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唬人近看嚇人 俄羅斯最新無人機渾身「瘡包」暴露技術短板
近日,俄羅斯曝光了一款全新的無人作戰飛機——S-70「獵人-B」,其採用了國際主流的隱身飛翼式氣動布局,看起來相當先進。有趣的是,這架無人機的曝光方式有點像當年的殲-20等中國戰機,目前的網路照片幾乎都是俄羅斯本土「爬牆黨」在跑道邊「偷拍」而來。
這架隱身無人機第一張模糊照片一經公開,就在各國軍事媒體界引起軒然大波。很多支持者表示,這是俄羅斯航空技術的最新成果,甚至迫不及待地冠以「第六代戰鬥機」的頭銜。然而隨著遠處偷拍的模糊「納米圖」,變成了長焦高清照片,這款無人機很多細節暴露出來,但結果卻令人十分意外。
只見這架飛機的上下表面密密麻麻,布滿了大小不一的凸起「孔洞」,就好像長滿了「瘡痘」一樣。軍迷網友們紛紛評論說這實在太難看,「瘡痘」要是再多一點都快要引起密集恐懼症了。
放大看,其實這些「瘡包」基本是凸出於機體表面的輔助進氣口,還有些是未修形處理的天線。誠然,在機體表面開個口子,引入冷空氣來冷卻機載設備,是現代軍機的常見做法;但是而照片上這些凸出的輔助近期口不僅數量較多,布置十分雜亂無序,並且幾乎看不出任何隱身處理的措施,勢必將劇烈增加雷達散射截面積(RCS),對隱身性造成明顯影響。
在俄羅斯相關單位的前期宣傳中,「獵人」被定位成一款能夠深入敵後執行高風險滲透打擊任務的無人作戰飛機,採用內置彈艙和先進航電,擁有出色的全向隱身性。但如今有圖有真相,機體表面過於「粗糙」,雖說這很俄式暴力風格,但背後還是暴露了「獵人」在設計上至少有兩點不成熟之處。
隱身細節太粗糙
第一,隱身細節依然沒有進步。俄羅斯「獵人」不僅在機體表面開了太多口子,而且起落架艙門明顯也沒有鋸齒設計。對比中國「利劍」無人機,不僅起落架艙門採用了大鋸齒,機體上下表面也基本看不到幾個輔助開口,需要引入冷卻空氣的開口全都集中設計到進氣道內部去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機體表面的RCS值。俄「獵人」無人機雖然擁有飛翼布局,但隱身細節真的像蘇-57一樣粗糙,亟待優化。
有人說中國「利劍」是個驗證機而已,沒有多少實戰化的航電設備,自然不需要多少輔助開口;而「獵人」是無人作戰飛機,設備多,所以才有這麼多開口。筆者覺得這個理由很牽強附會。如果信不過中國自己的產品,那麼對比美國海軍X-47B無人驗證機,這款無人機已經完成了航母上的起飛著艦,還有自主空中加油,實用化程度遠在「獵人」之上。但是,X-47B只在機體右上後方設置了一個集中式輔助進氣口,天線也大量採用保形貼片設計。對比之下,說俄羅斯「獵人」無人機表面隱身細節太糙,不過分吧?
美國X-47B機體上表面僅有一個集中式輔助進氣口
機載設備技術未跟上
像中國「利劍」一樣,「獵人」暫時採用了帶加力發動機,因而尾部顯得比較突兀。不同的是,「獵人」採用的是AL-31FM系列發動機,推力噸位更大。有人據此推測這麼多開口是為了給發動機部件降溫,但這也是站不住腳的。
殲-10B/C都早已改進了凸出的輔助進氣口
首先發動機部件不需要這麼多的冷卻口,對比同樣採用AL-31FM發動機的殲-10B/C戰鬥機,其後機身只有一個輔助冷卻開口,而且還採用了內埋式設計來提高隱身性。更何況「獵人」是亞音速飛行,發動機不會做長時間高功率運轉,更不需要額外冷卻。所以可以斷定,這些開口只能是為機載設備提供冷卻的。
這也暴露出第二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機載設備集成度不高,技術沒有跟上時代。以F-35、殲-20為代表的第五代戰鬥機重要的先進之處,就是所有機載設備高度綜合一體化設計,航電、環控、供電、輔助動力等系統都高度綜合化。這不僅是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未來全向隱身所需。然而,俄羅斯「獵人」機載設備冷卻開口如此多而雜亂,可以間接推斷出其機載設備融合程度不高,各個系統互為獨立存在,和中美最頂尖的產品相比已經落後。
考慮到目前「獵人」只是首架驗證機,各項設備還不完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無論如何,其在進度上也已經遠落後於中國「利劍」。至於俄羅斯媒體所標榜的的什麼六代機、無人空戰、無人突防,這些都需要先進而強大的新一代子系統來支撐,並不是簡單把蘇-57的航電設備搬過來堆砌在無人機上就行的。從目前俄羅斯航空工業的發展情況看,「獵人」能否實現這些願景,不容樂觀,姑且拭目以待吧。(文/妹子楊)
※不愧為空中巨無霸:戰略大運巨蟒吞食一樣的裝載方式超震撼
※黑鷹接替者SB1真容曝光 每小時能飛500多公里有人不相信?
TAG:烽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