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之後南宋最忠勇的抗金名將,最後和岳飛一樣倒在自己人暗箭下
精忠報國、蒙冤而死的岳飛每一個中華兒女都非常熟悉,但是另一位倒在自己人暗箭之下的抗金英雄我們卻知之甚少,他就是比岳飛稍晚一點的魏勝。
魏勝的卓越戰功堪與岳元帥相提並論,他的人生經歷則更具傳奇色彩。
自古英雄出少年,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也就是宋江在梁山泊聚眾起義的第二年,在淮河下游地區宿遷縣一戶魏姓農家的茅屋之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來到了人間,也許父親希望他將來能夠投軍報國,殺敵立功,就給他起名魏勝。
魏勝的童年是在兵荒馬亂、流離失所中度過的,宣和三年(1121年),北宋軍隊和梁山泊義軍在宿遷附近展開激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滅亡,宋徽宗的九兒子康王趙構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政權,淮河下游成了金宋兩國軍隊交戰打仗的主戰場之一。
這時,魏勝已經是一個懂事的少年了,他眼見家鄉父老遭受金兵鐵蹄的蹂躪,心中充滿刻骨的仇恨,發誓要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為鄉親們報仇。於是,年幼的他跟著大人們學騎馬、練射箭、耍刀槍,期待著有朝一日上陣殺敵,一雪國恥。
南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督兵於魏勝家鄉所在的淮楚一帶,十四五歲的少年魏勝懷著對這位抗金英雄的無比崇敬和對金兵的血海深仇,攜家帶口遷居韓世忠駐守的楚州(今江蘇淮安),並且應募投軍,成了一名弓箭手。
魏勝雖然還是個大孩子,但他膽略過人,驍勇善戰,絲毫不遜於成年人,周圍的人都非常喜歡他,佩服他。他不但和大人們一樣站崗放哨,衝鋒陷陣,而且還敢隻身入虎穴,刺探金國軍情,絕對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少年英雄。
紹興十年(1140年),正當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宋軍勢欲直搗黃龍(金國舊都,在今吉林農安)之時,宋高宗趙構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了。
他下令各部停止攻擊,因為他怕將被迎回的欽宗大哥奪了他這個小弟的皇位。次年,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將大散關至淮河以北的大片大好河山拱手讓給金國;每年向金人進貢二十五萬兩白銀,二十五萬匹絹帛,這就是屈辱的「紹興和議」。「
在淮十餘年而金人不敢犯」的韓世忠被迫南撤,後又被免去軍權,而令金人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飛則遭誣入獄,含冤被害,抗金的大好局面就這樣毀於一旦。
戰爭是暫時結束了,但屈辱像層層烏雲壓在人民,特別是愛國志士的心頭,正如一首詩中所言:「長恨太平不公平,年年歲幣入金營。」
矢志抗金為國雪恥的魏勝心有不甘,他離開軍隊隱匿在楚州相時而動。
此後,魏勝經常喬裝打扮成鹽販或者匠人,北渡淮河,到漣水、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沂州(今山東臨沂)等地去刺探金國軍情,一旦發現敵軍有風吹草動,就號召百姓做好抗敵禦侮的準備,隨時起來保家衛國,協同官軍作戰,進而收復失地,解救淪陷區的老百姓。
魏勝的家鄉宿遷當時屬敵占區,他深知生活在金人鐵蹄下的大宋遺民「年年淚盡胡塵里」,盼望真有六軍來。
