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賊到「東北王」:有雄才而無大略的張作霖,只有一個底線!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來源 |《小民大國》
在一般人心中,張作霖是一個傳奇,是亂世成功者的典範和楷模。
他做過"土匪"、"馬賊",一生"有奶便是娘",投靠俄國、日本,效忠清朝、袁世凱、北洋政府,踩著無數人的屍骨向上爬,對長官、革命黨人、軍閥能拉則拉、能打則打,最後貴為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的元首,因為不願向日本屈服,而終被日本人炸死。
這是一個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
張作霖是一個影響了歷史的人。
由於他做幫凶,趙爾巽輕易瓦解了東北革命黨人的勢力。
文化、閱歷遠高於他的革命黨人藍天蔚、張榕等坐失良機,或被禮送出境,或被暗殺,革命基礎優於兩湖地區等中部地區、廣東等南方地區的東北地區徹底淪為反動堡壘。
張作霖其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卻左右了歷史。
從歷史不能假設的角度,我們不妨假設一次,張作霖如果聽從了王永江、郭松齡等"筆杆子"、"槍杆子"的建議,暫時收束其政治野心,認真經營東北,那麼,中國的政治格局可能會有所改觀,日本可能不會侵華,蔣介石可能會真正地統一中國,民國共和可能會為世界政治史上增添新的內容。
可惜張作霖的成功之路完全靠他自學,他只有兄弟、對手、部下,沒有朋友、師執,因此,最好的建議對他如耳旁風,當他以地方王霸之才入主關內,便顯得捉襟見肘,笑話百出。
一如張學良後來才認識到的,他父親有雄才而無大略。
這樣的人,王霸還可,混一宇內則難,即使沐猴而冠,但望之終不似人君。
無論如何,張作霖白手起家,能在清末民初中國環境最為險惡的東北地區如魚得水,終成霸主,並把東北建設成為一時繁庶之地,確有著需要後人總結的成功經驗。
關內眾多軍閥如段祺瑞、曹錕、馮玉祥、吳佩孚、孫傳芳等人,跟他相比,似乎都差了一些什麼。
胡適就感嘆過張作霖有"最不可及處"。
關於張作霖的傳記、文章,至今仍為大眾津津樂道,其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其他軍閥,可見張作霖自有其個人魅力。
但這樣一個人物很難入正統人士、歷史學家的法眼,學者對張作霖評價甚至顯得困難,一些人陷入了兩歧,如說他是"民族英雄",如說他是"賣國求榮的軍閥",還有人說他是"愛國軍閥"。
這裡就顯露出學者們喜歡蓋棺定論的迂腐來,他們一定要從歷史人物身上尋繹出大於人情人性的東西來。
如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梁敬釒享說:"張對日本親仇之不一,日本對張,亦怨悅交並……大抵張作霖對於日本,雖甚富友誼,然日本欲其出賣國家,若日韓合併論中,宋秉峻、李容九之所為者,則非張作霖所能忍受。
作霖之賢在此,日本滿蒙分離運動之失敗亦在此。"西方學者加文·麥柯馬克則說:"就與日本帝國主義關係而言,張比一個純粹的傀儡還多些什麼;但卻比一個民族主義者少些什麼。"
學者的評價是屬於少數人的事,學人體制的事,往往語不驚人死不休,其中糾纏著自己的名利,跟張作霖無關,跟大眾的人生教化亦無關。
如果我們從人生百年的角度,從理解之同情的角度,而非從歷史角度、國家演進、體制利益來觀察張作霖,我們可以發現,張作霖確實值得人們為之大書特書。
他不僅比一般軍閥多一些東西,也比喝洋墨水的、有現代感的成功人士們多一種東西。
這種東西,在我看來,就是對中華文明揭示的人生之道的尊重,這種人生之道,表現在內心是敬畏,表現在言行上是江湖忠義,是規矩。
即使張作霖的人生目標是權力之巔,所謀者遠,所圖者極高極大;他那種永不知足的嘗試、冒險、挑戰自我和追求人世間最高境界的勁頭,卻也是同時代中國人中極為少有的。
十二三歲時,張作霖的父親死了。
這個沒錢念書的窮孩子到楊景鎮的私塾去偷聽,楊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問他原因,小孩說:"我叫張作霖,我願意念書,可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裡偷聽。"楊先生就讓他登堂入室,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
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
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後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特地請楊景鎮到瀋陽來,在家裡開了私塾館。
張學良就曾跟楊讀過書。
