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此人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兩個名句流傳千古

此人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兩個名句流傳千古

歷史上每當出現民族危難、國家危亡的時候,總有一些人能夠洞察先機,勇敢地站出來,提出改革、變法的主張。譬如屈原,譬如王安石,但很少有人會想到一個人,他就是清代的龔自珍。龔自珍,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他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同時他更是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1839年春,由於他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因而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於是決計辭官南歸。從6月4日離京返杭,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還眷屬。兩次往返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激揚、深情的憂國憂民的詩文,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

此人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兩個名句流傳千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浩蕩離愁白日斜

《己亥雜詩》共收錄詩人兩次往返南北途中所寫的315首詩,這是一組自敘詩,涉及平生出處、著述、交遊等,題材極為廣泛。這組詩雖非首首經典,但無一首是平庸之作。陳錦榮說:「龔自珍《己亥雜詩》作品高度凝鍊、形象生動,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沒落衰朽的現實,發展七絕議論時事、干預現實的功能,是在絕句藝術上的開拓與創造。」其中兩首詩,家喻戶曉,人人會背,其中的名句,更是千古流傳。下面我們來看這兩首詩。

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此人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兩個名句流傳千古

吟鞭東指即天涯

這首詩大意是:離愁別緒,浩浩蕩蕩,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猶如落花一般,但此落花卻不是無情之物,它會化成春天的泥土,繼續發揮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這首詩寫詩人雖然滿懷離愁,離京遠去了,但依然會為國盡忠,為民效力,直到蠟炬成灰,身化泥土,仍會盡自己最後一份心力。整首詩抒發了詩人辭官離京時的複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於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這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洒脫的氣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詩人反用陸遊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來表現自己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這兩句也成為傳世名句。

此人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兩個名句流傳千古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是《己亥雜詩》中的第125首,大意是: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這首詩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著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才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了詩人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願望。全詩層次清晰,先提出問題,揭露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再提出建議,指出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然後提出具體辦法,詩人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才,而朝廷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才,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

此人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兩個名句流傳千古

萬馬齊喑究可哀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詩人起筆不凡,開篇即從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具有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後兩句是傳誦千古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像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

此人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兩個名句流傳千古

不拘一格降人才

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全詩以一種熱情洋溢的戰鬥姿態,對清朝當政者以諷薦,表達了詩人心中對國家未來命途的關切,和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很強的現實意義。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因禍得福,此詩人一生五個重要成就,竟然與他的兩次「肇事」有關
十個冷艷凄絕的詩句,雖不太有名,但卻忍不住一讀再讀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