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中國網友,能把一齣動畫片的畢業照分析得頭頭是道。


自攝影術傳入中國,由合影引發的波瀾就從未停歇。人的形象經由種種微妙權力關係加持而蛻變為符號,在方寸之間形成既歌舞昇平又劍拔弩張的秀場。

文/盧楠

照片中,每個人的位置、表情、動作與事實保持著一定聯繫,但經由觀者的演繹、詮釋,照片便不僅僅是簡單位置的記錄,而有著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哲學,能傳達遠比事實複雜的意涵。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有一種交情,叫「我與大腕拍合照」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合影哥」與張家輝的合影,單看這張照片,陳偉身高190+。

2011年2月,被稱作「合影哥」的天津青年陳偉火了。其好友發布在某網站的帖子顯示,從周潤發、趙雅芝到宋祖英、郎朗,從王菲、周杰倫到舒馬赫、貝克漢姆,與之同框的大腕數量多達百餘位,橫掃文、體兩界。帖子一出,網友們各種驚嘆艷羨,暗地裡妒火中燒的則很快搜羅出證據:「身高都不穩定,還說不是P的?!」

陳偉據稱是一名記者,所以有機會與大腕們同框。但合影在中國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卻可從網友們的不淡定中一窺端倪:

上世紀中葉,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客廳里,貼有父母、子女合影或三世同堂「全家福」的相框,常佔據牆壁上的顯眼位置;打開一家民營涉外企業的網站,公司領導人與國外政要的合影常會伴隨簡介跳出來;走進一個頗具規模的飯館,被員工們「眾星拱月」般環繞的天王巨星大照,也會成為門廳中吸引眼球的第一道風景。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上世紀80、90年代,每家每戶都愛和冰箱合影。/ Thomas Sauvin

作為例行公事般的記錄儀式,耗時短則幾秒鐘、長則幾十分鐘的合影,顯然無法促成親密關係,反而總是扮演著粉飾裂痕的公關手段。不過在人際交往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也通常不是真實的個體,而是他們的社會角色及與之掛鉤的財富、權力、聲望。

美國傳播學者邁克爾·赫克特提出的「身份傳播理論」則把社會角色之間的關聯、互動看作個體構建身份認同的基礎。簡而言之,無論事實究竟如何,在觀者印象中,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在社群中所處的高下尊卑,取決於你同什麼樣的人產生關聯,你同他們如何互動。

從操控印象的角度而言,沒有什麼比通過合影進行身份建構來得更為簡單有效,而對於權力金字塔體系的中層游移者(譬如小官和土豪)而言,比起手頭有限的資源,印象分更能直接決定實現段位躍升的效率。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拍照術,要跟「大師」學習。/ 新浪圖片

「大師」王林便是箇中高手。在一本出版於2002年的寫真集《中國人》中,他與並列而坐的官員作談笑風生狀,卻又適當傾斜身體,營造左右逢源卻以權力為尊的既視感;他將手放在女明星的膝蓋上,或與之勾肩搭背,笑容和藹,彷彿跟對方亦師亦父,堪稱親昵而威嚴的人生指引者……600多張「重磅」合影中,隨時變換表情、動作的王林向觀者逐一拋出「名流」「導師」「高人」的印象。

而在更加依靠熟人間的信任、默契而非規則運作的中國社會,「關係」及可以證明「關係」的一切符號,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兌現為資本、利益。承襲千年的「權力本位」傳統在國民意識深處埋下的種子,又使得與大腕、權威捆綁在一起的身份建構遊戲釋放巨大能量,一方面能夠以「背後有人,輕易莫惹」的潛台詞宣示勢力範圍,另一方面又能夠以亮出底牌的自得姿態待價而沽。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微商排隊與奧巴馬握手合影。

於是,當隨時盯緊支持率的外國政客將與普通民眾的合影寒暄看作分內事時,掛在涉外民企總裁辦公室、會客室里的「某某與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合影」仍寄託著「說得上話好辦事」的殷切希望。

