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地域黑,在古代更為嚴重?

地域黑,在古代更為嚴重?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能聽到一些關於某地區的人不好的言論,比如河南人偷井蓋,廣東人什麼都吃等,我們將其稱作「地域黑」。

說到「地域黑」,你可能不知道,這種陋習在古代更是嚴重。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古代關於「地域黑」的那些事。

01

中國自商周時期,便有了中原之說。商朝國都在今河南商丘,後盤庚遷都至安陽;周朝時周文王出岐山,後建都鎬京,即今西安。所以以河南,陝西等地作為當時的中原腹地。

中原王朝將其東方的民族稱之為東夷,北邊的稱之為北狄,西邊的稱之為西戎,而南邊的則稱之為南蠻。

02

杞國,這個中國歷史上自夏代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由華夏族所建立,國祚延綿1500多年,大禹的直系後裔。

周武王滅亡商朝之後,便封杞東樓公於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夏朝君主的祭祀。

由於國君源於夏,當時諸侯國對杞國都帶有歧視。

杞在周初分封於河南杞縣,西周懿王前遷入山東,因捲入叛亂被周王朝遷置新泰、寧陽一帶,直至春秋早期。

因受四鄰覬覦,杞國滅淳于遷都取地。春秋中期,淮夷病杞,杞國遷都緣陵。春秋中期偏晚階段,晉國為杞修城。

到春秋晚期,杞人被迫再次遷徙到魯國北部一帶。

就是這樣一個國家,我們今天對其所知曉的卻只有一個成語「杞人憂天」。

《列子·天瑞》有載,「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孔子當時考察杞國,想對夏禮進行研究,然而文獻大多失散,孔子感慨道:「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夏朝的後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

03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實行分封制,周成王時,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勞,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始建國。

但是由於楚國最早的封地在丹陽,即今天的湖北附近,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因而楚國人普遍被當時的中原人歧視,將他們稱之為「荊蠻」。

我們所熟悉的「畫蛇添足」,「自相矛盾」,「買珠還櫝」,「刻舟求劍」等這些寓言所貶的主人公都是楚國人。

04

今天的河南是「地域黑」最嚴重的省份,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中原腹地,就被黑過。

當時河南是宋國的領土,西周初期,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平定三監之亂,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於公元前1114年封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特准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與周為客。

宋國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

但就是因為宋國君主是殷商的後代,就被其他諸侯國所黑,「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宋人疑鄰」這些寓言的主人公都是宋國人,這完全不亞於今天的偷井蓋。

孔子對宋國也說這樣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殷朝的後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

05

漢代為了適應國家統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選拔官吏的制度,名為察舉制。

察舉是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制度,也叫選舉。

漢高祖劉邦首下求賢詔,要求郡國推薦具有治國才能的賢士大夫,開察舉制先河。

漢武帝時察舉制達到完備,各種規定相繼推出。

其後,各種科目不斷充實,特別是有了統一的選才標準和考試辦法。

而當時的南方各地比較落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北方,很多南方才子入仕無門。

06

三國時期,南北歧視依舊盛行,北方人壓根兒看不上南方人。

關羽,河東人氏,是地道的北方人,他便是典型的地域歧視主義者,當時謂吳人為「狢子」,也就是一種類似野狐狸的犬科動物。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記載,孫權前來提親,關羽直言:「虎女安可嫁犬子乎?」這更是直接辱罵江東孫氏。

07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人和北方人則是相互鄙視。南方人覺得北方都是衣冠禽獸,北方人則是覺得南方人都是南蠻子。

西晉時期,江東雙秀陸機、陸雲兄弟往謁北人劉道真,劉道真「初無他言,唯問東吳有長柄壺盧,卿得種來不?」,這便是直接把他們當做了鄉野之間的農夫。

08

唐朝時,南方依舊未能擺脫落後的局面,而南方被黑的最慘的當屬嶺南,也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唐朝對官員的罪行跟現在差不多,大多不會有死刑,最重的刑罰就是流放嶺南。

當時的嶺南不但是犯人流放地,而且唐朝所有的太監都是嶺南人。所以嶺南人當時被稱作「獠子」。

09

宋朝時,南北歧視愈演愈烈,北宋末年邵伯溫著《邵氏聞見錄》卷一記載:「祖宗開國所用將相皆北人。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

名相寇準也說:「南方下國,不宜多冠士」,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的狀元本來應該是江西人蕭貫,被他奪了來給了京東人蔡齊。

他是陝西渭南人,而和他搞對立,極盡諂媚之能事的「癭相」王欽若是江西新餘人。

到了王安石變法時,宋朝官場上南北對立更嚴重了,司馬光等保守派以北方人為主,變法派則大多是南方人,司馬光於是說:「閩人狡險,楚人輕易」。

10

明洪武三十年的科舉,發生了一件不為尋常的事,三名主考官都是南方人,所錄51名考生也全系南方人,北方人無一人錄取。

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聯名上疏,告考官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命人複閱落第試卷,增錄北方人入仕。

但經複閱後上呈的試卷文理不佳,並有犯禁忌之語。有人上告說主考官暗地囑人以陋卷進呈。朱元璋大怒,處理了相關官員。

是年六月,朱元璋親自策問,取錄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試,所錄取的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此案被稱作「南北榜案」,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戰爭愈演愈烈。

「南北榜案」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後遂成定製。

11

清朝頗負盛名的學者竇光鼐,在其主持浙江鄉試(一說福建鄉試)時,以「南蠻鵡舌之人」命題,並因此而激起了考生的公憤。

據說竇光鼐最後不得不作詩一首,令考生用方音誦讀,結果無一人能夠讀得下來,風波才得以平息。

此詩即後世曾廣泛流傳於齊魯一帶的《別蠻詩》

館閣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寵出重城。

散心蕭寺尋僧敘,閑戲花軒向曉行。

情切慈親催寸草,平拋朋輩劈飄萍。

生身盛世詩書史,蠻貊氓民慕關名。

俗話說的好,「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我們又怎麼能以地域去定義生活在這裡的人民。

「地域黑」這種陋習實在不應該在科技文明迅速發展的今天,被愈演愈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這些圖片好詭異,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孫策對他說:我弟弟不爭氣,你可取而代之!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