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他的鏡頭裡,找回你無拘無束的童年

在他的鏡頭裡,找回你無拘無束的童年

當我們尊重動物時,一切都會好起來。

回到我們大自然中的家

本刊記者/仇廣宇 圖/阿蘭·拉博里(Alain Laboile)

本文首發於總第886期《中國新聞周刊》

人文攝影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曾說:相機成為了我眼睛的延伸。透過法國雕塑家、攝影師阿蘭·拉博里的照片,人們便能準確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透明的空氣,純凈的水源,新鮮的泥土,孩子隨風飄舞的頭髮和舒展的身體,彷彿能穿透相紙或屏幕,無限接近觀察者的眼睛。

在他記錄下的黑白世界裡,輕盈的感覺無處不在。

孩子和他們的永無鄉

拉博里和他的妻子以及6個孩子居住在法國波爾多鄉下,他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過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拉博里從2007年起開始在網上發布第一個家庭相冊,開始用相機記錄這與小溪、動物和樹木為鄰的日子。

波爾多靠近海洋,夏季炎熱而漫長,拉博里在這裡與四個兄弟一起長大,他們的童年沒有什麼約束,沒有緊迫感,也沒有時間觀念。這無拘無束的生活也決定了他後來的人生道路。

20歲時,拉博里狂熱地迷上了雕塑藝術,他特別喜歡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並在參加相關大學課程時結識了他的妻子。他選擇專攻鐵藝雕塑作為職業,又同樣狂熱地迷戀上了昆蟲。一開始,拉博里為了記錄自己的雕刻作品出版而使用相機,後來,他為了拍攝昆蟲開始探索相機的微距模式,從而學習到一些攝影技巧。這些因素構成他攝影之路的開端。

在這個過程中,拉博里逐漸將鏡頭轉向了家庭生活的日常,對準了自己的孩子們。「我憑直覺攝影,不預先設置,沒有刻意取景,只是拍下了身邊的生活。」

他常用這段詩一般的語言表述自己生活的環境:「那以溪流為邊界,依附著竹林和水池的家,是我們的整個宇宙。」這描繪的是拉博里位於波爾多的房屋,它擁有9個房間和1個寬敞的院子,水池是全家人自己動手挖掘的,孩子們也參與了勞動,水池上面澆築了混凝土,周圍有青草圍繞。

我們,大人和小孩.都曾渴望一種輕盈和自由的生活。

這裡所有的人從來沒有被規定必須遵守「時間表」,如同生活在其他人的時間之外。拉博里認為和青少年生活在一起,大人必須得保持靈活性。「禁錮只能引發不滿,有監督的自由才能保持平衡。」

孩子們可以任意到大自然中玩耍,也可以自行安排讀書和上網時間。拉博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孩子們學習的時間通常在下午開始,有時候他們也在床上看書。最近,全家人又在河上建了一個教室和一座木屋。家裡唯一的禁令是不能有電視機,遵循直覺生活的藝術家父親認為,看電視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方式,那些無趣的節目和無聊的演講者只會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干擾。

你有沒有過一個無拘束的童年?

拉博里只用一個萊卡Q系列的相機搭配28mm的鏡頭進行拍攝,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設備。他發表的絕大部分圖片都是黑白照片。「不知道怎麼表述,那只是一種感覺,我喜歡黑白照片。或許黑和白的使用會加強人們對時間和宇宙的感受吧

自由感是拉博里照片中最動人的部分之一。

出門啦!

他的頻繁拍攝已經讓孩子們對鏡頭變得熟視無睹,他們玩耍、嬉笑,撫摸動物,在水池中暢遊,在泥土中打滾,盡情展露情緒,即使暴露身體也無所謂。為了體諒他們的感受,拉博里會把拍攝完的照片立刻拿給家人看,只要他們對某張照片透露出不滿,他就不會發布。因此,他們從不抱怨自己的身體在世界各地的媒體和網路上出現,還會對此感到自豪。

曬太陽啦!

不時出現在人身邊的動物則成為作品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兔子、貓、狐狸、松鼠、鼴鼠、老鼠、蛇、蟾蜍,蜻蜓……它們儼然已經成為家中的重要成員。大人們會教育孩子們要給予動物尊重和寬容。「當我們尊重動物時,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禁錮只能引發不滿

十幾年來,拉博里日復一日地上傳著相冊的內容,他希望這些照片能被留存為記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資料。現在,家裡的幾個孩子們正在從童年進入青春期,開始離開家,或者為家中引入新的成員,拉博里的鏡頭又找到了新的觀察角度。「(觀察)這個過程非常引人入勝。」比如,女兒的男朋友也作為家庭的一員經常入鏡,開始陪著他們一起生活和成長。

在自然中成長

拉博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常會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信息,其中也包括中國讀者,很多人說這些照片讓他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美國《紐約時報》認為,拉博里作品中最吸引人們的部分是其照片中透露的懷舊情懷。等待他更新相冊的觀眾們,都在好奇地觀察著這個生活在現代社會邊緣的、自由自在的家庭的樣貌。

你渴望居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嗎?

萊卡官網的評論說,拉博里作品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通過突出背景中的一個珍貴的細節來加深圖片的深度。比如,它們會展示一個「寶藏」、一個「神秘之物」,或是一個站在樹上的孩子。「這些細節就像是一劑靈丹妙藥,把我們帶回到17世紀哲學家們所想像的『自然狀態』。」這些照片忠實記錄了一個人在自然界中的成長,可以被看作是一種人類學上的觀察。

拉博里說,他只憑直覺攝影

這種「自然狀態」,法國哲學家盧梭曾經在他的著作中描繪過:「野蠻人僅只喜愛安寧和自由:他只顧自由自在地過著閑散的生活,即使斯多葛派的恬靜也比不上他對身外一切事物的那樣淡漠。相反地,社會中的公民則終日勤勞,而且他們往往為了尋求更加勤勞的工作而不斷地流汗、奔波和焦慮。」

大自然對拉博里和全家而言是母體般的存在,他也從未離開過農村這片土地。他和家人雖然過著慢生活,但有互聯網、電力、電器等高新科技,他們並不會覺得這種生活是艱難的。對於厭倦城市生活卻又難以回到鄉村的人們,拉博里說他無法給出建議,因為「每個人都必須根據自己的直覺,來決定什麼對他有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人過中年,你還敢離開舒適圈嗎?
減肥還是有用的——它讓我更饞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