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穿破,別穿錯」 此原則不僅適用於唱戲
作為一隻每日臨帖的松雪「舔狗」,我對2017年秋冬的故宮充滿感激。當時武英殿開了趙孟頫書畫的大展,同時官網上也公布了許多展品的高清大圖,細節豐富、畫質感人。其間布展換過一次,除了故宮舊藏之外,也從遼博、上博等收藏趙孟頫作品較多的友館借展,一次得見真跡許多,可謂「有生一年」。
趙孟頫書畫特展
那段時間我大概每兩周就要去一次武英殿「擦玻璃」,11月中旬某日16點一到就被清理出館,十分鐘後武英殿大門就關了。工作人員的原話是淡季門票變40元了,就這個點兒清人。出於職業病我argue(爭辯)了幾句,怕自己記不清,查了官網確實寫的是16點半閉館。雖然閉館前半個小時開始趕人基本是國內博物館慣例,但一般也就是開始催人走,堅壁清野如此速度也就在武英殿遇上過一回。
遙想2015年故宮「石渠寶笈」大展,也是在武英殿,當時夤夜排隊看《清明上河圖》的遊客排得早過了關門時間,大家還喝上了院長泡的熱茶。所以,我也就只能暗恨阿拉松雪不夠紅了。
故宮博物院九十周年特展《石渠寶笈》
這些年,故宮文創文體兩開花,一年光文創就賣出去十多億元。後流量時代,故宮作為一個文化大IP,官宣一出,營銷號就跟自來水似的各種發布「故宮」的「上新了」。
故宮這樣體量的博物館,隨手抖落點兒箱底兒觀眾就恨不得排隊貢獻點擊率、郵費和門票錢。近來台北故宮往東京送展顏真卿《祭侄文稿》、懷素《自敘帖》和褚遂良摹《黃絹本蘭亭序》,褚臨蘭亭北京故宮就還藏有一件,五年之內書畫輪展展出過,可惜現在書畫輪展停掉了,何時再見就不知道了。這也是我更希望家底兒厚實的故宮在書畫方面多做輪展的原因。
故宮這幾年跟台北故宮以及一般的美術館似的搞主題展,換得還勤,以往多半年「進宮」一次的我,這幾年明顯進宮更頻繁,《清明上河圖》我排過隊,《千里江山圖》也排過隊,先是武英殿,後來是文華殿,還往北去慈寧宮看鹿,嘴上要輪展要動保,腳還是很誠實的。
《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因《千里江山圖》的展出而引來參觀者「瘋狂」排隊
故宮開放的區域越來越大,主題展覽越來越豐富,與觀眾尤其少年兒童的互動越來越多,文教功能越來越彰顯,參觀的人數越來越多,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故宮暢音閣的戲台上獻演了四大名旦的流水聯唱,但我總覺得,應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故宮既有的戲曲文獻、文物的研究與整理、發布上,盡量正確無誤地亮亮家底兒。
暢音閣演出效果圖
頂尖的書畫收藏,北京故宮的藏品不一定能拼過台北故宮,但論戲曲文獻、文物,即便刨開國家圖書館、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不論,存量也勝過不知多少倍。2016年《故宮博物院藏清宮南府昇平署戲本》終得以出版,據說故宮所藏全部昇平署檔案幾乎「傾巢而出」,光掃描就花了五年。故宮博物院除了文教,還有研究的職能,「故宮學」既已提出,檔案整理也邁進新時代,戲曲研究方面的博士後也已招入,似乎《故宮退食錄》的後繼有人也是可以期待了。這些也是故宮應努力並且確實在努力的返本開新,只是比起綜藝和文創的老樹新枝、暢音閣演戲等,不夠熱鬧而已。
今年春節故宮推出「宮裡過大年」活動
明星 文物,故宮相關的綜藝走的就是抓年輕人眼球的路線,這有點像新編戲。新編戲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讓年輕人進劇場還不好說,但新戲、舊戲都講究「寧穿破、不穿錯」,故宮參與的綜藝也好、紀錄片也罷,甚至布展上,這一點也應注意。這幾天主推的紫禁城裡過大年的特展,乾清宮立起來的那一對天燈,有些觀者竊竊私語,很希望也能就其形制找出更多的專家論證。畢竟,故宮就是這麼個「戲保人」的地方。
文| 解三酲
本文刊載於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報》C2
※雖然被盛讚,但《無名之輩》其實只能算半部好片
※《冷戰》:這邊的風景和那邊的風景其實一樣荒涼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