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芒。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僅標註了一個讀音máng。給的解釋是「芒,艸端」。《玉篇.艸部》:「芒,稻、麥芒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麥芒的芒,泛指穀類種子殼上或草木上的細刺。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麥芒)

由此引申生髮繁縟改造,芒字還有豐富的字義:(1)尖刺。《淮南子.原道》有:「夫臨江而釣……雖有鉤箴芒距,微綸芳餌……猶不能與甿罟爭得也。」大意是:再好的釣具,魚鉤再尖,釣繩再細,魚餌再香,也釣不過魚網啊。這裡的芒,就是尖刺的意思;(2)刀劍的鋒芒。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里解釋過這個意思,說:「芒,《說文》無鋩,此即鋒鋩字也。」就是說,專門用來形容刀劍鋒芒的鋩,是後起字,《說文解字》之前,就寫作「芒」;(3)光芒。比如《史記.天官書》里有:「填星(就是土星)其色黃,九芒。」我們現在說太陽的光芒,就是用的這個意思。司馬遷真的很厲害啊,現在看土星,那個行星環確實像如芒。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土星)

(4)滅。出自《方言》卷十三:「芒,滅也。」這個意思常用,不做解釋,比如滅亡。(5)昏、暗、模糊不清。後來就寫作「茫」。《莊子.盜跖》里有「 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如死灰。」形容孔子見完盜跖之後,嚇得失去神採的樣子。(6)芒還是古時的一種計算單位。阮元的《疇人傳》有記載。(7)芒還是古代的一種姓氏。周代時有人叫芒卯。(8)還是地名、山名,比如劉邦最初起義藏身的山叫芒碭山;再比如馮夢龍《東周列國志》開篇有:「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里提到的北邙山,最初也叫北「芒」山,這裡埋葬著漢、魏以來大量的王公貴族。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huāng。用在專用詞「大芒落」,通「荒」。《集韻.唐韻》里有:「芒,歲在巳曰大芒落。」這是古代曆法的一種術語。太歲運行到地支「巳」的方位是一年。

(三)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讀作huǎng。用在專用詞「芒芴」,意思同恍惚。模糊不清的意思。《莊子.至樂》里有「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

芒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芒的小篆寫法)

2、?。讀wé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藍、蓼秀。」要注意中間的斷句。徐鍇的《說文系傳》里說:「藍、蓼屬華作穗也。」藍、蓼,我們在41課、44課已經講過「蓼」、「藍」兩字,是植物,那麼,?就是指這類植物開的花。花狀如穗,所以,徐鍇說「作穗也」。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蓼花)

此外,?還有另一個意義,即莎草,也稱「莎?」。就是莎草,《廣雅》里說:「地毛,莎?也」。也就是說?就是莎,莎這種植物在後面講到「莎」字時會詳細說,先看圖認識它,這是常見的野草,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莎草)

?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的小篆寫法)

3、蔕。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音d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瓜當也。」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說:「蔕,《聲類》:『果鼻也』」就是花、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那部分,後來寫作「蒂」。我們經常說:「瓜熟蒂落」最早就寫作「瓜熟蔕落」。西瓜蒂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西瓜蒂)

需要注意的是,花蒂與瓜蒂是有區別的,花蒂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花蒂)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是dài。《集韻.冭韻》(冭字讀tài)里說:「蔕,艸木根也。」也就是說,讀這個音時,還專指草木的根。

(三)這個字的第三個讀音是chài。組成專用詞「蔕芥」,現在已經寫作「蒂芥」或者「芥蒂」。比喻心中的疙瘩。

蔕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蔕的小篆寫法)

4、荄。讀gā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根也。」《爾雅.釋草》說:「荄,根。」郭璞作注說:「俗呼韭根為荄。」《方言》里說:「荄、杜,根也。東齊曰杜,或曰茇。」《漢書.禮樂志》里說:「青陽開動,根荄以遂。」大意是:春天來了,小草開始生根發芽。荄的意思就是根。顏師古作注說:「草根曰荄。」蘇東坡的詩《冬至日獨游吉祥寺》里有這樣的句子:「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中的「荄」,也是草根的意思。草根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枯草根)

荄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荄的小篆寫法)

5、荺。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ǔn。給的解釋是:「茇也,茅根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荺見《釋草》。荺者,茇也;茇者,艸根也。文相承。」需要注意的是,《說文》里的「茅根」,並不是指茅草的根。而是《說文注》里強調的草的根。茅根是專指,草根是泛指,茅根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茅根)

茅根的地表部分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茅根的地表部分)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yún。意出《玉篇.艸部》,指藕根。我們在70課講「蕅」字時已詳細說過,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藕根)

荺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荺的小篆寫法)

6、茇。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音bá。給的解釋是:「艸根也。從艸犮聲。春艸根枯,引之而發土為拔,故謂之茇。一曰艸之白華為茇。」就是草根。上面說過,《方言》里說「荄,根也。東齊或曰茇。」比如,熟知《說文》的魯迅(他跟章太炎專門學過《說文》)在《文化偏至論》里說:「如流水之必自原源,卉木之茁於根茇。」

此外,茇還有其他意思:(1)在草舍止宿。《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這是首懷念召伯的詩。召伯曾經在甘棠樹下為民請命,所以,人們看到這棵棠梨樹就像是看到了召伯,把這棵樹看成是召伯的象徵,對它非常尊重,紛紛歌詠以示懷念,甚至這個村莊也改名叫做甘棠,茇,就是召伯在樹下止宿的意思。《毛傳》解說是「茇,草舍也。」孔穎達作疏:「茇,草舍者,《周禮》『仲夏教茇舍』注云:『舍,草止也。軍有草止之法。』然則茇者,草也,草中止舍,故云茇舍。」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甘棠》詩意)

(2)拔除。《齊民要術.種穀》里說:「區中草生,茇之。」需要拔草的意思;(3)用同「跋」。登山。胡三省注《資治通鑒》說:「草行為茇,水行為涉」。就是後來跋涉的來歷;(4)樹木的名字。意出《山海經.中山經》里記有:「(柄山)有木焉,其狀如樗,其葉如桐而莢實,其名曰茇,可以毒魚」這種神奇的樹木不知究竟是何樹,暫時存疑;(5)茇還是一個姓氏,《姓苑》有載。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pèi。《爾雅.釋草》里說:「苕,陵苕,黃華蔈,白華茇。」郭璞作注說:「苕華色異,名亦不同」。前面課程里說凌霄花叫蔈,指的是開黃花的凌霄,而開白花的凌霄花,就叫茇。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白花凌霄)

《說文》里說的「一曰艸之白華為茇」,可能是指的它的第二個讀音。茇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83課:看「芒」字的解釋,你會更佩服司馬遷

(茇的小篆寫法)

有朋友問,所有的《說文解字》課程,為什麼要配小篆的寫法,一則是它本身就是許慎編寫《說文解字》就是依小篆字形來編寫的。小篆字形本就較其他字形與字義關聯更緊密;二則在古人心目中,小篆是從造字到全部古體字的縮影,它所承載的文化與審美信息,遠遠超出其書體式樣本身。這樣的觀點或許不完全正確,但如果細究字形,實在略有些道理,所以我們會一直以小篆字形為本套課程主體字形。

(【說文解字】之83課,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68課:芒、葦、荻,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說文解字》第79課:「負荊請罪」的荊,你真的了解嗎?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