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缺少絕世天才的足球時代|單讀
2019 年 1 月 5 日-2 月 1 日正值亞洲杯足球賽在阿聯酋舉辦,作為一個在體育賽事相對較少的單數年份內進行的知名比賽,自然吸引了眾多球迷的關注。而提起足球,難免會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離我們最近的 2018 世界盃,那個期間所經歷的瘋狂、期待以及出乎意料,任何時候提及都仍歷歷在目。
本期為大家選取的是著名足球記者王勤伯的一篇評論,文中他回顧了瓜迪奧拉主領巴薩時的輝煌戰績,懷念了那種有如藝術般的賽場經典時刻。而現今功利主義主導的比賽趨勢,讓他為足球的未來感到迷茫和困惑,它究竟會變成怎樣?值得我們一起探討。
未來,足球會怎樣?
文/王勤伯
(一)
未來的足球會是什麼樣子?在 2018 世界盃後討論這個話題,真是讓人揪心。
無論是巴西的貝利還是荷蘭克魯伊夫,職業生涯都未留下太多視頻資料,文字承載了記述他們生平的大部分功能。我們隱約可以感覺到,文字也是一種無比挑剔的記載方式,只有足夠精彩的球星才能持久地被講述、被記起。
文字和今天的足球世界卻已背道而馳。在數碼時代,電視轉播技術已無比發達,球場內外密布上百個機位,一場平庸的足球比賽也可以在輸出終端變得不同凡響。現場觀眾和電視觀眾,仿若兩個世界。
這是我多年現場看球的體驗,比賽本身不精彩不要緊,只需要一個水平不錯的職業導播,他可以在人物特寫、皮球飛行路線聚焦、局部爭搶、慢鏡頭重放之間頻繁切換,讓一場無聊的比賽在電視屏幕前變得精彩紛呈跌宕起伏,成為合格的視覺消費品。
通過現場轉播,總是能更清晰地捕捉到比賽的精彩瞬間
記者看台上,我總是嫌寫字桌上的電視屏幕阻擋視線,所以會在比賽開始前把它徹底放平。但 90 分鐘里,當我為場下 22 個人的無能感到憤怒、對兩隊的功利和平庸失望至極時,我又會把屏幕重新擺正,尋找可寫的素材。
畢竟我是職業足球記者,和職業導播一樣,我的文字是我販賣的球賽衍生品,當真實的整體已索然無味,我就試圖認定紛繁蕪雜的細節自有其價值。
這或許是個文學話題,好比我們該如何看待那些只剩細節和技法的當代小說,它們到底是寫作者主動還是被動的選擇?在球場看台上,作為真相的見證者,我時常陷入徹底絕望,但為了消費主義的正常運營——或者這才是今日世界的唯一真相——我必須站在假象的受眾立場去考慮問題。
2018 世界盃的多數場次,我就是在眼皮底下的真相與眼前小屏幕上的假象之間切換度過的。最終,我在法國 1:0 戰勝比利時的半決賽後選擇逃離俄羅斯。我無法忍受這種沉悶又無聊的足球真相,雙方都把自己裝在套子里,等待對手的一個細小失誤決定賽果——例如一個定位球/頭槌——如果沒有慢鏡頭重放,這進球的瞬間既沒有美感,更無關真相。
2018 世界盃半決賽,法國以 1:0 戰勝比利時
既然必須和世界一起接受和慶祝屏幕上的假象,我寧願離開那個露天寫字樓一樣的記者看台。我去了克羅埃西亞,在羅馬帝國時代建起的古城斯普利特和扎達爾,和當地人一起在海濱的大屏幕前觀看比賽。
比賽一結束,屏幕立即切換成克羅埃西亞人喜愛的足球歌曲,足球賽瞬間變成萬人齊唱的搖滾音樂會。在克羅埃西亞人中間,我竟收穫了在俄羅斯比賽現場無法得到的激動和滿足感——義大利成人電影女星卡波內格雷說過,「要犯賤,就要犯個爽」——既然必須消費假象,我也想假到最爽。
