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好多慢性病的兇手都是它,告別「吸癮力」你就得這樣做

好多慢性病的兇手都是它,告別「吸癮力」你就得這樣做

好多慢性病的兇手都是它,告別「吸癮力」你就得這樣做


春節朋友聚會,面對著別人熱情遞給你的煙,你接不接?

吸煙有害!吸煙是很多慢性疾病的罪魁禍首,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肺部疾患等。而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佔到總死亡的85%。

中國的煙草消費量佔世界煙草消費總量的44%,吸煙率居高不下,每年因使用煙草而導致的死亡超過100萬人。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確鑿的事實。

好在,由吸煙帶來的健康危險是可預防的,其預防之本,便是厲行控煙。戒煙,你做好準備了嗎?

好多慢性病的兇手都是它,告別「吸癮力」你就得這樣做


吸煙的危害超乎你的想像

人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可是,吸煙到底會對健康帶來哪些具體危害呢?讓我們來深入剖析:

1. 肺部疾病。香煙燃燒時會釋放多達38種有毒物,包括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惡英等等。焦油對口腔、喉部、氣管、肺部均有損害,會沉積在肺部絨毛上,破壞其功能,導致氣管和肺部疾病,甚至引發肺癌。一支香煙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隻小白鼠,20支香煙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頭牛,且尼古丁能讓人成癮。

2. 心血管疾病。香煙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含氧量減少,使冠狀動脈血管收縮,引發心肌梗塞等症;吸煙使心臟負荷加重,影響血液循環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等症。

3. 吸煙致癌。英國牛津提德克里夫醫院對3.5萬名吸煙者進行長達50年的跟蹤得出結論,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竇癌等到11種癌症與吸煙「顯著相關」。

4. 其他。吸煙導致骨質疏鬆,更年期提前;吸煙可使男性喪失性功能;孕婦吸煙可導致胎兒早產,流產機率增高。

好多慢性病的兇手都是它,告別「吸癮力」你就得這樣做

別忽視了,二手煙、電子煙同樣有害

煙霧中有70種致癌物,如多環芳烴、亞硝胺等,二手煙致癌物濃度更高,包括甲醛、砷、氫氰酸等,被美國環保署和國際癌症研究署確定為A類致癌物。臨床證據表明,二手煙危害極大,增加成人患肺癌、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風險,對兒童危害更甚,引發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影響肺功能發育,甚至造成嬰兒猝死。

電子煙一度被人們用作戒煙的工具。但是,電子煙同樣有害,差別僅僅是程度不同而已。電子煙主要由盛放尼古丁溶液的煙管、蒸發裝置和電池三部分組成。使用時,尼古丁溶液受熱蒸發,被人吸入口中。由於尼古丁通常溶於丙二醇溶液,吸煙者吸電子香煙時還可呼出白色霧氣,實現「吞雲吐霧」。根據個人喜好,吸煙者還可向煙管內加入巧克力、薄荷等味道的香料。由於常用的煙管中含有令人上癮的尼古丁,還含有其他多種有害物質,毫無疑問,電子煙同樣有害。部分廠家為了讓老煙民過癮,其煙油添加量很高,這樣的電子煙危害更大。

好多慢性病的兇手都是它,告別「吸癮力」你就得這樣做


戒煙要趁早,有效戒煙的小秘笈

吸煙有害健康,但是吸煙人數不減反增。戒煙難,主要是吸煙者沒有決心。這裡有些成功經驗,可供參考。

  • 向家人朋友宣告,自己要戒煙,在家裡醒目位置張貼戒煙宣傳畫,請大家監督。
  • 盡量延長兩根煙被吸入身體內的時間間隔,也就是說,當煙癮犯了的時候,嘗試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盡量拖延點燃下一支煙的時間,以減少一天內總體的煙草攝入量。
  • 尋找煙草替代品,比如木糖醇等,隨身攜帶,想吸煙時,嚼2顆木糖醇,頭幾天最難,可以多嚼幾顆。
  • 有些人煙癮犯了的時候哈欠連天,其實是身體內缺氧的表現,此時此刻,不要點燃一支煙,而應該做一下深呼吸,幫助身體攝入更多的氧氣。
  • 不迷信什麼戒煙偏方,用偏方戒煙成功的極少。
  • 朋友遞過來的煙,堅決不抽,並表明態度,當場嚼顆木糖醇。
  • 省下抽煙的錢,可以適當給自己一點獎勵。

對於老煙民來說,成功戒煙並不容易。當你無法戰勝可怕的煙癮時,可以去戒煙門診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要知道,吸煙成癮好比一種慢性病,也需要醫生的參與。通常醫生會通過問捲來判斷他的尼古丁依賴程度、吸煙史等,然後給出個性化治療方案,包括行為改變、合適的戒煙葯、心理指導等。

好多慢性病的兇手都是它,告別「吸癮力」你就得這樣做


TIPS:老煙民要重視定期體檢

吸煙給健康帶來的危害有一個滯後作用,像肺癌就有吸煙指數,每天吸煙的支數乘吸煙的年數如果大於400,就構成了肺癌的高發人群。年齡超過55歲、煙齡超過20年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體檢,比如要照胸片和低劑量螺旋CT,及時篩查肺部隱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Q博士 的精彩文章:

世界強化免疫日|脊髓灰質炎,曾經「讓美國癱瘓的疾病」
體檢要「只選對的」,這些關鍵項目你漏掉了嗎?

TAG:健康Q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