這個故事幾乎是一個隱喻,喻示張作霖的好奇、敬畏、膽量、追求、知恩……張作霖雖非君子,一生卻正是《易經》乾卦之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就是說,張作霖跟大部分普通的成功人士不同,跟我國大部分上層精英人士也不同,他對世界抱有好奇之心,願意登文明之堂入極境之室。
他做到了他力所能及的,把自身的抱負發揮到了最大。
他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只是因為他的學問、眼界、興趣有限,偏於從戲文中吸收營養,而對世界知識以及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家、思想家存在隔膜,因而不能與時俱進,反而遭遇了"亢龍有悔",雖然處於權力頂端時終於悟出非他所能,但是悔之晚矣,想返回東北時不幸遇難。
綜述張作霖的一生,幾乎可以用《易經》首卦"乾卦"的六爻爻辭來概括。
第一爻:"潛龍勿用。"可以說張20歲之前都處在這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他只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混混。
開始時,他靠賣燒餅賺點錢,但因為賭博又把錢輸光了。
母親讓他改學木匠,做了一段時間,他嫌拉鋸太累,放棄了。
一度曾流浪街頭,沿街乞討。
後來流浪到營口高坎鎮,在大車店給人家打雜。
有時騾馬病了,他就弄點草藥給治,還真的就治好了。
一來二去,他又成了獸醫。
中日戰爭爆發,他投到清軍宋慶營中,當了一名騎兵。
他喜好馬匹,"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
甲午戰敗,他逃回了遼西。
第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21歲時,張作霖同趙家廟地主趙占元的二女兒趙春桂結婚。
張作霖此後開始遇到貴人幫助,馮德麟介紹他加入董大虎匪部。
他後來接受《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鮑威爾專訪,當問到他曾在哪裡讀過書時,張作霖回答:"綠林學校。"當土匪4年後,岳父趙占元幫助他在趙家廟組織保險隊,他開始發跡。各類大人見他而援手給利。
八角台的商會會長張紫雲看張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談吐不俗,就請他做了團練長,地方紳商也表贊成。
新民府知府增韞對張作霖印象不錯,同意了張紫雲的舉薦,讓張作霖的民團"改邪歸正"、"化私團為公團",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後升管帶(營長)。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如徐世昌、趙爾巽、袁世凱等都給過張機會,他也善於利用這些機會。
張作霖成長發跡道路上的貴人、大人之多足以令無名之輩們艷羨,也足夠讓無名之輩們從中學習經驗。
第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大人們給了機會,還需要張作霖珍惜機會。
他為人機敏,粗中有細,或者說善於"扮豬吃老虎",長於計謀。
到了新民府的生疏環境,他把爭取增韞的信任擺在首位,投其所好;同時,籠絡紳商,認真辦事,約束部下,管理有方。
因此深得增韞的賞識。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張先為俄軍效力後為日軍效力。
在日、俄兩大帝國主義戰爭夾縫中求生存的張作霖,充分顯示了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
他的部隊不但沒受損失,反而擴編為三個營。
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鑒下令,將他升為統帶(團長)。
在計擒悍匪杜立三後,張作霖的能力得到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賞識,再次陞官,做了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成為東北舊軍中五支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之一。
在受命剿滅蒙匪時,因蒙人精於騎射、來去如風,經常打得官兵措手不及,張作霖多次遇險,九死一生。
經年無功,遂被朝廷褫奪了頂戴,命他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他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可行的策略。
他本人也吃苦耐勞,身先士卒。
