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泰坦尼克號撞上的冰山,據說從這裡漂出

泰坦尼克號撞上的冰山,據說從這裡漂出

文、圖/鄧小夏

本文首發於總第884期《中國新聞周刊》

房東卡爾的家是一棟兩層的黃色木房子,與左鄰右舍的七彩小木屋一道,在峽灣潔白的浮冰之上,像極了童話里的場景。

40來歲的卡爾是當地一名計程車司機,令人意外地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後來得知他是丹麥人。

格陵蘭屬於丹麥的一個自治領地,有6萬多居民,其中1/6具有因紐特人血統。他們多數是早期歐洲移民的混血後裔,也有不少卡爾這樣的丹麥人。

伊盧利薩特小鎮位於格陵蘭島西部,是格陵蘭島第三大人口聚居地,人口4500多,還有1800條雪橇狗。小鎮因伊盧利薩特峽灣而得名。伊盧利薩特在格陵蘭語中是「冰山」的意思。2004年,伊盧利薩特冰峽灣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也是格陵蘭唯一的世界遺產。從此,這個遠在天邊的小鎮成為了格陵蘭最熱門的旅行目的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極地愛好者。

伊盧利薩特的6月正值極晝季節,一天24小時日不落。這意味著再也不用只爭朝夕,也無須趕在天黑前結束,恰恰相反,許多活動是從晚飯後才開始。

我們參加的第一項極地活動是午夜出海看冰山。晚上10點天大亮,小船從撒滿陽光的漁港出航。

船在密布的浮冰中穿梭。浮冰由小變大,航行了約十公里後,遇到冰封的海面。船破冰前行,船體切割冰塊發出刺耳的聲音,但冰層太厚了,船長下令放棄破冰,迂迴向前。

越來越多如山體一樣高大的冰山迎面而來。冰山觸手可及,冰面堅硬如岩。導遊告訴大家,這是原冰。這些冰塊有上百萬年之久,經過擠壓氣泡被擠出,冰山晶瑩剔透,發出幽幽的藍光,使人有夢幻般的感覺。

不要小看這些冰山,海面浮冰看似不大,卻只是冰山一角,水下可是另一副面貌,有的深達數百米。傳說泰坦尼克號撞上的冰山就是從這裡漂出的。事實上這裡曾發生過冰崩引起的翻船事件,因此沒有政府頒發的通行證船隻不可以通行。

船在茫茫冰海中穿行,海天一色,還有分不清是夕陽還是朝陽的光。大家只能不斷看錶來判斷時辰。

午夜回到卡爾家,小木屋前的兩座樓房高的冰山已沒了蹤影,隨著水流又漂來不同形狀的浮冰,完全是個流動的冰雕公園。

極晝帶來興奮與困擾,感覺就像在倒時差。窗帘完全阻隔不了午夜的強光,使人夜不能寐,只好躺在床上看著窗外不斷漂來又漂去的冰山,聽著遠處冰山崩裂入海的聲音。

當地人的生活卻不怎麼受極晝的影響,依舊是朝九晚六的生活節奏。早上九點卡爾已經開著他的大奔從機場拉了兩趟活,這會又忙著在自家新房子工地上忙活。他告訴我們,在島上蓋房子得提前一年向政府報批。這裡冰封的土地無法種植任何作物,民生物資幾乎都依賴丹麥空運過來。短暫的夏天是蓋房子的好時機,他的住在哥本哈根的80多歲老父也趕過來幫忙,希望這個夏季能順利完工。

卡爾的妻子是因紐特人,因為極地強烈的紫外線,臉膛黑紅,顯得比實際年齡大些。我們只能用簡單的英文單詞交流。

因紐特人定居於此已有3000年以上。早期獨特的峽灣地貌吸引著北歐移民接踵而至,又因嚴寒和食物短缺紛紛離開,只有原住民因紐特人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依靠狩獵捕魚和獨特的生活方式在此紮根。現在因紐特人受外面的世界影響很大,早已不是想像中穿獸皮、住冰屋的土著了,定居點的現代化程度之高出人意料。然而生活雖與外界接軌,民風依舊淳樸,我們在小鎮上遇到的當地人都有靦腆而真摯的笑容。

在小鎮住的幾天,除了博物館和小教堂外,碼頭和魚店是我們最喜歡轉悠的地方,一來可以第一時間買到新鮮的海魚,二來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當地人。