製造與大佬合影的機會,更成為一門生意、一套「經濟學」。前有盧俊卿、盧星宇父女,以2011年「世界傑出華商大會財富論壇」為中介,將官員、企業家們攢到一起擺拍,前提是收取高額出場費、贊助費;後有中國微商斥資25萬至30萬元不等,在2017年第三屆全球中小企業峰會後同作為嘉賓的奧巴馬挨個合影。

只不過,這種通過合影強行發生的身份懸殊的交往,註定是一場各取所需的權力共謀。當交易中任意一方的砝碼重量發生明顯變化時,自然又會有一套說辭替補上來:「我和他/她只是合影的交情。不熟才合影。」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有一種宮斗戲,叫「搶C位」

早在「C位出道」成為網路熱詞之前,與之相關的戰爭就已在娛樂圈四處上演。2017年「芭莎慈善夜」的合影環節,歌手張韶涵陰差陽錯地站上C位,被咖位遠高於她的劉嘉玲、李冰冰夾在中間,引得主持人蘇芒大喝「張韶涵,你蹲下」,網路上的冷嘲熱諷更是紛至沓來。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慈善晚會,表情全是戲。

類似的事情也曾發生在2010年TVB頒獎禮上,當時尚不溫不火的胡定欣被視後鄧萃雯拉去前排合影,「五美」之一楊怡立馬送上白眼,彪悍凌厲。

「位置哲學」支配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歷史,幾乎和這個國家本身一樣古老:自先秦起,用以指代方向的「五方」、在琴弦上標識音律高低的「五音」、詮釋事物屬性的「五行」就逐漸與「三綱五常」結盟,在類似「君臣民事物」的權力階序上列出尊卑。

即使這套話語體系孕育的生存法則——「各安其位不逾矩」早已被「能者為上」消解,以資歷論話語權、以等級排座次仍擁有廣泛的市場(無論這座次存在於想像或現實中), 甚至形成了一套道德判斷標準——

即使在遠不如「芭莎慈善夜」高端的畢業照、活動合影留念環節,將C位留給老師、領導,仍是必須遵守的禮貌;相反,在《悟空傳》宣傳合影中把主角倪妮、俞飛鴻擠到一邊,自己面對鏡頭嘟嘴賣萌的鄭爽,就是「沒規矩」「德不配位」。

C位本身沒有點石成金的魔力,不可能在按動快門的瞬間,將幾十年修鍊換來的專業素養、人脈、社會影響力加諸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菜鳥。對於看臉吃飯、靠話題積攢人氣的娛樂圈而言,C位引發的狂熱與焦慮更是生存壓力的寫照。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漫威宇宙全家福,也向中國觀眾暗示了c位。

上世紀70年代,英國藝術批評家約翰·伯格在《觀看之道》一書中借滿街即是的廣告感嘆:「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形態的社會,曾經出現過這麼集中的影像,這麼密集的視覺信息。」

互聯網的發達又將影像媒介推上了傳播手段的金字塔尖,並賦予「觀看」空前的民主性、平等性、開放性。當「一張圖片就可以代表一個新聞事件」成為過往,當海量的觀看選擇在有限的注意力面前短兵相接,勝出的唯一可能性就是牢牢佔住那個位於鏡頭中央的顯眼位置。

在關注度可以通過流量轉化為真金白銀的當下,關於C位的戰爭上升到「刺刀見紅」的地步。

一方面,是否站到C位、有沒有被搶C位,成為粉絲們腦補自家「愛豆」在公司所處地位、受重視程度的依據。某快餐品牌系列海報中,原本由TFBOYS隊長王俊凱獨享的C位讓其他「兩小隻」輪流體驗,就引發大規模粉絲互撕事件,粉絲為的就是「爭取『愛豆』應有的公正待遇」。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三人團,必有c位。