他還結交了綠林豪傑安遇吾,委託他打入蒙匪內部,如此終獲成功,解除了危害東北邊疆多年的蒙患。
第四爻:"或躍在淵,無咎。"
站穩腳跟後不能坐等別人給機會,主動出擊、有所作為而免災難,這是張作霖的拿手好戲。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東北的革命黨人基礎雄厚,準備起事,接手地方政權。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束手無策,想溜之大吉,在部下勸說下才想到密調後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率部來省城護駕。
結果這一消息被有心人張作霖察知,他率部馬不停蹄,日夜兼程,直奔奉天,路過吳俊升的防地時也絲毫不吐口風。
到達奉天省城後,張作霖向趙爾巽主動請罪:"因局勢緊張,唯恐總督陷於危境,迫不及待,率兵勤王。
如總督認為未奉命令,擅自行動,甘願接受懲處。"
結果,張作霖不但沒有受到懲處,反而得到嘉獎。
隨後,張作霖幫著趙爾巽,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把東北的革命黨力量瓦解。
他排擠走藍天蔚,殺害了張榕、寶琨和田又橫等人。
由於張作霖鎮壓革命有功,經趙爾巽保奏,清政府任命他為關外練兵大臣,賞戴花翎,以總兵記名,並將其所部改為第二十四鎮,成為一個師的建制,授張為統制(師長),併兼奉天巡防營總辦。
從此,張作霖掌握了奉天省的軍事大權。
在這一生平第一大手筆中,充分顯示出張作霖關注信息、抓住時機、聞風而動、不同常人之處。
因此他的恩人或同僚們如馮德麟、吳俊升等人後來只能屈居其下。
跟他人相比,張作霖的進取之心跟不擇手段相得益彰。
清政府岌岌可危時,張作霖聯合馮德麟等33名將領聯名致電袁世凱,表示"決議勤王"。
電文稱:"東三省與內地各省不同,軍隊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
勁旅數萬,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東南下,以區區微忠,盡瘁朝廷。"
在袁世凱的點撥下,他很快放棄了保皇論,搖身一變,成為共和制的積極擁護者。他"兩次致電袁世凱表示贊成共和"。
由此帶來的好處是,袁世凱下令對東三省的軍隊進行重點改編,命由張作霖任統領的原中路、前路巡防營改編為國家陸軍第二十七師,駐紮軍政要地奉天;任命張作霖為師長,授陸軍中將銜。
38歲的張作霖掌握了東北的兵權,但他仍不滿足,大膽進取,跟中央或明或暗地要權。
袁世凱派他的老上司張錫鑾去東北主政,被張作霖排擠走;再派心腹段芝貴,又被張作霖驅逐。
最後,袁世凱只得任命張作霖為奉天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張至此終成為一方諸侯。
第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掌握了地方最高權力的張作霖一飛衝天,很快攫取了東三省的領導權,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由此,他的活動空間不再局限於東北一隅,而是開始對中央政治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他跟實力人物結盟,曹錕是他的"三哥",孫中山是他的"老友",張勳、靳雲鵬等人是他的兒女親家……他開始翻雲覆雨,在直皖戰爭中助直反皖,還進京組織梁士詒內閣。
第一次直奉大戰失敗後,他宣布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安總司令,整軍經武,成立陸軍整理處,從各個方面治理東北。
張作霖在東北大展拳腳,他延攬人才,首先從整頓金融財政入手。
在整頓金融財政過程中,除實行"改行大洋"、"幣制統一"等措施外,也採取了非經濟手段的措施。
經過苦心經營,東三省財政狀況逐漸好轉,其中尤以奉天省最為突出,王永江實行"節約除弊,歲入漸由三千萬元增至五千萬元"。
奉天省在1918~1921年間,出現了"人民生活比較充裕"、"經濟比較穩定"的局面。
張作霖的成就是可觀的,在民國30年代的"黃金十年"之前,在李宗仁的廣西、閻錫山的山西先後稱為"模範省"之前,他主政的東北已經成為全國最有成效的地區。
為了整頓東北軍隊,他成立了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為民國時期的四大軍校之一。
他還建立和擴大兵工廠,建立空軍和海軍。
兵工廠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兵工廠之一,空軍在全國首屈一指,海軍則在全國海軍中佔有絕對優勢。
張作霖重視教育,這方面的事例更多。
他曾說:"凡國家若想富強,哪有不注重教育與實業,能夠成功的呢?我們現在這幾天正討論設立東北大學問題。
並且,也計劃派送留洋的學生。
