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年間老照片:天子腳下的官民與社會
蘇格蘭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是最早來遠東旅行,並用相機記錄各地人文風俗和自然景觀的攝影師之一。1871年,他進入北京,憑藉出眾的溝通能力接觸了各色人等,見識了各種生活場景,並拍下了照片。
1871年,大清帝國的主宰者是15歲的同治皇帝載淳,因為他尚未成年,治國理政的事務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處理(以後者為主)。
那幾年,大清帝國總體上還算平靜,洋務運動正在積極推進,出現了所謂「同光中興」的局面。
在北京,湯姆遜以好奇的眼光看待這裡的一切,高官顯貴、販夫走卒、閨中麗人等等都是他拍攝的對象。他的照片有很強的紀實風格,對社會百態都有生動的反映,如今成為研究晚清歷史的珍貴史料。
湯姆遜認識了楊大人,因為楊大人對攝影很感興趣,二人成為好朋友,經常在一起探討西洋器械。憑著這種親密友誼,湯姆遜得以進入富麗堂皇的楊宅內拍攝,甚至與他家的女眷也有接觸。
塔里罩著一位僧人,他只能通過四面的窗口與外界交流。湯姆遜拍照時他已在塔里關了幾個月了,而且沒有要立即出來的意思。他此舉的目的是要募集到足夠的善款用來修復破敗的寺廟。
京城官員出行皆可坐轎,但實際上坐轎的官員很少,「京堂三品以下無乘轎者,以轎須歲費千金,一品大員始有多金可雇轎役也」。更多的官員坐馬車出行,不僅成本低,而且速度更快。
湯姆遜對滿族婦女的髮型很感興趣,他寫道:「這種(髮型)樣式簡潔而優雅,讓人不禁猜想它一定是特意設計成這種角的形狀,以使佩戴者在與她的丈夫頂撞的時候不落下風。」他的這種猜測真是好笑。
打幡人通常是乞丐或窮人,承辦喪事的人為他們提供服裝。
大高玄殿是皇城之內的道觀,明清兩代皇帝常到此祭祀祈雨。
※二戰時,千名日軍與一兇猛動物搏鬥,日軍差點全軍覆沒
※小女孩被活埋時,她望著納粹士兵說了22個字,這名士兵僵住了!
TAG:成功是決不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