冬去春來,時光荏苒,當年的少年英雄魏勝不知不覺已經步入了不惑之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魏勝渡淮偵察時,發現金主完顏亮正在海州、漣水一帶籌備糧草,打制器械,招兵買馬,為大舉南侵做著最後的準備。他面見楚州知州藍師稷,報告了這一情況,建議先發制人乘金兵不備襲取淮河北岸的漣水。
但是,藍師稷害怕朝廷降罪,不敢採納魏勝的計策。魏勝無奈之下,自己召集了三百名願意參戰抗金的義士,對他們說:「現在金人一心想打咱們,而絕不會想到咱們會去打他們,這正是我們收復失地救民水火的絕好時機!」他率領三百義士連夜渡過淮河,一鼓作氣攻佔了漣水城。
佔領漣水後,魏勝約法三章,嚴令部下善待百姓,不準擅殺一人。他對城中居民說:「漣水本是大宋國土,你們原是大宋百姓,自從淮北落入金賊之手,大家飽受蹂躪。我的家鄉宿遷比漣水淪陷得還早,我深知大家所受的痛苦。現在金主背信棄義,又要南侵,難道你們不想回歸大宋和我們一道收復失地趕走金賊嗎?」百姓們群情激昂,紛紛表示:「我們做夢都想回歸大宋,給金人當奴隸的滋味早就受夠了!」當下,就有數百人報名參加了魏勝的「忠義軍」。在漣水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忠義軍勢如破竹,一路凱歌,向海州進發。
海州守將高文富是一個死心踏地、叛國求榮的漢奸,他聽說魏勝佔領了漣水,便帶兵前來爭奪。
在離海州城80里的大伊山,兩軍相遇,戰鬥打響。魏勝揮舞大刀,一馬當先,如關公再世,武聖重生,忠義軍戰士緊隨其後,奮勇衝殺。金軍好多年沒有遇到過這樣勇猛的對手了,嚇得不知所措,掉頭就跑,高文富攔擋不住,只得也跟著撥馬而逃,退入城中。
忠義軍只有五六百人,強攻非為上策,於是,聰明的魏勝就採用疑兵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一部分戰士繞道海邊,假作從海上登陸,又叫部下在州城四面廣樹旗幟,多舉煙火,造成人多勢眾的假象。這樣一來,高文富以為自己陷入了宋軍的包圍圈,嚇得緊閉城門,不敢出城,並把老百姓趕到城牆上為他守城。
魏勝見這傢伙虐待百姓,不得人心,就派人到各城門向守城百姓展開宣傳攻勢,告訴大家只要他們打開城門協助擒拿高賊,忠義軍絕不擾民,守城百姓大喜過望,立即開城迎接魏勝,並自動充當嚮導,帶領忠義軍沖向州衙。高文富和兒子高安仁率千餘金兵負隅頑抗,忠義軍勇士以一當十,把高安仁及其爪牙一舉全殲,活捉高文富。
高高飄揚在海州城頭的大宋旗幟像冬末春初的東風溫暖了淪陷區人民冰冷的心,懷仁、沭陽、東海諸縣紛紛歸順。魏勝免租釋囚,開倉濟貧,嚴明軍紀,廣募忠義,深受百姓擁護愛戴。他把部隊分為五軍,並將情況上報楚州知州藍師稷,希望得到朝廷支援。然而,藍師稷等雖然明知金人將背盟南侵,但懼怕朝廷主和派的勢力,不敢上奏,結果,魏勝的忠義軍一直沒有得到急需的武器裝備。
金主完顏亮得知魏勝攻陷海州,就派大將蒙恬率萬餘金兵前來攻打。魏勝得到消息後,一面在險隘之處設下伏兵,一面親率精兵趕到二十里外的新橋迎敵,與金兵展開殊死大戰。金兵依仗人多勢眾,步步緊逼,魏勝佯裝不敵,且戰且退。正當金兵洋洋得意,以為勝利在握之際,魏勝安排下的伏兵突然如洪水爆發般衝來,金兵一下子陣腳大亂,魏勝轉身殺了個「回馬刀」,蒙恬措手不及,被一刀砍下馬鞍橋,往那世去了。
失去主帥的金兵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哭爹喊娘,結果,死者過千,降者數百,其餘倉皇逃竄。新橋之戰的勝利令魏勝的忠義軍軍威更加振奮,聲名揚得更遠。山東南部人民都願前來投奔忠義軍,魏勝深感自己兵微將寡,又無朝廷後援,於是傳檄山東百姓,讓他們暫且集合起來,結寨自守,等待朝廷軍隊到來。
