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讀徐渭壬辰年書《煎茶七類》全捲圖欣賞並譯註
徐渭 畫像
《煎茶七類》全卷
《煎茶七類》全卷
局部欣賞與解讀:
一、人品 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故其法每傳於高
流大隱、雲霞泉石之輩、魚蝦麋鹿之儔。
二、品泉 山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井貴汲多,又貴旋汲,
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貯陳,味減鮮洌。
三、烹點 烹用活火,候湯眼,鱗鱗起,沫浡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湯
少許,候湯茗相浹,卻復滿注。頃間,雲腳漸開,浮花浮面,味奏
全功矣。蓋古茶用碾屑團餅,味則易出,今葉茶是尚,驟則味虧,
過熟則味昏底滯。
四、嘗茶 先滌漱,既乃徐啜,甘津潮舌,孤清自縈,設雜以他果,
香味俱奪。
五、茶宜 涼台靜室,明窗曲幾,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呤,
清譚把卷。
六、茶侶 翰卿墨客,緇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軒冕之徒,超然世味者。
七、茶勛 除煩雪滯,滌醒破睡,譚渴書倦,此際策勛,不減凌煙。
是七類乃盧仝作也,中伙甚疾,余忙書,稍改定之。時壬辰秋仲,
青藤道士徐渭書於石帆山下朱氏三宜園。
註:譚通談
盧仝「七碗茶歌」——「紗帽籠頭自煎吃」,吃到七碗,寫就《走筆謝
孟諫議寄新茶》。煎茶在唐代已有:散茶或茶粉於壺內煎,
都是煮茶。與徐渭此文中所述明代散茶瀹飲方式的煎茶不同。
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已經演變成茶道,因此盧仝在日本久負盛名。
抗日戰爭時期,河南濟源思禮村東口一碑亭里,還豎有「盧仝故里」碑,
碑曾震懾了日本鬼子,使全村免受塗炭。話說當年有一天,日本鬼子從南
門進了村,一路燒殺搶擄還殺害了三位村民。不久,又一隊鬼子兵從村外
向村東門走來,準備再次進村搶掠。奇怪的是,當他們走到「盧仝故里」
碑前卻停下了,領頭的鬼子軍官端詳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跡之後,竟彎腰向
石碑鞠了三個躬,然後帶領鬼子兵匆匆離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場災禍。
茶之致和,歸功於文化的力量。
※等我們老的時候……
※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具有強烈而協調的美感鉛筆 水彩作品欣賞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