碼頭停滿了摩托艇。這是因紐特漁民的漁船,夏季是比目魚、多春魚和北極甜蝦收穫的季節。一些人將一桶桶魚從摩托艇上卸下來,另一些忙著在拉網上掛上新鮮小魚做魚餌,為第二天的捕魚做準備。一位十來歲的因紐特小男孩友好地挑了一條大比目魚讓我們拍照,知道我們對鯨魚肉好奇,比劃著告訴我們小鎮魚店裡可以看到。

國際捕鯨大會(IWC)允許格陵蘭土著居民在2015年到2018年期間每年捕獵176頭小鬚鯨、19頭長鬚鯨、10頭座頭鯨和兩頭弓頭鯨。和日本的商業捕鯨不同,捕鯨是因紐特人的世代生存方式。

魚店裡有鯨魚、海豹肉出售。老闆一邊聊著,一邊為客人們稱魚。問魚怎麼吃,老闆笑了,說還不是和你們吃牛肉一樣嘛,鯨魚肉就是海里的牛肉。的確,顏色一樣,都是紅色的。現在早已不是吃生肉生魚的時代了,煎烤烹炸,做法和我們沒有什麼兩樣。

格陵蘭島約四分之三被冰雪覆蓋,是除南極之外地球第二大冰原,冰雪總量為300萬立方千米,佔全球淡水總量的5.4%。冰的重量使得島嶼中部下陷,形成一個海平面以下360米的巨大盆地。島上散布著高聳的冰柱,大陸冰川融化後滑進海里,分離成詭異的冰山。

著名的伊盧利薩特冰峽灣距小鎮中心兩公里,熟悉環境後我們開始計劃徒步前往。

通往徒步起點的路經過了一大片雪橇犬場。雪橇狗遍布山坡,慵懶地享受著夏日假期。這是格陵蘭島特有的犬種,只允許在北極圈以北作為工作犬飼養,用以狩獵北極熊和海豹,還能幫主人搬運魚貨。夏季是小狗出生的旺季,狗媽媽們非常警覺地看著路人。

依難度高低,冰峽灣徒步線路分黃藍紅三條,我們選擇難度適中的藍線開始。其實過了草地棧道後再無路可尋,只是用三種油漆隔一段距離塗一塊岩石,算是標示與指引。路雖不算陡峭險峻,但岩石光禿,時而上坡時而下坡,有時必須手腳並用才能穩住重心。

走到山坡制高點,眼前是一個巨大的冰峽灣,峽灣里堆積著巨大的冰山,形如大山大嶺,冰河浩蕩,氣勢磅礴。

冰山的冰是由累積幾萬年的雪擠壓而成,最後形成廣大的冰原。冰原沿著山谷再被擠壓至地勢低的地方,一路形成一條條冰河,最後通向大海。部分冰會化成海水,部分形成散落海面的碎冰或是冰山。

伊盧利薩特冰峽灣是300萬年前形成的格陵蘭冰原上崩裂而出的巨大冰牆的一部分,浮動冰山經過小鎮附近的迪斯科灣出海口滑向大西洋。冰峽灣遺產保護範圍有4000平方公里,長70公里,深度超過1000米。峽灣里最大的冰山有兩公里寬,最高處高出海平面120米。

伊盧利薩特冰峽灣是地球第四紀最後一個冰川時代的傑出例證,對科學研究有著重大意義。據科學追蹤發現,從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間冰峽灣並無太大變化,90年代後變化突然加劇,流冰速度由一年30~40米發展到現在的每天40米,每年增長的冰超過35立方千米,占整個格陵蘭浮冰總量的10%。

伊盧利薩特冰峽灣看似與世隔絕,卻是反映全球變暖的第一現場。據說,如果有一天格陵蘭島的冰雪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5米,許多沿海城市都將成為巨大的游泳池。雖然聽起來還很遙遠,但地球變暖卻是個不爭的事實,今年7月北極部分地區氣溫就高達30攝氏度。

徒步藍線過後意猶未盡,又走完了黃線,一路上時而停下來,坐在岩石上靜賞絕美畫卷。 陽光下,古老的冰山晶瑩閃爍,如同在微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民進黨新主席要繼續走蔡英文的老路,明年選舉就懸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