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名大明叛將,牽扯住了大清九成的軍隊,驚壞了多爾袞!
大明帝國的血性,在歷史的記載之中,可圈可點,因此造成被滿清屠殺事件也是不少,諸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等等,但是真正讓滿清驚著了的是這場屠殺。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大同總兵姜瓖眼見明帝國大勢已去,以幾名農民軍首領的首級為投名狀,開城門迎接清軍,並將大同、朔州拱手讓給滿清,但是當時掌握軍政大權的多爾袞卻始終不相信這位還掌握著數萬明軍的大同總兵,讓英親王阿濟格坐鎮大同,不過這位英親王對於明降軍來說,有著十足的優越感,常常借口大同漢人拒絕剃頭梳辮成天動手殺人。對漢族官員更是視如奴僕,非打即駕,就連堂堂總兵姜瓖也經常受到指責。這倒罷了,這位英親王又貪財好色,經常搶掠富戶,併到處物色美妙女子,一天一個有身份的新娘被他們從轎中搶走,姜瓖親自找他們要人,被攆打了出來。姜瓖不能再忍,勃然大怒,率親兵到他府上見人就殺。嚇的英親王從城牆逃走。這還了得,雖然說姜瓖為大同城中百姓出了口惡氣,但是作為降將,遲早要災禍加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動起造反念頭。他首先接收了邊牆五堡和雁北各地殘存的明軍,很快聚起數萬人馬反叛清朝。
一時間整個山西諸地奮起響應,朔州、渾源、寧武、代州、繁峙等地皆叛清復明,對清軍駐地太原成包圍之勢。除此之外,鄰近的省份,諸如陝西等地也掀起了一股反清浪潮,連榆林重鎮也起兵。特別是因受賄事發被貶回老家曲沃的前明大學士李健泰四處發布文告,招集了不少人馬,在太平等地與姜瓖遙相呼應。清軍主力當時不敢放鬆對大同的圍困,只能由多爾袞不斷抽調各路人馬,趕往山西各地去「撲火」,真實於還在陝西的鎮壓闖軍的「平西王」吳三桂也被命令率軍助戰。可以這樣講,當是時也,清廷所有的名王良將,百分之九十全部集中在山西戰場。
可悲的是,南明永曆朝廷對山西大勢一無所知,小朝廷內「吳黨」、「楚黨」為名利爭衡,內訌不已,根本沒注意到清軍濟爾哈朗等部為何忽然舍兩廣不攻而北還的情況。大好時機沒有抓住,南明小朝廷在南方得過且過,苟安殘喘,可悲的是,姜瓖最終沒死於清軍屠刀下,反死於自己人之手。其手下總兵楊震威變節,為取富貴,率部下數百人忽然沖入姜宅,當場殺掉姜瓖兄弟三人。然後,這些人用高竿挑著三個血淋淋首級,開門向清軍投降。
此時的清軍出了疲憊之外,就是恐懼和憤恨,因為很可能因為山西戰場,清軍會全盤皆輸,若南明早點清醒過來,直接反撲的話,那歷史很可能會改寫,所以清軍並未輕饒大同軍民,除楊震威部幾百官兵以外,清軍把大同城內十餘萬軍民官吏盡數屠盡,殺得血流有聲,人在北京的多爾袞聞報,得知大同被攻陷消息,高興之餘咬牙切齒,急令清軍把大同城牆毀掉五尺,以泄久攻不下之憤。
更可悲的是楊震威用姜鑲的人頭並沒有給自己換取高官厚祿,過數月之後也隨姜鑲命喪黃泉。要知道在多爾袞和阿濟格眼裡姜瓖的行為就是前車之鑒,不能讓第二個姜瓖出現,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另外這兩個殺人魔王尤其痛恨叛徒和「軟骨頭」,哪管你獻城與否,根本不買帳。我不知道楊震威臨死前可否悟出此道?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這就是當叛徒的下場。大同一失,山西各地出現連鎖效應,諸城不守,汾州、運城、太谷等地相繼淪陷。清軍每攻一城,皆把當地人殺光,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無人區」。
TAG:紫檀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