這個意義上,仍然執著地要在追求比賽結果的同時為現場看球的觀眾提供視覺享受的人,已是我們世界裡瀕臨滅絕的少數個體。瓜迪奧拉毫無疑問是這樣罕見的個體,2018 年正是他執教頂級俱樂部 10 周年。
10 年前,瓜迪奧拉接過巴薩一隊的教鞭,那支在 4 年間拿下 3 次西甲冠軍、2 次歐冠的「夢之隊」,被裡皮等足壇名宿視作「史上最佳球隊」。義大利前球星佐拉說,「看瓜迪奧拉的巴薩踢球,我總是忍不住開心地笑,從頭笑到尾。」
我曾多次在現場遭遇那支巴薩,的確如此,瓜迪奧拉的巴薩能頻繁讓你走出為結果患得患失的焦慮,他們總是能提供一連串玩弄對手於股掌之間的精彩絕倫的片段,讓你尖聲叫好轉而又捧腹大笑,讓你明白人既是一種無可救藥的現實動物,也因此是一種有需求去脫離現實的動物。
何塞普·瓜迪奧拉
2018 世界盃引發的揪心,也在於足球書寫本身。當足球和大眾的關係已完全集中在職業導播控制的輸出終端上,受眾與足球的關係無可避免地建立在電視屏幕提供的假象上。足球書寫者里也有少數人譴責俄羅斯世界盃的無聊和無趣,但譴責的力度根本無法和真相的罪惡程度相提並論。
更多的書寫者們一邊倒地站在功利足球勝利者身後,譴責「傳控足球」,嘲笑美麗足球已經老舊過時,還有人為討論加入各種暗含政治意味的用語,例如指責堅持傳控踢法的勒夫德國隊「太娘」,勝利註定也必須屬於功利的、大男子的一方。
很可惜,奪冠的法國隊僅僅是踢得功利,功利到近乎猥褻,如果這樣就是「不娘」,就是「真男子」,那麼世界和人類也真的無甚希望。
作為書寫者,在真相面前,我們都是無能又可恥的——我常常這樣想——為了找回一點點力量,我需要總是回到巴西。巴西不僅是足球王國,在足球書寫上,也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只是語言的障礙阻隔了人們看到那些原汁原味的巴西足球文字。
巴西少年對於足球的痴迷和熱愛
關於巴西足球,世界上很多人會誤認為寫得最好的是英國人貝洛斯那本《足球,巴西人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真相和假象的關係,貝洛斯的作品太多拾人牙慧,他的英式書寫總是脫離足球與存在的哲學關係,這種關係卻滲透進巴西的足球和足球寫作里——《足球,巴西人的生活方式》作為資料和入門書籍還算合格,就書寫本身來說,只是超越了大多數平庸的英國記者而已。
瓜迪奧拉足球問世 10 周年,他正身處英國,執教曼城俱樂部。在那個島上,並未有人寫出過配得上瓜氏足球的文字。在我廣泛的閱讀範圍內,「瓜氏足球 10 周年」最好的一篇出自 1970 年世界盃冠軍隊球員、貝利隊友托斯唐之手。這位退役後潛心寫足球專欄的昔日天才球員在巴西《聖保羅頁報》上寫道:
「瓜迪奧拉從教 10 年,就像是過去了一個世紀。他的巴薩改變了足球,他是一個持久的創新者,一個熱愛往昔的現代人。他強調控球和傳遞,喜歡精彩的場面,就像貝利時代的桑托斯。瓜迪奧拉推崇高位壓迫的打法,像 1974 年世界盃的荷蘭隊。他影響了全世界的守門員,讓他們學慣用腳踢球。他總是要求球員踢出精彩的足球,提供有質量的場面。如果缺少對烏托邦的構想,世界就沒有可能性可言……」
(二)
20 年後的今天,有誰提起 1998 年世界盃那支法國隊還一副津津樂道陶醉其中的樣子?
