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名稱】漁舟唱晚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

【作者】徐道寧

【現狀】現藏於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尺寸】48.9cmx209.6cm

【材質】絹本 水墨淡彩

《秋江漁艇圖》(亦名《漁父圖》、《漁舟唱晚圖》),是許道寧的代表作,該卷上並無款識,由於比一般手卷一尺左右的高度高出甚多,故有時也被稱為《高頭漁父圖》卷。此畫將一望無際的山峰羅列於江岸,挺拔陡峭,險峻之極。山頭用豎直細線皴出,也就是肺胃的「峰頭直皴而下」,用筆之挺勁突出了岩石堅硬鋒利的質感。山坡上,樓閣精緻,樹木崢嶸;兩山間,潺潺的溪流由近及遠婉轉地匯入江中。平靜的江面上有一窄小的木橋,兩位行者正從橋上走過;江中幾隻漁舟游弋,上面忙碌的人像是在捕魚。所有的景物都被描繪得既自然又貼切,顯得那麼和諧。

局部欣賞: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局部

《聖朝名畫評》中評價許道寧的繪畫「所長者三:一林木,二平遠,三野水,皆造其妙」。從這幅作品中不難看出這些特點而且有所變化。雖然還是表現荒涼寒林與平遠景色的主題,仍可見脫胎於李成畫法的濕潤渲染、筆跡不顯及大氣迷濛的效果,但與以往的構圖方式有所不同。畫家以拖筆長皴勾畫出頗具重量感而又險峻陡峭的山峰,山坳之間伸向遠方的谷地,又將觀者的視線引至深處。全圖將平遠、高遠、深遠三種構圖方式很自然地融為—體。畫家對畫面抽象律動感的追求,似乎更超過對山石結體的講究。山頂稜線與弧線的連綿,且前後交錯的布局,通過輪廓線與強烈的墨色明暗的對比,交織出波浪般起伏的韻律,進而使原本蕭瑟靜穆的山水充滿了壯闊幽深的生氣。這樣既充分發揮了手卷形式的長處,又保持了巨幅山水的氣勢,是在繼承前人優長的基礎上的創新。這也許就是許道寧的繪畫風格能夠受到不同人的喜愛而且產生長久影響的原因。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宋 徐道寧 漁舟唱晚圖

作者簡介:

徐道寧,北宋畫家。生卒年不詳,活躍於北宋中期(約公元970年-1052年)。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多寫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漁浦等,並點綴行旅、野渡、捕魚等人物,行筆簡快,峰巒峭拔,林木勁硬。有《秋江漁艇圖》、《關山密雪圖》、《秋山蕭寺圖》傳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勤奮書家沈尹默以及《執筆五字法》書法作品欣賞
金陵八家 謝蓀作品欣賞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