山東沂州的數萬百姓結寨蒼山保家抗金,遭到金兵圍困,形勢危急,派人向忠義軍求救,魏勝立即分兵親自前往。一到蒼山,他就率軍沖開敵陣,直奔寨中。敵軍伏兵襲來,魏勝手持大刀,單騎斷後,金兵以五百騎兵將魏勝團團圍住。只見魏勝如天神般揮舞大刀,左衝右突,奮發神威,衝出重圍,金兵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只敢在後面用箭射擊,不敢再來送死。臨進寨門,魏勝坐騎被流矢射倒,他便下馬步行入寨,即使這樣,那些金國的騎兵也無一人敢於追來交戰。
魏勝入寨以後,金兵加緊圍攻,並且斷絕水道,企圖困死寨中軍民。寨中飲水用完了,魏勝就帶領軍民宰牛殺馬,取血當水,堅持鬥爭。正當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老天開眼降下暴雨,金人的陰謀徹底破產了。金兵計劃失敗後,攻寨反而更急了,並且四面設營,這種反常行動引起了魏勝的注意,他料定敵人用的是聲東擊、西瞞天過海之計,在此虛張聲勢是假,暗中襲擊海州是真。於是,他乘金兵不備,避開金營秘密回到海州招募士卒準備迎戰。
不久,金兵果然撤去蒼山之圍,移兵海州城下。金兵的先頭部隊一到,魏勝就趁敵軍陣腳未穩之際出城迎戰,打它個措手不及,讓金兵連吃幾個敗仗,士氣大減。後來,大隊金兵到齊,箭矢如飛蝗般射來,魏勝鼻唇不幸中箭,他這才撤回城中,指揮軍民固守海州。金兵依仗人多,將海州團團圍住,從四面發起猛攻。魏勝鎮定自若,毫不為之所動,胸中彷彿藏著百萬雄兵。他率領全城軍民,堅守城池,並且不時乘夜色出擊搞點小動作,使金兵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心神不定,無法休息。金兵圍攻海州七天,非但沒得到半點便宜,反而傷亡慘重,最後只好撤兵。
從此,魏勝大名威震山東,不少金兵只要看到綉著「山東魏勝」的大旗,就心驚膽裂,倉皇逃走。魏勝利用敵人懼怕自己的心理,秘密製作了數十面旗幟,交給諸將,每當戰鬥激烈的時候,他們就猛地打出「山東魏勝」的大旗,使敵人一下子亂了陣腳,慌忙逃竄。由於魏勝忠義軍的牽制,金主完顏亮始終不能全力舉兵南下。金兵雖多次攻打海州,但每次都是風風火火而來,凄凄惶惶而去。
魏勝在海州行工商、勸糶糧、課酒稅,榷鹽綱,保障了軍隊的供給。他又根據海州的地形,築重城,浚溝壕,塞關隘,造戰車,使海州成為扎在完顏亮脊背上的尖銳芒刺。
就這樣,魏勝用自己的智慧、勇氣和品德,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信任,開創了南宋時期又一個抗金鬥爭的大好局面。
魏勝的忠義軍在海州節節勝利,威震蘇魯,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南宋朝廷對此卻毫不知情,直到沿海置制使李寶派他的兒子李公佐從海上刺探敵情,乘船到海州以後才知道魏勝為國家立了這麼大的功勞。
李寶聞訊大喜,一面向剛剛即位決意北伐的宋孝宗表奏,一面邀魏勝共商破敵之策。魏勝告訴李寶:「金兵的戰船都是由中原老百姓駕駛的,我已經叫他們的家屬借送衣服的機會告知他們,等王師一進攻,就反戈一擊。」於是,李寶決定襲擊金兵水軍,他們先把戰船開到洋山島,掛上金人旗號,然後通知金營水軍中的內應。第二天,北風大作,金兵都躲進艙中避寒取暖。一會兒,風向掉轉,有的金兵出來看見南邊有許多船隻,便問:「這是哪裡來的船?」駕船的百姓騙他們說:「那邊是金國的水師啊,你沒看見船上的旗號嗎?」那些金兵遠遠望去,果然是金國旗號,也就不再疑心,又都躲進船艙繞磕打牌去了。
內應掛起信號,李寶指揮南宋水師乘風而至。待到宋軍抵近時,駕船的百姓們都棄船登岸,宋軍跳上金兵戰船,在早已塗了桐油的船帆上放起火來。船帆一燒,船隻就像沒了翅膀的大笨鳥,失去了動力,那些蒙在鼓裡的金兵被堵在艙中,戰不能戰,逃不能逃,只得跪地求饒,束手就擒。這一仗,李寶與魏勝全殲敵軍,截獲金國戰船多艘,壯大了南宋水師的力量。李寶表奏朝廷後,宋孝宗封魏勝為「閤門祗侯」,正式任命他為海州知州兼山東路忠義軍都統領。
