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堅持「生態論」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堅持「生態論」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周國輝

2005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調研時提出的「兩山」理念,現已載入黨章,成為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惠及神州大地八方百姓。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辯證關係,對選擇什麼樣的發展路子提出了明確要求。堅持「生態論」,通過科技創新,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是科技工作者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應當履行的重要社會責任。

(一)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樹立正確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揭示了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關係的極端重要性,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發展。

人類社會發展進入工業社會後,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往往成為矛盾。今天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都經歷過「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付出了十分昂貴的生態環境代價,教訓極為深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與此同時,許多地方、不少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以無節制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爆發,這種舊的經濟發展方式若再不改變,資源環境將難以支撐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就此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習近平同志很早就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問題,在福建、浙江主政期間率先謀劃生態省建設,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在他看來,中國要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的要素,更加強調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保護和利用好生態環境,以「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在更高層次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的落實」。他指出:「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堅決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布局、生活方式,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這些年無論是開展中央環保督察,還是嚴處秦嶺、祁連山等破壞生態環境事件,都充分說明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鮮明立場和「零容忍」態度。我們必須把它提高到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高度來認識和看待。

(二)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職期間提出:「既要GDP,又要綠色GDP」,將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優化和文明消費方式為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具體來講,就發展方式而言,就是將原來「暴飲暴食」般的經濟增長方式轉化為「細嚼慢咽」般的集約型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釋放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就經濟結構優化而言,要依託各種先進技術來改造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這方面,他的著名論斷就是同樣眾所周知的「騰籠換鳥」和「鳳凰涅槃」。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必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依靠科技創新是打開「兩山」通道的「轉換器」「加速器」,是促進生產方式綠色化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引領和支撐力量。

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原因具有複雜性、特殊性的特點,用單一學科、單一技術和單一方法難以實現系統有效的治理,必須在繼續加大生態環保技術創新力度的同時,高度重視推進相關技術的關聯與融合,協同開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帶動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環境保護,2006年3月,在浙江省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指出:「要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研發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環境友好技術,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用先進技術解決生態環境問題。」2006年5月在浙江省第七次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注重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環境保護」。浙江十五年來的生態省建設,科技發揮了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綠色發展是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月在全國「三科」大會發表《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鬥》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要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自覺以對規律的認識指導行動。不僅要研究生態恢復治理防護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對生物多樣性等科學規律的認識;不僅要從政策上加強管理和保護,而且要從全球變化、碳循環機理等方面加深認識,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新要求,指明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的前進方向。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建設生態文明,不是要放棄工業文明,回到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他反覆強調,要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他也通過各種國際場合向世界表明,中國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轉化產業化,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科技服務、引領、支撐和保障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建設任重道遠。

(作者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成立太空司令部,特朗普要打星球大戰?
今天被「古墓派」刷了屏,為啥學校總能挖出古墓……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