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給孩子買點貴的?
文丨魚爸 圖片來自網路
1
有一天,我在樓下的小倉庫里整理圖書。
這個時候門口有一位媽媽經過,停下來看了我滿屋子的書。
她就問我:「我注意你很久了呦,你這裡是不是有書賣啊?」
「嗯,有的,0-14孩子的書都有。」
「那有沒有那種四五塊一本的繪本啊?我想買」
「我這沒有,你說的是淘寶上那種10塊三本的書吧」
「恩,上次我孩子班上的家長集體採購了一批,我覺得挺便宜。」
「那個是盜版的,顏色和板式都不一樣」我很善意的提醒。
然後我給他推薦了幾本正版精裝繪本給她翻了一下。
她看了一下只說了一句
「太貴了,孩子看的課外書,隨便一點就好,便宜點。」
我就目送她走了。
走的時候她又補充了一句:「便宜就好!」意思是質量無所謂。
你真的就不覺得應該給孩子買點好的嗎?
當然好的會貴,這是價值規律。
"便宜無好貨」是真理。
你去淘寶淘衣服包包,因為常常更換,或者試一次就雪藏了,只是滿足一下購買慾,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同樣的邏輯放在孩子的身上,就不合適了。
見過很多這樣地父母。
覺得給孩子的東西不要太貴。
「孩子長得太快,不要買太貴的衣服。」
「孩子磨鞋子,不要穿太貴的鞋子。」
「孩子撕書,就不要買好的書,甚至不給他書看。」
「孩子常常弄丟玩具,所以就不要買貴的玩具。」
「40元一斤的車厘子,堅決不能給孩子買,否則養刁了嘴。」
這個邏輯非常的強大,很多父母都陷入這樣的得失之中。
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以為是,卻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感受,以及他們受到的傷害。
其實穿著可以不追求多貴,但是一定要大方得體,健康舒適。
而劣質的圖書危害更大,顏色不純,偏色嚴重,而且氣味熏人。
圖便宜給孩子買書讀,真的不如不讀。
而劣質的玩具也是這樣,我就曾對比過不同的動物模型。
劣質的味道很大,而且走樣。
幾十元一斤的水果,也可以給孩子嘗嘗鮮啊。
2
有的父母會說,物質滿足會造成孩子的溺愛。
那是因為你自己無法把握原則又不知道怎麼辦,就會害怕。
我一直覺得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是愛,不是溺愛。
我曾記得陪一個朋友去逛超市,那次他的女兒滿5歲的生日。
說去給孩子買一個生日禮物。讓孩子自己選,小傢伙高興極了。
到了超市之後,孩子盯上了一個限量的芭比娃娃,足足要200塊。
孩子的眼裡都閃著光,站在那一動不動。
爸爸就在那使勁地說道理:"爸爸覺得這個玩具太貴了,真的不值得買!你家裡有這麼多娃娃了,少了這幾個也沒關係。」
「要不爸爸給你買那個小熊,我覺得你抱著它睡覺應該挺好的。」
「你自己說我想要什麼禮物都送我的。」女兒開始不高興了。
「我覺得真不值得這個價錢。不是爸爸不給你買」
「我就要這個,我答應你下次兒童節我也不要禮物了,就要這個,好不好。」
但是爸爸不為所動。一場戰爭爆發在即。
我小聲地跟他說「如果在女兒生日讓她傷心,怕她會傷心很久呢。要不你就答應她。」
我覺得孩子在一年一次的生日時,這個需求真的不高。
在她的眼裡,那是具有非凡意義的夥伴,而不是大人眼裡看到的200塊錢。
他想了一下勉強同意了。
最後孩子抱著那芭比娃娃,看上去就像一個幸福的小公主。
很多時候,大人總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價一個東西的價值。
比如孩子看中的一個小玩意,你覺得太幼稚。
而孩子看中一個貴的東西,你又覺得不值。
做孩子還真難,要讓自己開心,還得顧及父母的想法。
為什麼就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為什麼會喜歡這個。
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也能及時地發現孩子對這些東西需求到底是天性的喜愛,還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慾望呢?
3
還有很多的父母,刻意去窮養孩子。
特別是「窮養男孩」的觀念還挺流行。
生怕讓孩子變成大手大腳的敗家子。
實際上是在犯錯。
買還是不買,買貴的還是不貴的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孩子。
面對這種事情,如果父母能夠和孩子達成一種默契的約定是最好的。
我一直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
那時候我們都玩掌上遊戲機。十三塊一個,對當時農村讀小學的我們來說已經很貴了。很多父母都不會給孩子買。
如果你說要買。很多父母就是一頓臭罵:「學習不去認真,就知道想著玩遊戲」,「要這麼多錢,你怎麼不想想家裡有沒有錢。」
很多父母將提出需求的孩子釘在了恥辱的柱子上。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也是自卑的。
讓他們長久不敢正視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
更加不敢表達自己的訴求,什麼事都讓著,逃避著。
我那時候也提了這個要求——給我買一個遊戲機。感謝當時父母沒有直接開罵。但是我記得他們還是很認真地跟我說:「我們只是更擔心你沉迷其中,會影響學習啊!」
「不會,我可以保證」我甚至還自己主動寫了一個保證書。
很多年後還藏在我的日記本里。上面寫著,我保證不會因為這個遊戲機影響成績,我要努力,考班上的第二名。
記得那一年我還真的發憤圖強考了第三名。平時都是第五第六的。
那種彼此尊重的溝通,溝通後達成的約定,遵循約定並為之努力的契約精神,成為了我的精神養料,讓我沒有因為被臭罵而自卑,沒有選擇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
我覺得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作用。
為人父母,只要夠坦誠,總是能從自己的童年裡感受一個孩子的渴望和悲歡。
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能治癒自己的很多心理創傷。
4
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孩子商量約定,達成共識。
讓孩子看到我們內心的想法。
比如兒子跟我說想買什麼,我不會騙他說下次給他買,也不會跟他說家裡太窮買不起。
而是理解他,如果是合理的需求,我會答應。
如果超出了,那就跟他耐心的解釋。
如果你真的是非常誠懇地跟孩子說,孩子往往是理解並願意接受的。
就在前幾天帶他去遊樂場,他想玩那個穿越障礙,那是一個7歲以上孩子才能玩的項目。
但是男孩子總是喜歡去挑戰超過自己難度的東西。
我看到他有點不高興,就蹲下來跟他說
「那個叔叔說這個適合7歲以上的孩子,你看上面玩的孩子都比你大。等你長大一點,我答應一定帶你一起玩,好不好?」
「要不我們去看看下一個項目,或許更適合你呦」
他知道我是真誠地為他考慮的,而不只是跟他說「不行,不行」,所以接受了。
很多人跟他打交道之後都說他懂事。總是願意聽我說,而不是蠻橫地在地上打滾。
我說,其實是我懂他,所以他才願意聽我說。
因為他知道表達溝通比耍脾氣要挾有用,也知道我是跟他站在一邊的,總是願意為他考慮。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需求。
而不是在自己的成見里買買買。
也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說不不不。
我們要尊重並且重複理解這個小小的個體。
為人父母,一定要坦誠,養孩子,真的沒必要刻意窮養,也無需虛榮攀比。
※細思極恐的三個育兒陷阱,媽媽都踩過雷
※怎樣能避免孩子交到「壞朋友」?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