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修行比修行更苦?
修行它是苦一時,
不修行,你是永遠在苦海裡頭
宣化上人
「又若」:就是說假設。若「以修行為苦」:你修行覺得,這是一件苦事,受不了!吃一餐也很困難的,不吃肉也覺得還很饞的。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這豈不是很不自由的一個事情嗎?「則不知」:你可不知道啊,「懈怠尤苦」。你以為修行是苦;你要是不修行,懶惰懈怠,那比修行更苦。
修行它是苦的一時,你就永遠得到快樂。可是你不修行呢,你是永遠在苦海裡頭。就是一時你覺得,喔!享受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東西;那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你若造罪業永遠都是苦的。「修行則勤勞暫時」:就是那一時間覺得不享受。「安樂永劫」:你若把這個修行修成了,永遠都是在極樂世界裡住著,不會受苦了。「懈怠則偷安一世」:你懈怠,就是躲懶偷安,在一世你覺得很享福,很享受的。「受苦多生」:你將來永遠永遠,或者墮地獄,或者轉餓鬼,或者做畜生,很難受的。
「況乎以凈土為舟航。則何愁退轉」:以凈土法門就作為我們出離苦海的一個舟航,你就不必憂愁再受苦了。退轉就是受苦了。「又得無生為忍力」:你得到無生法忍。這無生法忍,是沒有覺得什麼痛苦可忍的,也沒有什麼快樂可求的;既無苦可忍,又無樂可求。這無生法忍,也不見苦也不見樂,也不見生也不見滅。「則何慮艱難」:你怕什麼艱難呢?不要怕艱難。
「當知地獄罪人。尚發菩提心於往劫」:你應該知道,墮地獄那個罪人,他們因為在往昔也都發過菩提心,所以雖然墮地獄,又很快離開地獄,就離苦得樂了。那麼「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於今生」:那麼既然是這樣子,他們在地獄發菩提心,都能離苦得樂,我們做一個很好的人,又是很好的佛弟子,怎麼可以不發一個大願在今生呢?
「無始昏迷」:從無量劫以來到現在,都是不明白,很昏的。「往者既不可諫」:過去的事情,沒有法子再挽回了,已經過去了。「而今覺悟」:現在我明白了。那麼既然明白了,「將來猶尚可追」。那麼到將來的時候,這還是可以挽救的,可以能有挽回的機會。「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憐」:你還是迷昧,也不覺悟,這樣才真是可哀憐啊!你在那個迷裡頭也不知道迷。「苟知而不行。尤為痛惜」:你若知道了應該發願,你再不發願,這更加是可憐哪!
「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你若怕地獄這個苦報來的話,你自然就會精進了。「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你若知道無常迅速就會來找你,懈怠也不會起來了。因為無常鬼不知哪一天他就來,說是閻羅王下請帖了,要請你去到閻羅王對面喝酒,或者去談一談話。閻羅王也不一定喝酒的,你不要聽這個就是對面談一談話;是和你來審判的!
「又須以佛法為鞭策」:你要用佛法來鞭策你自己,就是常常打自己,常常用佛法來鼓勵自己不要那麼懶惰。什麼叫鞭策呢?就像那個驢在那兒不走,不做工,你拿鞭子,拍!這一鞭子,這叫鞭策,它就走了,就做工了。我們人不要像驢那麼樣子懶惰。「善友為提攜」:你又有同參道友互相來勉勵自己,互相幫助,互相提攜。「造次弗離。終身依賴」:造次,就是很短的時間。很短的時間也不要離開佛法,也要修行,終身依賴著佛法。「則無退失之虞矣」:你若這樣子,就不會退失了。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你不要說發願這一念,這很輕微的,不關重要;發很虛妄的願力,沒有什麼益處。「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你心若發願真了,這個事情就實在了。你若發廣大的願,你那個行為也就會往前精進地更深了。「虛空非大。心王為大」:虛空還不算大,我們願心這個王,是最大。你那個心王才是大的;心王它沒有量。「金剛非堅。願力最堅」:世界上金剛最堅的,可是也不如你這個願力。你總也不忘你的願力,那是最堅的。
「大眾誠能不棄我語」:省庵大師說,你們大眾要很虔誠的,不捨棄我所說的這個話,不把我所說的話忘了。「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那菩提的眷屬從此大家都聯姻在一起了,都做親戚了。「蓮社宗盟。自今締好」:這蓮社大家在一起同樣地發願,同樣地念佛,從現在也就結盟了,大家也都做好朋友了。「所願同生凈土。同見彌陀」:大家一起生到凈土,同見阿彌陀佛,我們的慈父。「同化眾生。同成正覺」:然後再一起來教化眾生,一起成佛。「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安知,就是你怎麼知道。你怎麼知道將來你能成佛,得到三十二相,和佛的相好莊嚴是一樣的;你修福修慧,有百福莊嚴,不是從今日發菩提心,立菩提願開始的呢?你將來成佛,都是從今天開始的。
「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願意和大家互相勉勵好好地發願,不退失菩提心,好好往前去前進,勇猛精進。我們大家都很幸運的,大家都很吉祥的。
【編注】恭錄自《勸發菩提心文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念觀世音菩薩,可以離開這種以是為非,以非為是的「性障」
※念誦觀世音菩薩的要訣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TAG:大悲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