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父母一定要教會三件事,不然將來自己和孩子都吃虧
文 | 幸孕姐
父母都有攀比心,希望自家孩子更優秀、更討人喜歡,那麼在教育過程中就需要注意這幾點,否則容易讓孩子以後吃大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一、教孩子獨立
去年有一件事震驚了網友,一名30歲的男子被父母告上法庭,原因是這名男子已經在家啃老8年,他除了長期失業外,也拒絕分擔家務和家庭日常開銷,父母忍無可忍,從2月起就發出通知,要求兒子搬出去,然而無論他們採取什麼方法,兒子都不為所動,繼續住在家裡。最後忍無可忍,父母將兒子告上了法庭,強制要求他離開。
近年來,這種成年人賴在父母家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很多人一味指責賴在家中的子女,卻從未想過,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否給予了太多不該有的幫助,導致孩子早已失去了獨立性。
圖文無關
有的父母疼愛孩子,不讓孩子做家務,害怕他們受傷,當孩子遇到些許困難,就立馬出面幫他們解決,從小到大對孩子的要求只有好好學習,別的都不用管。這樣的孩子住校後,就成了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被同學嘲笑的人,進入社會後,往往會因為自理能力差而受到別人的歧視。如果遇到大的挫折,很容易出於逃避心理,躲在家中,變成了「啃老族」。
所以父母愛孩子,首先要教會孩子獨立,在他們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不要先急著幫忙,而是靠他們自己解決,如果實在沒辦法,再伸手幫一把。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僅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抗壓能力也比較強,在現代社會更具備競爭力。
二、教孩子承擔責任
老人帶孩子最被詬病的一點就是,當孩子摔倒後,老人往往會下意識把責任推給不平整的地面、絆倒孩子的桌子凳子,而讓孩子忽略了是他們走路不穩、不小心的原因,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推卸責任的意識,無論犯什麼錯,都會把原因歸結於其他人或其他因素。不願承擔責任的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會以試卷太難為借口,和朋友發生爭執,就會認為是對方的錯,長此以往,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朋友也會變得越來越少,很可能形單影隻,性格也變得孤僻起來。
責任心是做人、成人的基礎,不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人際交往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需要做到獎罰分明,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就給予表揚誇獎,做得不好的部分就要適當批評,並要求他們改正。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參與度,比如大掃除時讓他們負責一部分,商量去哪兒旅行時也可以參考孩子的意見,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才能更好激發責任心。
三、教孩子規則感
沒有規則的人,無論在學校,還是公司,常常會讓別人心生不快,惹人嫌棄。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常常受挫,很可能變成偏激性人格,做事極端。因此孩子的規則感需要儘早建立。當孩子2歲時,就進入了規則敏感期,此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幫孩子建立規則,比如吃飯時不能看電視,嘴巴里有食物時不要講話,別人講話時不能大聲打斷等等。等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會接觸到更多的規則,此時父母需要起到輔助作用,讓孩子明白規則的作用,還要幫助他們更好地遵守規則。
獨立、規則感、責任心,只有教會了這些,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c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