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馬丁·斯科塞斯「電影社會學家」地位的五部奠基之作
馬丁·斯科塞斯是小編最喜歡的導演之一,大家都知道老馬是一位產量極高的導演,而且他的影片一直以來都能夠保持一貫的水準。所以在盤點的時候由於文章篇幅的有限,很多好的電影不可能全部收錄進來,小編只選擇一些以個人主觀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和個人比較喜歡的,類型相對豐富的影片來進行這期的盤點,排名不分先後,這一期先從早期70-80年代的作品說起。另外,一般的情況下盡量不進行太多的劇透,這是小編的原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馬丁·斯科塞斯
《窮街陋巷》,1973年作品,作為老馬丁和他的黃金搭檔羅伯特·德尼羅的第一部合作作品,這部電影意義非凡,老馬的「社會學研究課」的開山鼻祖之作。這部電影奠定了馬丁·斯科塞斯個人導演風格,作為馬丁·斯科塞斯在皇后區義大利的鄰居,德尼羅也在這部電影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定位。
窮街陋巷
到今天,我們都很難說的清,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到底誰成就了誰,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帶有強烈個人標籤的歌劇配樂、自述式旁白、橫移視角、長鏡頭、讓「馬式黑幫片」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德尼羅和老馬的另一位老搭檔哈威·凱特爾
《計程車司機》,1976年拍攝,馬丁·斯科塞斯最好的作品,可能沒有之一,一部從真正意義上讓德尼羅和老馬丁珠聯璧合的作品,相對《窮街陋巷》而言,兩人合作的更加默契也更加成熟。
《計程車司機》
該片對越戰後美國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更為深刻,一位美國石油大亨的孩子更是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後在美國總統里根演講的酒店門口給了他兩槍。
《計程車司機》
《憤怒的公牛》1980年作品,這部電影的影響力自不必多說,馬丁·斯科塞斯的傳記類電影的奠基石,深刻而殘忍的展示出了美國四十年代社會的狀態,老馬的得力搭檔德尼羅飾演片中的拳擊手,為了讓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他在40多天里增重50磅,創造了演員的增重的記錄。
《憤怒的公牛》
同時也讓他獲得了自己演繹生涯中第一座小金人。作為老馬丁的另一隻左膀右臂的黃金配角喬佩西憑藉此片出山,成為了老馬丁未來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憤怒的公牛》
《喜劇之王》1982年作品,這部電影在老馬多如牛毛的電影作品中並不起眼,是一部相對冷門的作品,但是名字大家都很熟悉,1999年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便是有致敬了這部作品中的諸多元素。
《喜劇之王》
影片講述了一個懷才不遇的小人物對脫口秀舞台的渴望,從到處毛遂自薦碰壁,屢遭白眼,到最後經歷一系列荒誕的事件讓他夢想成真的故事。另外,渾身都是戲的德尼羅真是為該片增色不少。
《喜劇之王》
《下班後》1985年作品,這是一部非常少的人看過的電影,但是非常經典,一部非典型的馬丁·斯科塞斯電影。小編當時看過了這部電影之後感覺像撿到了寶箱一樣,有些電影真不是名氣越大就越優秀,好的電影有可能會藏在一個幽深的角落裡,好在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寶藏還是被小編挖到了。
《下班後》
影片區別於傳統的馬丁式敘事結構,運用了非常規的拍攝方法講演繹了一部光怪陸離的午夜鬧劇。通過荒誕離奇的情節和詭異的基調,把我們帶進了這個城市的背面,直到天快亮了,清潔工開始工作了,陽光開始慢慢的撒進辦公老的窗戶縫裡,一切生活又開始照舊。這部電影算得上是馬丁電影長河中的一個彩蛋,是他送帶給觀眾的一份驚喜。
下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