這一次火燒戰船在歷史上的影響雖然不如周瑜的赤壁之戰,但貫穿其中的智慧足以和後者媲美,而充盈其中的愛國精神與後者相比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段時期,魏勝操練軍隊,獎勵農桑,海州百姓衣食無憂,忠義軍兵強馬壯。有自北方來歸者,魏勝真誠相待,貧困的,加以周濟;訪親的,與之同食同卧。甚至抓到金國的間諜,他也好言相勸,並賜以酒食,厚贈遣返。這樣一來,山東、河北一帶歸附者越來越多,魏勝得到許多金國內部機密,上報南宋朝廷。主持北伐的抗金名將、大都督張浚曾將魏勝接到建康(今江蘇南京),向他諮詢軍務,對他大為讚賞。
為了有效地防範和攻擊金兵,魏勝還發明了「如意戰車」和炮車。如意戰車每輛可容五十多名士兵,只需兩人推動便可進退自如。戰車前面裝有獸面木牌,木牌上有數十根大槍,大槍外面蒙以氈幕,戰車兩邊則有掛鉤,可分可合。行軍時各車分開,裝載輜重器甲;駐下時將各車鉤連,形成營壘,既可抵禦箭鏃,又可防止敵人接近。接陣時,戰車在外,炮車居中,陣門兩邊弩車,上置弓弩,可射數百步遠。炮車發射火炮,可達二百步之外。兩軍相對,遠則使用弓弩箭炮,近則刀斧槍戟,戰鬥時,則出騎兵兩向掩擊,得勢則乘勝追擊,不利則避入陣中。魏勝把這種戰車的樣式構造繪圖上報給朝廷,得到重視,詔令各軍仿照製造。
魏勝的這些發明創造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起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和兵法陣法,它們都閃耀著忠誠和智慧的奪目光芒。
然而,儘管魏勝智勇雙全,打得金兵聞風喪膽,卻躲不過自己陣營中從背後射來的暗箭。
隆興二年(1164年),北伐開始一年之後,朝中的主和派又佔了上風。與金議和後,海州又一次劃入金國,魏勝被調任楚州知州,專門負責清河口的軍務,受淮東路安撫使劉寶的節制。李寶是魏勝命中的貴人,劉寶卻是魏勝的災星加剋星。
劉寶是一個既貪生怕死,又妒賢嫉能的小人,他到楚州以後,只撥給魏勝少量軍隊,並把戰車收歸己有。對於金兵,他則完全遵承主和派的旨意,一味忍讓。金兵見有機可乘,便詐稱要用船把糧草運到泗州(今安徽泗縣)去,由清河口入淮。魏勝知道這是金兵南侵的陰謀,便派人報告給劉寶。劉寶卻回復說:「剛剛議和,不許與金人交戰!」金兵乘機派騎兵向魏勝發動猛攻。
魏勝只得率本部人馬與敵人展開殊死決戰,雙方從早晨六點一直打到下午四時,未分勝負。這時,金兵又有大批軍隊趕到。魏勝一面拚死抗擊,一面派人向劉寶告急。劉寶竟然卑鄙地說:「宋金剛剛議和,絕不會發生戰爭。」儘管只有四十里的距離,這個傢伙竟然不發一兵一卒。
魏勝部隊的箭矢用完之後,仍然以土崗為陣地與敵人艱苦周旋。當他聽到劉寶不發救兵的消息後,悲憤地說:「我當戰死於此,以報大宋。如果你們能逃得活命,希望將此事報告皇上。」接著,他命令步兵先撤,自己帶騎兵斷後。他與騎兵邊撤邊戰,當退到距離楚州只有十幾里的時候,已是精疲力盡,再也抵擋不住敵營中射來的如蝗飛矢,一代名將就這樣令人痛惜地殞滅了,當時,他才四十五歲,正值壯年。
大英雄魏勝血灑疆場壯烈犧牲之後,膽小如鼠、貪生怕死的劉寶便棄城而逃。
不久,宋孝宗知道了這件事,勃然大怒,將劉寶家資抄沒,流放瘴癘蠻夷之地的瓊州(今海南島)。
而魏勝則被追贈為保寧軍節度使,並謚為「忠壯」,在鎮江府江口鎮為他建造了「褒忠」廟,後來又在他戰死之處立下一座「褒忠祠」。正是:
青丘有幸埋忠骨,
瓊州無辜納佞臣。
佞臣死前名已臭,
魏勝身後留芳塵。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晚清出了個洋呂布,三姓家奴?腳踏大清和太平天國兩條船
※百年香港五大富豪綁架奇案,有一件曾記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TAG:夜狼文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