現在救急的法子,就是凡本省自費出洋的,都由省政府酌量予以救濟,不使他們失學。"
他創辦了東北大學,不惜血本投入,因條件優厚,許多國內著名學者和社會名流都曾到東北大學任教。
如曾任外交總長的羅文干、文字學家黃侃、著名學者梁漱溟、文法學家章士釗、建築學家梁思成、著名學者林徽因、俄文學者曹靖華、機械學家劉仙洲等,為東北培養了多方面的高級人才,東北大學一度成為中國大學之最。
第六爻:"亢龍有悔。"
短短几年時間,張作霖治理的東北成為全國最為繁盛之地,但是,在此發展過程中,張作霖個人的認知和抱負卻無長進,他缺少諍友和師長的耳提面命,野心再度膨脹,想憑實力問鼎中原。
1924年,他組織"鎮威軍"進關與直系作戰,獲勝後,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
1925年,奉軍進入上海,張作霖的勢力達到鼎盛。
1926年,張作霖在天津蔡園召開軍事會議,組織"安國軍",被15省推為總司令。
1927年,張作霖在北京下令絞殺李大釗等35名革命志士;組成安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末代老大。
這個登上最高權力寶座的人最終失去了方向,他看不清形勢,不知道自己可以治一地方,卻治理不了變動中的中國。
跟南方的國民政府相比,北方軍閥政府缺少治國理念,同時也缺少人才。
張學良就說過:"我們爭什麼天下?奉軍南下河北、河南,佔了不少地方,可連一個縣長也派不出。"
1928年4月,在蔣、馮、閻、桂四大集團軍的攻擊下,奉軍全線崩潰。
與此同時,日本人趁火打劫,向張索取"滿蒙權益"。
日公使芳澤謙吉勸其退回東北,並要其在滿蒙懸案書上簽字,遭拒絕。
他不從,日本人警告他:"如果不聽勸告,失敗後連關外都回不去了。"張作霖回答說:"關外是我的家,我愛什麼時候回就什麼時候回,有什麼不行!"人窮返本,他肯定有所後悔。
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要回到他發跡的東北去。
兩天後的6月4日晨5時許,張的專車行至奉天西皇姑屯車站時,他被日本人炸死。
比較起來,他的兒子張學良就有自知之明。
張學良曾對趙四小姐說:"我看蔣先生做中國的領袖,夠格。"
張認為自己沒有統一中國的能力,但有誠心服從能統一中國的人。
他認為軍閥多"望之不似人君",他對趙四小姐說:"蔣介石言談舉止,像領袖的派頭,閻錫山不行,穿個大衫,像個買賣人似的。"
人們對張作霖的評價多有可觀,不僅值得精英人士認真注意,也值得普通人蔘校自己的生活。
他善於施展政治權謀,是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他自己常說:"智深須有忍,將勇貴能謀。"
有人甚至說他是"中國第一流權勢主義者"。
張學良則說他"有雄才而無大略",跟"有大略而無雄才"的蔣介石正好相反。他的親信楊宇霆也說:"張作霖是政治家,不是軍事家。"
日本人認為他處事精明、圓滑世故;孫科稱其處理公務果斷迅速;他的一些結拜兄弟和老部下則說他:"夠哥們,講義氣。"
因此說,張作霖是一個可圈可點的人物。
他在很多方面的言行都可堪稱道,他有識人之明,有敬畏之心,在民族大義上有著底線。
跟他相比,曹錕、張宗昌、孫傳芳、韓復榘等軍閥不值一提,甚至連他的粗話也極有味道。
人們津津樂道張作霖的成功之道,有很多案例可以證明他的過人之處,人們從他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但最重要的,張作霖言論的個性充分說明了他的膽量、他對時勢的把握。
他沒有多少文化,卻一點兒也不糊塗,今天梳理張作霖的言論,仍能讓人不得不感嘆他的聰明絕頂。
張作霖在奉系崛起之初常以李淵自況,要張學良讀《貞觀政要》做李世民,一心為"張家王朝創基業"。
隨著張作霖勢力的擴大,輿論盛傳張作霖有野心,"要建大遼帝國"等。
對此,張作霖說:"世界的潮流也不能不看一看,現在世界政治的趨勢,還允許由共和變為君主嗎?""說我要復辟,那是報紙放屁。"
張有強烈的政治追求,卻不願人們說他有野心。
1921年12月5日,張有針對性地說:"我張作霖是毫無野心。我的唯一志向,就是把國家治理得好好的,使之能立於世界國家之林。"
一次,張對軍校畢業生致畢業詞說:"你們知道現今天下潮流嗎?中國是誰的?就是咱們的。"
張起自草莽,說粗話是家常便飯,甚至以此特徵來籠絡張宗昌等部下。
但他粗中有細,如對重用並有所依賴的王永江、楊宇霆他就從不說一句粗話。
有一次,張作霖和楊宇霆為一件事爭論起來,張生氣了,說了"媽的"兩個字,楊站起來說:"你罵誰?"張馬上作揖賠罪,說:"這是咱的口頭話,一個不留心溜出來了,敢是罵誰!"以至於聽到這個故事的胡適說:"這個故事很美。"
張敢於直明心曲,12歲時便因此得私塾先生楊景鎮幫助。
後來他更是放膽直言,他多次對上司坦言,自己只不過"為了升官發財"。
他見孫中山的代表時則說:"孫先生看得起我,我很高興!"並直說:"我是帶兵的,粗人一個,不懂政治。
但是我很不明白,中山先生是革命元勛,著書立說,革命黨怎麼能跟段祺瑞這路人合作?"