在 2018 年揪心地談論足球的未來,卻可以發現足球至少有一點比人類歷史更讓人放心——成王敗寇的邏輯對於足球的記憶並不完全成立。足球可以是榮譽榜,也可以是藝術史,引發普世崇敬和認可的足球,更關乎後者。
1998 年世界盃決賽,法國以 3:0 戰勝巴西
足球歷史上,有太多失敗者的故事讓我們在後世反覆提起,甚至讓根本未能親眼所見的後代也交口相傳。例如 1954 年輸掉世界盃決賽的匈牙利隊,1974 年和 1978 年連續兩屆輸掉世界盃決賽的荷蘭隊,1982 年和 1984 年的「藝術足球」巴西隊。
唯有 2008-2012 年間的巴塞羅那集勝利、榮譽和藝術於一身,能與之相提並論的或許是 1992 和 1993 年連奪兩屆豐田杯的巴西聖保羅。但兩支「藝術足球」隊也都一樣地以失敗作為終結:1994 年,聖保羅在解放者杯決賽中點球大戰惜敗於阿根廷薩斯菲爾德;2011-2012 賽季,巴薩在歐冠半決賽中輸給擺大巴的切爾西。
瓜迪奧拉仍在執教巴薩時,就有不少評論斷言:足球歷史紀元將以「前瓜」、「後瓜」作為區分。
瓜迪奧拉創造復古的條件,實現的是最現代的足球。在地域影響上,他的巴塞羅那也是歷史上第一支真正征服南美的歐洲球隊。過去的歐洲球隊很難足夠和持久地引發南美人的喜愛,因為南美人更看重才華,更在意比賽的觀賞性,更強調球員的即興發揮和創造力,這是歐洲足球比較缺少的。
但南美人從一開始就把瓜迪奧拉視作自己人,在阿根廷和巴西都出現了邀請瓜迪奧拉擔任國家隊主帥的呼聲。瓜迪奧拉也從來不否認自己的南美足球情結,他的足球本就是歐洲和南美融合一體的產物。
正在觀賽的瓜迪奧拉
瓜迪奧拉的執教經歷從阿根廷足球教練貝爾薩的家開始。和瓜迪奧拉一樣,貝爾薩熱愛進攻足球和文學。陪伴瓜迪奧拉造訪的是西班牙導演和作家特魯埃瓦。那次涉及足球、文學和電影的談話長達 11 個小時,幾年後功成身就的瓜迪奧拉重訪阿根廷,當眾表示「我曾試圖從這裡的足球偷走儘可能多的東西」。
如果用歐洲文學史做參照來討論瓜迪奧拉的成就,我想把瓜迪奧拉比作足球世界裡的普魯斯特,他創造了一種「意識流」足球——「意識流」並非東張西望為所欲為,而是一種超脫於「線性時間牢籠」的獨立時空——如果說巴西和阿根廷講究技術和創造力的足球踢法顛覆了直來直去的英國鼻祖,瓜迪奧拉的巴塞羅那甚至讓足球比賽脫離了規定的比賽時間、規定的球場長度寬度這個「既定時空」牢籠。
那支巴薩創造的藝術境界可以命名為「Pep 時空」,2008-2012 年間的巴塞羅那,就是足球場上的《追憶似水年華》,它的整體是精美卓絕的,同時每一個片段又可以獨立存在,每一次進攻都指向很多個方向,每一次配合,都像是小孩在快樂地玩球,卻又充滿成年人的智慧,即使輸球,巴薩也絲毫不失其美感,且恰恰是在輸球時展示出藝術的真諦:藝術不是一種活法,它是一種死法。生命必死,藝術是向死而生,是生命和死亡以最純粹的形式自由地遭遇。
巴薩輝煌時刻
「Pep 時空」的意義,是它否定了歐洲足球在 20 世紀後半葉不斷加深的功利潮流,球場上的自發性和即興表演越來越少,更多是嚴格執行教練事先制定的各種套路,足球幾乎要在模式化、機器人化的道路上走向淪陷——瓜迪奧拉有自己的模式,但他的模式目的是保護球員的自發性和即興本能。
「Pep 時空」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在全隊良好的協作之下,梅西、伊涅斯塔、哈維等天才球員獲得了進行連續不斷即興表演的可能性,如果分解梅西、伊涅斯塔等人的很多技術片段,你會發現他們不像在踢職業足球,而是像小孩踢野球一樣在玩樂。
梅西在巴塞羅那常常上演馬拉多納之後世界足壇罕見的連過數人破門精彩演出,這讓阿根廷民眾在很長時間裡感到難過,因為梅西在國家隊比賽中很難做出同樣水平的貢獻。對於喜歡藝術足球的南美人來說,這真不好接受。
還是瓜迪奧拉道出真相,「帶球過人是足球比賽的關鍵環節,如果沒有過人的條件,我們就通過耐心和尋找,去創造這樣的條件。」
(三)
當我第一次翻開《追憶似水年華》,簡直大驚失色,驚訝於作者幾乎一出手就窮盡了法語的全部美感,他之後的法語作者該怎麼辦?
