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昨天介紹了《八月炮火》這本書,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本書。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蘊含著哪些戰爭的誘因。這要從本書的第一個場景,一個葬禮說起。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場葬禮發生在1910年5月的倫敦,死者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葬禮上冠蓋雲集,光是各國帝王就有九位,包括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還有一大批世界各國的皇室成員,包括當時中國清朝的特使載濤貝勒,美國法國這些共和國也派來高級別的特使。總之,這是一場頂級排場的世界各國大聚會。作者用一個單獨的章節,用新聞白描的手法講述這場葬禮,其實背後有很深的象徵意義,那就是,一個時代就此一去不復返了。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有必要詳細探討一下,一戰的根源究竟是什麼。雖然作者沒有明說,但我們還是可以總結出來幾個決定性的因素。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首先,歐洲的政治格局正在被改寫。截至當時,歐洲的相對和平已經快一百年了,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歐洲各大國之間達成了相對的均勢,這個格局被稱為維也納體系。英法俄普奧五大強國,實力相差不多,誰都沒有絕對優勢,於是也就維持了和平。但是在19世紀50年代開始,這個體系動搖了。先是英法和沙俄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打破五大國之間不戰的默契,後來又有1870年普法戰爭,普魯士打敗法國,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我們中學課文《最後一課》講的就是這個故事。更嚴重的是,普魯士攜戰勝之威,統一了德國,把幾個世紀以來一盤散沙的德意志,統一成了一個強大的帝國,這就徹底打破了歐洲政治格局的平衡。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德國統一之後,英法俄三個大國都感到了威脅,所以他們都有抱團對付德國的打算。俾斯麥生前籠絡住了俄國,但他下台之後,掌權的德皇威廉二世年輕氣盛,塔奇曼評價他是「當時歐洲最口無遮攔的人」,這種鋒芒畢露的作風,終於迫使俄國也倒向了英法。於是,後來歐洲出現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法俄英一夥,稱為協約國,德國則拉上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組成同盟國,雙方彼此對峙,劍拔弩張。各個大國在心理預設上,都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第二,就是當時歐洲興起的一種民族主義思潮。其實民族觀念是一個非常晚近才興起的概念,但是一經興起,就被賦予了非常神聖的地位,人們習慣於把自己所屬的民族看成是高於一切。比如這本書沒有寫到,但是我們都知道的一戰導火索,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塞爾維亞族的一個青年刺客,殺死了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他就是從民族的立場出發,認為他們塞爾維亞民族應該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出事之後,德國也是出於民族上的親緣關係,力挺奧地利。而相應的呢,俄羅斯將自己視為斯拉夫民族的保護者,所以它就非常同情和支持和他同屬於斯拉夫民族的塞爾維亞,決定為他們撐腰。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激進的民族主義,在當時又導致一個結果,就是鬥爭哲學。用鬥爭的眼光看待世界,認為人類社會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必須你死我活,生存鬥爭就是最高正義。所以這種思維之下,人往往崇尚強硬的手段和態度。比如德國的陸軍元帥戈爾茨就曾經說過:我們是靠刀劍的銳利,而不是思想的銳利,贏得我們的地位的。我們不評價民族主義和鬥爭哲學總體來說是好還是壞,但是不可否認的,它們帶有非理性的因素,這就讓各個集團之間的矛盾變得無法調和,失去了妥協的彈性。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以上三點,政治上歐洲格局的重新洗牌,思想上民族主義和鬥爭哲學的流行,這些客觀因素都推動著歐洲一步步走向戰爭。此外,還有人用大軍火商、跨國金融財團的驅使來解釋一戰的原因,但這些都比較有陰謀論色彩,我們就不多講了。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作者寫的愛德華七世的葬禮,就能體會這其中的象徵意義了:當時歐洲各國的王室,親緣關係盤根錯節。就拿愛德華七世來說,他是威廉二世的親舅舅,還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姨父,大家都沾親帶故。雖然這些親戚之間彼此關係都不怎麼樣,但維繫歐洲各大國平衡的紐帶還在,還是有一些東西能把他們維繫在一起。而這場葬禮,就象徵著這種舊歐洲的默契和諒解正在越來越薄弱,走向消亡。所以,作者寫這場葬禮,其實是想展示一個走到盡頭的舊世界。這場盛會,其實是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

一戰前的歐洲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戰爭的誘因,我們從一個葬禮說起

補充交代了一戰的背景和根源,我們就知道了,是德國崛起帶來的歐洲政治格局洗牌,和民族主義、鬥爭哲學的流行,這些現實和思想層面的原因共同決定了戰爭在所難免。這可不是我們今天的後知後覺,事實上,當時各國的戰略決策層也都是這麼看的,所以他們早早地在為戰爭做著準備。(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信息爆炸的時代,你知道信息是什麼嗎?從非洲鼓看信息的本質
平安夜來臨,來看這本《聖誕憶舊集》,了解天才作家卡坡蒂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