張作霖在北京就任陸海軍大元帥後,曾對北洋政府各部門科長以上官員有過一次講話。
他開口第一句話是:"我叫張作霖。"接著說:"跟我來的人都知道我張作霖是怎樣一個人,你們大家是不知道的。
我張作霖也是個人,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奇的地方。
我也常想和你們大家見個面,談一談,不過這些捧臭屁的(指衛兵、秘書等),我一出門就凈了街,誰也見不著。
但是你們大家,誰好誰壞,我都有個耳聞,將來天下大定的時候,我一定都委屈不了你們……人家都說我張作霖有錢,其實我哪裡有多少錢呢?你們大家打聽去,哪個外國銀行有我張作霖存的錢?哪個外國租界里有我張作霖蓋的樓房?我他媽拉個巴子,便宜也要便宜中國人,我不能便宜外國人……過年三十那天晚上,你們大家可能都睡覺了,我張作霖並未睡覺。我拿著整股香,跪在堂院禱告。
我說,天啊!要叫我張作霖平定中國,統一天下,救救老百姓,老天爺,你就助我張作霖一臂之力吧……我早早地統一中國,叫百姓好好地過個日子……你們大家記著,我張作霖決不做傷天害理、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百姓的事。"
張作霖多次說,不要想著糊弄老百姓,你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就糊弄你,到頭來,老百姓反了,咱也就下台了。
晚年張學良作口述歷史時,明確說:"我和我父親從來不刮地皮。"
張氏帥府的標誌性建築大青樓建成後,張作霖親自在樓前的假山石壁上方寫了"天理良心"四個大字,以使自己每天進院抬頭就能看見這四個字。
邊業銀行開業,張作霖在發行的鈔票上印上"天良"印跡,表示不能坑害老百姓,辦事要對得起良心。
張也賣友求榮,挑撥是非,但只要有益於或不妨礙他的權力之路,他的用人和守信也深合中國傳統的忠義之道。
張作霖當上"東北王"後,把他看準的人才王順存請到奉天說:"上次我很對不起你,此次請你留下吧!現在我說話能算數了。"
他的部下對他重用的王永江不滿,張作霖罵他們:"槍杆子能打天下,不會治天下,你們懂得什麼?給王岷源(王永江)牽馬扶鐙都不配!"楊宇霆跟孫傳芳有仇,當孫投奔張作霖,楊想殺掉孫。
張作霖說:"你的氣量要放大些,過去的事情又何必再提呢?歷史上的人物,多半由於利用降兵降將,才能夠成其大業。
現在馨遠(孫傳芳)因九江失敗,力弱勢孤,來投靠我們,我們如果懷念舊恨,乘機殺之,不僅要招天下人的笑罵,將來誰還肯歸服我們,幫助我們,為我們用呢?這不等於拒絕賢路嗎?"一個旅長做大豆生意,虧空了軍餉24萬元。
這個旅長正在打算逃跑或自殺的時候,被張作霖知道了,罵他說:"你這小子太沒出息。一個人的生命,豈只值24萬?你跟咱們做事,還怕沒有錢用嗎?你好好把軍隊帶好,這筆錢我撥給你好了。"
夫人阻止他把女兒嫁給失勢者,張作霖不肯:"人家紅火時,咱把女兒許了去;人家不行了,咱又悔婚。這事傳出去,還怎麼在外邊做人?"……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
張作霖對做人也有一番見解:"做馬賊、做土匪都無關緊要,成則為王敗則賊,混出了名堂就一切都好說,但千萬不能做漢奸,那是死後留罵名的。"
他的敬畏之心可以說是已深入傳統中國文化的堂奧,他也最終進入了中國的廟堂。
在孔夫子誕辰的時候,他會脫下軍裝,換上長袍馬褂,跑到各個學校,向老師們打躬作揖,說我們是大老粗,什麼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虧諸位老師偏勞,特地跑來感謝。
這位大佬在世時平定了北方的匪患,穩定了紛亂的東北,遏制了蘇俄和日本的野心,振興了東北……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張作霖同時也有著不同於一般軍閥、暴發戶們的性情和人格。
※一邊塞伙夫球踢的好,被明宣宗火箭提拔,最終斷子絕孫…
※1000年前的7項黑科技,至今無法復原…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