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的風俗與現在有哪些不同?

清代的風俗與現在有哪些不同?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風俗習慣指的是特定的社會範圍內人們共同遵行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可見風俗習慣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有時候,小小的風俗習慣影響深遠,以致留下了「觀風俗,知得失」的古訓。

那麼,在清代有哪些有趣的風俗呢,那時的風俗和現代又有哪些不同呢?

一,過年

清代人過年與現代人略有不同。

據《清史稿》記載,皇帝們通常在臘月二十六就提前放假不辦公了,稱為「封璽」、「封筆」。

不過清代皇帝的春節小長假並不長,只有5天時間,正月初一就要重新開始上班了,稱為「開璽」、「開筆」。

不過或許是入關後的清代皇帝太熱愛工作了,春節假期直接縮短到1天,除夕封筆,初一上班,真是愛崗敬業的模範代表啊。

《禮志》記載,清代皇宮裡在正月初一這天會舉行賀歲拜年的大典。文武百官要給皇帝上賀表,主要內容為歌頌皇帝的一些吉利話。

隨後,宣表官當眾宣讀賀表,百官再三跪九叩行禮。外地的官員這時也要向著皇帝所在的方向遙拜行禮。

禮畢,皇帝賜茶。喝完茶後,皇帝會將準備好的如意荷包送給身邊的宮女太監,越是窮困的宮女太監拿到的賞賜越多,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地照顧低收入者過年了。

有功勛的朝臣,這時得到的賞賜卻有些不同。

清代有個習俗,是將家中過世親人的遺物保存起來,稱為「念想兒」。春節這天,皇帝會將祖先的遺物賞賜給有功勛的朝臣,以示恩寵。

和現代人要吃年夜飯一樣,清代皇宮裡也有豐盛的大餐,要宴請其他七個旗的旗主吃飯。

宴會上,同樣會上演精彩的節目,比如「慶隆舞」,「冰嬉」等,極具有滿族特色的節目震撼效果不亞於現代的春晚。

二,婚姻

近親結婚的風俗在清代十分盛行,就連皇族都不能免俗。比如孝庄太后就讓順治娶了博爾濟吉特氏的皇后,那可是順治的表妹呢。

無獨有偶,慈禧太后也曾讓光緒娶了她的侄女隆裕太后。光緒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隆裕是慈禧親弟弟的女兒,看來「親上加親」的結婚方式流行了一整個清朝呀。

三,社交

清代的上層社會有不少的滿蒙貴族,他們日常的社交習慣也充滿了民族特色。

蒙古人社交中有贈送哈達的習慣,代表對來賓的尊敬。同時,蒙古人在日常交往中有時候也有請親友吸鼻煙的習慣,正是這一習慣為後世留下了不少精美異常的鼻煙壺藝術品。

雖然鼻煙壺早已退出了日常用品的行列,但清代人的社交和現代人卻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交朋友要找同一個層次的人,通俗說就是要門當戶對。

這個擇友標準意外的推動了一個習俗,就是「認乾爹」。

所謂的「認乾爹」,就是原本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家人,其中一家有十歲以下的孩子,然後讓這個孩子認對方家的人為乾爹乾娘,以後兩家人就親如一家人了。

通常「認乾爹」的兩家人是相互認識的好友,之所以讓孩子「認乾爹」,一方面是因為民間傳說小孩不容易養大,一定要認一門乾親才能平安成長。

另一方面是因為通過孩子認乾親,兩家人有了共同的維繫,可以加強彼此間的交往,從而增進友誼。

「認乾爹」可不是隨便改個口就可以了,它也有專屬的儀式。

首先,做乾爹的那家人提前選一個好日子,正式認乾爹當天,有孩子的人家帶著孩子上門拜見乾爹乾娘,並且送上禮物。

本著禮尚往來的原則,乾爹乾娘也要給孩子回禮,一般是送一些學慣用具之類的東西,從此這個孩子就和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了,日後這個孩子長大結婚時,乾爹乾娘也要送一份不菲的賀禮。

隨著時代的發展,清代的一些習俗也漸漸產生了變化。有些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有些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裡,也有些只在古籍殘卷中留下些許原本的樣子,留待人們回憶這些習俗最初的美好。

參考資料:《清史稿》、《大清律例》、《禮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派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名人面臨絕境時,為何總有人仗義援救?
《水滸傳》中的美食,竟是好漢們命運的拐點

TAG:歷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