞了,他就想要不壞,想要修行,所以就遠離塵世,和這些個人就隔離了。他自己跑到深山穹谷,在阿蘭若處修行,幾年也看不見一個人。所謂「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在春天,看見百花都開放,他感悟地說:「哦!這真是妙不可言,這花也會開了!」到秋天的時候,他就看見樹葉就落到地上了;你看這個樹,春天生出樹葉來,開花結果,到秋天,樹葉就都落了,他也認為這是很妙的。它自生、自滅,這種是無常的境界;因為萬物是無常,他就找這個有常。
什麼是「有常」呢?他就想這十二因緣。最初,他就研究這個「無明」;無明,也就是煩惱的一個別名。你不明白了,就會生煩惱;你生出煩惱,就要去做、去實行了;實行,然後就有個識──有行為了,然後就有了一個影子,這影子就是這個「識」,也就是這個「種子」。這個無明,也就是男女一種互相不明白的這種「情」;有這種不明白的情了,就有行為──就有了性行為。有性行為,然後就有了識、有種子了;有了種子以後,就有了名色,就有一個「胎」的名稱了。有了名色,然後就有了六入;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就生出來。有了六入,就有了觸──有了感覺、有了接觸了。接觸,就有了受用,然後生出一種愛心來;生出愛心,就想要取為己有作為自己所有。為自己所有,就又有來生的生了;有了生,就又有死了。這是十二因緣。
緣覺就在這兒修這十二因緣,研究這個問題。喔!無明滅,這個行也就滅了;行滅,識也就沒有了;識沒有,名色也沒有了;名色沒有,自然六入也沒有了;六入沒有,因為你沒有身體,就沒有觸了;沒有觸,也就沒有受;沒有受,就生不出愛來;生不出愛,就不想取了;沒有取,也就沒有有;沒有有,就沒有生;沒有生,也就沒有老死了!他這麼研究來、研究去,來回研究這十二因緣,就開悟了;所以這叫緣覺,又叫緣覺菩薩,就是初發心的菩薩。
(四)聲聞法界。聲聞,就是修四諦法而悟道的;四諦,就是苦、集、滅、道。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
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苦中之苦,既貧窮又困苦;這貧窮是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也沒有房子住。有一個小房子,又被火燒了;剛剛再造一個,又被水給衝去了,這叫苦苦。壞苦,是富貴人,沒有貧窮的困苦,但是他富貴不能久長,或者有的時候火燒、或者賊偷,把財就失去了、壞了。行苦,就是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這念念遷流、念念不停,由小孩子變大人,由大人變老人,由老人變死人,這麼變化不停,這也是個苦。
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來得很痛苦的,老去的時候也很痛苦,有病更苦,死的時候是更苦。
以前有三個老人聚在一起喝酒,很高興的,一個有六十多歲,一個有七十多歲,一個有八十多歲。其中這年紀輕一點的老人看這兩個老年人,他大約心裡想:「你們兩個老得這樣,就快死啰!」所以他就說了:「今年酒席筵前會,不知明年又少誰?」意思是,今年我們大家在這兒一起喝酒,等到明年,不知我們哪一個人就死了?七十多歲的老人說:「唉!你說得簡直太遠啰!」「你怎麼說?」「我說,今天脫了鞋和襪,不知明日提不提!」不知明天還穿不穿這鞋和襪子了。八十多歲老人就說:「哦!你還說得太遠!」這兩個人問:「你還說遠?那你怎麼說呢?」八十多歲這老年人又說:「唉!我怎麼說?我這口氣出去,那一口氣就不知道會不會回來了!」言其生死是很沒有人情講的,它和你一點都不客氣,這口氣出去,那口氣就不知道回不回來了,這是死苦。
古來人說:「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也不妨。」這個老僧說,我有一個安心的方法,就是八苦交煎的時候,我也不怕、沒有關係,沒有問題。所以這苦,你若有定力了,苦也變成樂了;你沒有定力,樂也變成苦了。
聲聞修四諦法。第一是知苦。第二是斷集,集是煩惱;煩惱有很多種,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詳細說太多了!第三是慕滅,滅是寂滅,就是證得涅槃了。第四是修道,道是修道。釋迦牟尼佛最初成佛的時候,就是說四諦法──三轉四諦法輪,度五比丘;這五比丘一聽這四諦法,都開悟了。
這「聲聞、緣覺」是二乘的聖人,跟「佛、菩薩」合起來,這叫四聖法界。還有六凡法界,就是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五)天法界。六凡法界中,最高的就是「天」,不明白佛法的人,以為生到天國樂園,那就是最快樂、最好了;其實這「天」還在六凡法界之內,沒有超出輪迴,還在六道輪迴之中。天上的人,最長的壽命是非非想處天,活到八萬大劫;壽命終了,仍然還會墮落,還要到人間來。善業成熟,就轉生到善道;惡業成熟,就轉生到惡道里。天,也有種種的天。