另一方面,怎樣在合影的呈現效果上「一碗水端平」,誰都不得罪,成了令各種主辦方煞費苦心的難題。

2015年《服飾與美容》(Vogue)10周年的9月刊封面,以「C位側身偏矮」「左右側位偏高」「後位以正面形象示人」的安排,巧妙平衡了三旦雙冰十大女神不相上下的江湖地位。

2017年台灣金曲獎的宣傳海報,則以類似手法將一枝獨秀的C位分化成三個引人注目的區域,分別安排張惠妹、阿信、周杰倫出鏡。

為了增加誤打誤撞上C位的概率,一些三四流女星更會在沒有作品、不獲邀請的狀態下,在以戛納為代表的國際電影節上「強行霸紅毯」。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構圖鬼才

有趣的是,當深諳此道的大咖們因為謙讓漸漸縮向鏡頭一側,站在C位上接受閃光燈洗禮的,反而是張韶涵這樣的「局外人」,像指出皇帝沒穿衣服的小孩一樣,暴露娛樂圈隱藏在關懷、吹捧、「姐妹情」背後的森嚴等級,暴露C位作為規訓工具的猙獰一面——畢竟,除了被同行奉為圭臬的「教養」「規矩」,並沒有任何站得住腳的理據論證C位的排他性。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有一種身世浮沉,

叫「他已不在合影中」

攝影從誕生伊始就承載著重塑觀看經驗、記憶乃至歷史的職能。伯明翰大學藝術史教授約翰·塔格在其著作《被規訓的取景框》中指出,攝影作為證明的力量本質上是一種暴力,一種「必須抵達的意義」。取景框存在的時候,觀者與圖像就已經同時受到規訓,無差別地置身於篩選之下,呈現什麼遮蔽什麼,是一場事關合法性的認證。

正因為如此,從邊緣到正中,從萬眾矚目到消失不見,對於明察秋毫的中國人來說,通過個人影像在大合照中的位置、去留,往往可以判斷其在權力生態系統中的處境,甚至推導生態系統本身的運作狀況。從圖像篩選與再造軌跡中露出的草灰蛇線窺探「變沒變天」「誰紅誰涼」,成為他們順勢而動的重要參考。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相對而言,自拍的動機是不是快樂又單純了很多?

與之類似的是,201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的互聯網大佬合影,常被看作業界影響力寫照。在被部分媒體以「黃金、白銀、青銅、黑鐵」劃分的四排中,「黃金位置」毫無懸念地花落BAT;

位於第三排的劉強東與這個「黃金位置」隔著位於第二排的雷軍,從「BAT」到「BATJ」的距離彷彿就此一覽無遺;

同處第三排的丁磊將「三大門戶網站」的另外兩巨頭曹國偉、張朝陽甩在了第四排,似乎對應著網易的市值遠遠大於新浪、搜狐的事實。

而當層出不窮的後起之秀將鏡頭越塞越滿,2017年互聯網大會上風光無限的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ofo創始人戴威卻在一年之後雙雙缺席,榮耀與風險在風口上的迅速輪轉,令人唏噓。

世上最殘酷的排位賽,就在大合照里

還是圓桌好。

在中國語境下,拍照並不只是拍照的事,正如美國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中作出的一個略顯武斷卻多少符合現實的結論——「在中國,拍照永遠是一種儀式,永遠涉及擺姿勢,當然還需要徵得同意。」

從慈禧太后、李鴻章的「專屬待遇」到人人可拍隨時入鏡,從40多年前以英雄人物為參照在鏡頭前擺出造型的年輕人,到像年輕人那樣與到訪的莫迪、內塔尼亞胡大玩自拍的企業家,圍繞拍照發生的變化,無異於一部生活方式與思想意識的開放史。

只不過,當合影仍在被現實中盤根錯節的人情世故與權力關係過度詮釋,當公眾仍在對那些「德不配位」卻在人格上與大咖平等的小人物口誅筆伐,這種「開放」依然被一襲朽爛的龍袍束縛。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53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