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有人說這是列子在嘲笑孔子,列子嘲笑孔子什麼呢
「兩小兒辯日」是記載在《列子·湯問》中的一個故事,由於被選入小學教材,因此這個故事婦孺兼知。
教材上對這個故事的解讀是,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就算博學如孔子,也未必能懂得所有的知識,所以人們必須要虛心好學,堅持探索。
不過,也有人認為,列子寫的這個故事,其用意是為了諷刺孔子。當兩小兒和孔子爭執的時候,不是兩小兒贏了,也不是孔子贏了,而是列子贏了。
(兩小兒辯日)
那麼,這個說法對嗎?
我認為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列子究竟在諷刺孔子什麼?我覺得很多人可能就有點理解偏了。
很多人說,列子是在諷刺孔子假博學,實際上,他的知識非常淺薄,連兩個小孩都不如。
不過,我覺得,列子如果真是想諷刺孔子這一點的話,他還真的沒有諷刺到孔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個故事裡並沒有不懂裝懂,「孔子不能決也」,他不知道,他就老老實實說自己不知道。並沒有不懂裝懂地講一番大道理。
要知道,孔子要想講一番大道理,對他來說太簡單了。曾經發生過孔子把一截恐龍的腿骨化石解釋為防風氏骨頭的事情。而且他解釋是防風氏的骨頭,大家還都覺得他說的是對的。
再說了,孔子自己也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顯然,在知識認知層面上,孔子是有自知之明的。
既然孔子本身就具有自知之明,那麼,列子還在這方面諷刺孔子,那就是沒有道理的。
(列子畫像)
那麼,列子是在什麼地方諷刺孔子呢?
我覺得要明白這個問題,必須要搞清楚「兩小兒辯日」中的「日」指的是什麼。
「日」就是太陽,太陽在古代指的是君王。古代也有皇帝直接把自己說成太陽的。比如夏桀,他說:「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夏桀這句話是說,天上有太陽,就像我有老百姓。只要天上的太陽不消失,我的老百姓也就不消失。夏桀說他的老百姓不消失,也就是說他會是一個永遠的君王,誰也不可能推翻他。
《易經》上也說:「日為君之象。」
因為太陽是君王的象徵,因此,代表太陽的黃色,也成為皇帝專用的顏色。
古代發生日食是一個重要事件,與君王被遮蔽有極大的關係。《後漢書·丁鴻傳》中,當發生日食的時候,丁鴻就給漢和帝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徵,月亮是臣子的象徵。發生日食,也就意味著君王的權力被臣子所奪。
認識到這一點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列子講的這個故事,就特別有意思了。
(孔子畫像)
列子一開始就說,這個故事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孔子周遊列國是在幹什麼呢?是要各國的君王們接受他的主張。讓各國的君王們「克己復禮」,遵守周禮,維護周天子的統治。
如果用太陽比作君王,就是希望君王們應該在自己正確的軌道上運行,不能失常,必須是恆定的。而當兩小兒來講這太陽的時候,就發現這太陽完全不是恆定的,一會兒「大如車蓋」,一會兒又小如「盤盂」,一會兒「滄滄涼涼」,一會兒又如「探湯」。列子說描述的,其實正是春秋時期各諸侯王們的狀態。而孔子需要解決的,正是要把太陽還原成恆定的樣子。兩個小孩兒拿這個話題問孔子,其實就是在問孔子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孔子不能決也」。
最後,兩個小孩嘲笑孔子:「孰為汝多知乎?」
這句話,是兩個小孩嘲笑孔子,當然也是列子嘲笑孔子。這裡的「知」,既可以解釋為「知識」,也可以認為是「智」的意思。也就是說,列子認為,孔子周遊列國的做法是愚蠢的,是不能改變現狀的。既然不能改變現狀,何必要去做呢?
列子也在這裡表達了作為道家「清靜無為」的主張。並用道家的「清靜無為」,反對儒家的「出世」的做法。
(參考資料:《列子》《後漢書》《史記》)
※朱由檢毫無根基,又才十七歲,他是如何扳倒權傾天下的魏忠賢的
※中國有座神奇的木塔,梁思成站在它面前,半天喘不出一口氣來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