(六)阿修羅法界。阿修羅是梵語,此雲無端正,就是生得最醜陋;又叫無酒。阿修羅雖然生得醜陋,而阿修羅女可是生得最美。阿修羅就是鬥爭堅固,歡喜鬥爭、歡喜作戰;所以在天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中,都有阿修羅。這阿修羅,哪個地方他都去,所以有的時候,把他也算到三善道里;有的時候,又把他列入四惡趣中。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這是三善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是三惡道;又者,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是四惡趣。
(七)人法界。就單研究我們人來講,你說人有多少種類?上至總統、國務卿、外交部長,這種種的政治人物;又有有錢的人,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富翁,這麼樣有錢;沒有錢的人呢?連個立碓之地都沒有。有最醜陋的人,人人見著他都討厭;也有最美麗的人,人人見了他就歡喜。有很奇怪的人,又有最肥的人,肥得一、兩千磅那麼重,人家走的門他進不去,人家搭的巴士他太肥了,巴士門進不去;如果他要到什麼地方去旅行,要特別訂製一輛巴士,或者特別造一架飛機,那麼樣子。有最瘦的人,骨瘦如柴,一點肉也沒有,像柴火似的。
你說,又有富貴、貧賤、肥瘦、高矮、丑俊,這種種的情形,這是什麼因緣呢?我現在總起來跟你說:種富的因,就得到富的果報;種貴的因,就得到貴的果報;你種貧的因,就得到貧的果報。這都是種因結果,好像那個肥的人,他大概是想:「哦!我最歡喜肥!」就種肥的因,今生就得到肥的果,比肥豬還肥。這是在人道中,有種種的樣子,都不同的。
(八)畜生法界。你就拿畜生來講,有多少種類?簡直數不完的。
(九)餓鬼法界。餓鬼也是那樣子,也是很多種類的,不是就一種鬼、兩種鬼那麼樣子。
(十)地獄法界。地獄也是有很多種類。
「六凡法界」再加「四聖法界」,這叫十法界。十法界從什麼地方有的?就是從我們現前這一念心。你天天若發脾氣,所謂「無明火,老虎神,這是前生罪孽根。」你發起脾氣,就像老虎一樣;你發脾氣有火,就會到修羅法界去。你若盡貪心、瞋心、痴心,這就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裡頭去。你要是想要修苦、集、滅、道四諦,就走到二乘人里去。你若願意修菩薩、成佛,你就發菩薩心,修六度萬行,將來就成佛。所以說: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想要明白這三世一切諸佛,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一切諸佛;你應該看「十法界」這種的因緣、這種的性,一切都是從你的心裡造成的。所以我常常很歡喜講這個「心」字:
三點如星布,彎鉤似月牙;
披毛從此起,作佛也由它。
三點好像星星排布著一樣,你寫「心」字那個彎彎鉤,像個月牙似的。披毛,就是做畜生;做畜生也是從這個心生起、開始;你要想修行成佛,也是由這個心。所以說這十法界不離你我現前這一念的心,你心在佛國,將來就到佛國;你心存地獄,將來就墮地獄;這一切唯心造,絲毫不錯的。
如實相:實相,就是一切相的根本;一切相的根本,就是沒有相。你若有相,在「有相」找,找不著「相」的根本;你若在那「無相」上找,就找著「相」的根本。
菩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觀這十法界,境界都是空的,好像什麼呢?就好像實相似的。空可是空,空裡頭又有一個「有」──這「真空」裡頭就生出一個「妙有」。所以才說:「真空不空,不礙妙有;妙有非有,不礙真空。」真空它不空,會生出一個妙有來;妙有也非有,也就是真空。
「真空」也就是「實相」的別名。實相,就是一切相的根本;一切相的根本,就是沒有相。你若有相,在「有相」找,找不著「相」的根本;你若在「無相」上找,就找著「相」的根本。所以你觀一切法像實相了,就外無所貪、內無所求;你也不向外找、也不向內找,內外都空了!內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中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把六根也空了,然後又空了六塵,又空了六識;這把十二處也空了,十八界都空了。這「觀一切諸法空相」都空了,可是空了,就沒有了嗎?不是沒有了,是像實相那樣子;所以微妙不可思議,也就在這個地方。
天天參禪,這是「如實相」。你因為不懂「實相」的意思,所以不覺、不知;我現在告訴你,參禪、打坐就是如實相!你這一參禪,內空六根、外空六塵、中空六識,這六根、六塵、六識都空了,十八界都空了,這到無所有處,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了──不是說我們靈魂出去了,到天上,到非非想處天去;你無所有了,就是非非想處天。不用到上邊來,才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你當下就是!當下你能如實相,就是非非想處天這種境界。
※厭世是入世的啟發,出世是入世的目的
※266.修攝其心的方法:呵五欲、棄五蓋、調五事法華經淺釋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