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摸脈都是「假裝」的?不懂,就別瞎說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醫基礎理論學》
列位看官,今天咱們來說說中醫裡面常見的診法——切脈。
對此,有些人產生過一種想法——中醫診脈,兩手往上一搭,能看出來什麼呢?是不是在裝模作樣呢?
其實,有這樣想法的人,當對中醫的脈診,不甚了解。這篇文說,咱們就把一些便於理解的、比較基礎的脈診要義,給您初步說一說。明白了這些,您也就該明白,中醫的切脈,到底有什麼價值了。
第一個,叫做「浮脈」。
這個脈象,是中醫裡面最為常見的異常脈象了。什麼叫「浮脈」啊?就是說,你的手往上一搭,輕輕按在肌膚上,就會感受得到。這個時候,脈搏跳動是非常明顯。但是呢,如果你的手再輕輕用力一取,重按下去,就會發現,脈搏跳動就不像剛才那麼有力了。這既是《脈經》所說的:「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這個脈象在什麼時候容易發生啊?說白了,就是在咱們感冒的時候。感冒,中醫稱之為「外感」。當外感剛剛襲來,表證明顯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脈象。為什麼?因為面對邪氣,我們的陽衛之氣奮起反抗,趨於肌膚表面,所以就出現這種現象。一個身體壯盛的人,此刻多是浮而有力的。身體久病的,多是浮而無力的。下次,您感冒的時候,不妨可以體驗一下。
第二個,叫做「沉脈」。
這個脈象,和「浮脈」恰好相反。《脈經》說它是「舉之不足,按之有餘」。就是說,只有手指重按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脈象,輕輕按的時候,則感受不到。
這是怎麼回事啊?這是邪氣在內,氣血被困在體內,不能外達所致。這種情況,還分兩種具體的情形。有的人,脈沉,但是搏動有力。這說明,病邪在體內,人體正氣正在和他們在內部拚命抗爭呢。有的人,脈沉,搏動無力,這說明病人啊,氣血虛衰、陽氣不足了。這就比前面的那種沉脈要麻煩了。
什麼病容易出現沉脈呢?一些里寒證,泄瀉、食積、水腫病等等。所以說,這個沉脈,對中醫師診斷病情來講,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個,叫做「遲脈」。
這個脈象啊,也是很常見的病脈。所謂的「遲」,指的是遲緩。怎麼算遲緩呢?中醫術語講,叫做「一息脈來三指」。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每分鐘60次以下。請注意,一些身體特彆強壯的人,以及一些運動員,可能有此類現象。但是,這是正常的,不能算作病態。
這種脈象,一般主寒證。就是說,我們的身體有寒邪,一般會出現這種脈象。寒氣主收。寒可以滯澀脈道,所以脈象就遲澀。如果說脈象在遲緩的同時,比較有力量,說明雖然體內有寒邪,但是正氣尚存,可以與之一搏。如果在遲緩的同時虛弱無力,就說明患者陽虛嚴重,氣血虛弱。這個時候,治療的難度就比較大了。
再說一個,就是「數脈」。
這也是常見的病脈。它和「遲脈」相反,每分鐘90次以上。這種脈象,在一些體力勞動、運動、進餐和情緒激動的時候出現,有些小孩子也有數脈,這都是正常的,不能看做病態。
這種脈象,主熱證。就是說,患者體內有熱邪,熱邪鼓動,脈行加速,所以脈數。這個時候的人,往往處於高熱狀態,或者有心臟病,比如心動過速等等。
以上就是,常見的四種病脈。其實,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比如澀脈、虛脈、實脈、弦脈、緊脈、細脈等等。受篇幅所限,我們在這裡就說上面這最常見,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四種。
總而言之,中醫脈診,是傳統醫學數千年來積累的產物,是一身臟腑之氣無不通過血脈周流而抵達脈口這一規律的體現。我們對它應該有清醒而客觀的認識。
※這段時間是男性黃金生殖時間,錯過易出大問題,很多人卻把握不住
※45歲後,別碰這三種食物,否則是給血管添堵,越早知道對你越好
TAG:每日健康小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