事實的確如此,普魯斯特之後的法語作家無人可以走出這部作品,普魯斯特本人也不能。
馬塞爾·普魯斯特,法國作家,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
站在 2018 年去討論未來的足球,我們或許可以把當下視作「後瓜迪奧拉時代」的困境期。瓜迪奧拉曾在巴薩更衣室里說,「我為自己和你們同時代感到無比幸運。」此話一出,後瓜紀元即已開始,2012 年離開巴薩以後,瓜迪奧拉在拜仁和曼城都贏得冠軍榮譽,但再也沒有呈現出他的巴薩一樣讓人時刻想要宣布永生難忘的足球。
說到頭,藝術是生命的一種際遇,對於藝術家也一樣。瓜迪奧拉是足球教練里幾十年一遇的天才,和梅西、哈維和伊涅斯塔一樣。2018 世界盃帶給世人的一大恐懼在於:接下來,可能會是一個缺少絕世天才的足球時代。
梅西和 C.羅正在迅速老去,十年西甲梅羅爭霸已成往事。內馬爾即使放在巴西足球史上,也站不進貝利、濟科、大羅、小羅等絕世天才的行列。還有那個被視作集身體、速度和技術於一身的少年姆巴佩,他比起同齡的貝利、羅納爾多、梅西差的不是一點點,他若能企及前輩亨利的成就,已經可以無憾此生。
缺少天才的焦慮將無孔不入地滲透進未來一些年的足球世界,但我們不一定可以經常地從足球書寫里看到這種焦慮。和日常生活一樣,面對匱乏造成的焦慮,大眾往往會加深對美好的詆毀。
即使在瓜迪奧拉的巴薩時代,也存在大量書寫者用「審美疲勞」、「華麗大於實效」等概念去詆毀那支對現實世界造成巨大心理衝擊的球隊。足球進入後瓜時代,這種書寫更是嚴重地佔據上風。
梅西
「反瓜」書寫者毫不吝嗇地稱讚「實用主義」、「腳踏實地」、「富有效率」的足球。對於書寫者來說,這是一種比實用足球還更實用的寫作手法,可以掩蓋缺少絕世天才和偉大藝術的時代焦慮,也可以使自己對足球和世界所有卑微無趣的詮釋看上去更有邏輯和說服力。
足球毫無疑問也是當今社會的一面鏡子。就像今天的歐美政治,所謂的「實用主義」者在各個領域對富有社會關懷、人道主義和國際精神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大肆發動攻擊,似乎理想的存在才是世界問題的根源。
1998 年和 2018 年兩屆世界冠軍法國隊,球員構成都是「黑-白-黃油」(Black-Blanc-Beur),分別代指隊內的非洲裔、白人和北非裔球員。不同的是,1998 年奪冠的法國隊曾被視作多元社會和多種族共存的美好象徵,2018 奪冠的法國隊卻在法國社會失去了同樣的象徵意義,或者說,法國人已主動去避談其象徵義。
以勒龐為代表的極右政客格外仇恨足球,「我接受不了貧民區的小孩成不了職業球員就成為罪犯」。然而,難道不是幾十年前缺少社會關懷、對移民隱形歧視的右翼政策導致了法國大城市近半個世紀嚴重的種族隔離事實?
巴西暢銷書作家保羅?科埃略最近接受西班牙媒體採訪時說,「儘管現代人在表面上有了更多的交流,但這不是真相:人們僅僅和想法近似的人溝通,缺少主動走出自己舒適地帶的價值觀。如果在這條原教旨主義、激進主義和對話缺失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2、3 年後我們將已沒有回頭路可走。」
瑪麗娜·勒龐,曾任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現更名為「國民聯盟」)領導人
2018 世界盃醜陋的場景展示的不正是一個「對話缺失」的世界?太多的球隊把自己徹底封閉起來,勝利僅僅是因為對手的一次偶然失誤,開放意識是一種不可饒恕的死罪,追求美感更是不切實際的行為。
人們到底希望從足球里看到對現實世界各種規則的完整印證,還是找到對現實的些許逃離、提升和反叛?每個人對待足球的目的和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但最終以優美的形象持久留在我們記憶中的,總是那些試圖憑藉一己之力去改變一切的人,例如球員梅西,例如教練瓜迪奧拉。
瓜迪奧拉和梅西
2018 年 8 月,義大利《晚郵報》採訪在地中海救助難民的非政府組織「Open Arms」,希望了解他們的經費到底從何而來,哪些是出資最多的私人資助者?
「出資最多的是瓜迪奧拉。還有哈維、加索爾、曼城和巴薩的其他球員……」
關於世界和足球的未來,其實只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希望,還是絕望?在絕望中,有很多人會選擇集體扼殺希望,認為這樣可以為自己換取苟活的條件。也有少數的人,為保存一線希望做著絕望的努力。
編輯丨壞壞
圖片來自網路
點擊上圖,購買已經上市的《單讀 18 :都市一無所有》
▼▼不能沒有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