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今天我們來說這本《八月炮火》。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書名里的八月,指的是1914年8月。這個月份發生了什麼事呢?這一年的8月,歐洲戰場上,虎狼之師狂奔突進,世界大戰如火如荼。70萬德國大軍開進比利時,撲向比法邊境,準備直搗巴黎;在英吉利海峽對岸,已經對德國宣戰的英國正在調集大軍,準備遠征歐陸;在東方,俄羅斯的哥薩克騎兵殺進了德國的東普魯士,讓德國人大為恐慌;在南線的巴爾幹半島,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也在激戰……整個歐洲打成一團,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一戰從1914年到1918年,打了4年多,波及歐亞非三大洲,造成超過2000萬人死亡和300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漫長又血腥。今天回望這段歷史,最引發人思考的就是,為什麼這場戰爭會爆發?而且是在當時全世界最富庶、文明程度最高的歐洲爆發?為什麼高明的外交技巧、完備的盟約保護全都失效了?為什麼各國的王侯將相、當時最頂級的政治精英們,非但沒能阻止戰爭,反而推動了它的爆發?為什麼一個小火星會點燃整個歐洲,讓這些強國大國不管情不情願,都不得不跳進火坑?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在這本《八月炮火》中,作者認為,上述問題的答案,一戰的根源、基調、走勢,其實在戰爭的第一個月里都可以找到答案。所以這雖然是一本40多萬字的大書,但作者沒有打算重複整個一戰的進程,而是聚焦在1914年8月,試圖解答三個問題:第一,一戰的根源是什麼,雙方計劃怎麼打這場戰爭;第二,一戰為什麼從一場兩個國家之間的衝突,演變成了全歐洲乃至世界的大混戰;第三,為什麼戰爭的發展會失控,變成了殘酷的持久戰。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這本書的作者值得我們隆重介紹一下,她就是當代美國女作家,芭芭拉·塔奇曼。塔奇曼可以稱得上是美國歷史寫作界的金字招牌了。塔奇曼的寫作風格,更多的是還原歷史現場,通過立體的描摹把讀者帶回到真實的歷史氛圍中。如果她在書中描述了某天的天氣,那可不是為了增加文學效果,而是因為查了氣象資料,當天的天氣確實如此,而她對人物的生動描述,也幾乎能讓人見字如見人。所以,塔奇曼的歷史作品能寫得像小說一樣好看。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她的這種寫作風格,屬於一個新的文學門類,那就是非虛構寫作。以往,新聞寫作和文學寫作被認為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但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紀實類作品,像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楚門·卡波特的《冷血》,以及稍後的威廉·曼徹斯特的《光榮與夢想》等等,這些作品取材於真實事件,並沒有誇張和演繹,但同時又兼具很高的文學性,寫得像小說一樣好看。這種傳統文學分類沒法界定的新文體,後來就被稱為非虛構寫作或非虛構文學,文學界也逐漸接納了這種作品。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在非虛構這個門類中,《八月炮火》享有極高的地位,塔奇曼也被尊為非虛構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寫作方法對這個領域的後來者影響深遠。這本書在1962年橫空出世,1963年就獲得了普利策獎。美國從學界到公眾都轟動了,塔奇曼甚至因此被譽為「當代修昔底德」。要知道,修昔底德是古希臘歷史學的一代宗師,所以你就可以想像這個評價有多高了。

《八月炮火》,一本與眾不同的書,換個角度看一戰

不僅如此,關於這本書,還有一個非常傳奇的故事。就在這本書問世的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世界一度到了核戰爭的邊緣,但最終事態沒有升級,據說,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讀了《八月炮火》,從中吸取了教訓。由此可見,這本書的影響力有多大。那麼,下次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都講了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讀卡坡蒂《聖誕憶舊集》,來說第一個故事《一個聖誕節的回憶》
解讀《河岸》這本書,這是蘇童寫得最好的兩部長篇小說之一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