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與王子因下棋發生爭執,失手打死對方,登基後不久引發大叛亂
文/格瓦拉同志
漢高帝出於鞏固江山的考慮,一方面剷除異姓諸侯王,一方面則大封子弟為王,希望他們能起到拱衛皇室、綏靖地方的作用。其中,侄兒劉濞獲封為吳王,統轄江東3郡53城,是朝廷在東南最為倚重的諸侯王。其實,劉濞本無謀反之心,他之所以走上反叛之路,「導火索」無疑是兒子劉賢被殺事件。
漢文帝在位時,劉濞曾經派太子劉賢進京面聖,皇帝出於禮遇,便命令太子劉啟陪他喝酒、下棋。劉賢在封國時,由於身邊的老師全都是楚人,久而久之便養成輕佻驕狂、剽悍鬥狠的性格,任誰都不放在眼裡。劉賢大概是棋藝不佳,屢屢處於下風時又想著悔棋,太子劉啟又不肯想讓,雙方因此發生爭執。
劉濞是漢朝在東南最為倚重的諸侯王
就身份而論,劉啟是帝國的儲君,也即將來的皇帝;劉賢是王國的儲君,雖然是未來的諸侯王,但在劉啟面前,則是臣子。在君臣關係大於一切的時代,臣子要絕對服從於國君,膽敢違逆或挑釁者,下場只有死路一條。就這件事情而論,劉賢不管有理還是沒理,都應該讓著劉啟,這才是作為臣子的本分。
然而,劉賢非但沒向太子謝罪,反而跟他吵起架來,並且態度極不恭順。劉啟哪裡咽的下這口惡氣,順手抄起身邊的棋盤便砸向劉賢的腦袋,沒想到竟然要了他的性命(「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見《漢書·卷三十五》)。
劉啟因下棋與劉賢發生爭執,失手打死對方
既然是太子殺人,那麼便沒有以命償命一說,更何況他是過失殺人。所以在事後,文帝僅是象徵性地訓斥太子幾句,然後便派人把劉賢的遺體送回到吳國埋葬。可是劉濞卻咽不下這口惡氣,所以在朝廷使者到達後,便氣咻咻地說道:「天下劉氏是同一家,既然死在長安,那麼就應該葬在長安,何必送到吳國來葬?」說完,劉濞便命人把劉賢的遺體送回到長安下葬。
經此一事,劉濞對朝廷頗有怨言,於是稱病不來朝見皇帝。當派人查知實情後,文帝對劉濞的做法很憤怒,準備追究他的罪過,使得後者在惶恐之餘,便想著起兵造反。幸好有人為劉濞辯解,皇帝才決定放他一馬,並賜予他倚幾與手杖,特許他直至老死都可以不來朝見天子。由此,劉濞得以脫罪,並暫時中止謀反計劃。
劉濞對朝廷怨恨不已,逐漸滋生反叛之心
於是遣其喪歸葬吳。吳王慍曰:「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復遣喪之長安葬。吳王由是怨望,稍失籓臣禮,稱疾不朝。京師知其以子故,驗問實不病,諸吳使來,輒系責治之。吳王恐,所謀滋甚...天子皆赦吳使者歸之,而賜吳王几杖,老,不朝。吳得釋,其謀亦益解。引文同上。
然而劉濞消停沒多久,隨著文帝駕崩、太子劉啟即位,吳國跟朝廷間再起摩擦,這一次,終於將劉濞推上了叛亂的不歸路。原來,劉啟即位後,為解決藩國權勢過重、尾大不掉的積弊,便採納御史大夫晁錯提出的「削藩」計劃,利用各種借口,先後削奪楚國的東海郡、趙國的河間郡、膠西國的六個縣,並圖謀削奪吳國的會稽郡、豫章郡。
漢景帝推行「削藩」政策,引發「七國之亂」
朝廷的「磨刀霍霍」,令藩王們恐懼、憤恨不已,順帶著也勾起劉濞心中的新仇舊恨,索性在朝廷下達命令才十餘天時間,便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藩王,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時在景帝三年(前154)。
叛軍起兵之初,勢頭非常強勁,主力渡過淮水、包圍梁國,兵鋒直逼洛陽方向,令景帝君臣震動不已。為了解決問題,景帝一度向劉濞屈服,以腰斬晁錯並族滅其家為代價,希望能換取後者的退兵,結果卻遭到拒絕。無奈之下,景帝才下詔以周亞夫為太尉,命其率大軍討伐,結果不到三個月時間便平息叛亂。
「七國之亂」形勢圖
劉濞兵敗後,率領千餘名壯士渡過淮水,逃到丹徒,希望能藉助當地東越人的兵力,繼續跟朝廷對抗。沒想到,朝廷派人收買東越王,讓他殺死劉濞。東越王貪圖皇帝的賞賜,便設計誘騙劉濞,利用後者勞軍的時機將他斬殺,並派人將其首級送往長安。劉濞兵敗被殺後,吳國被廢除。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鑒》
※明朝不世出的才子,被朱元璋視作兒子,因恃才傲物被埋進雪堆凍死
※漢文帝犒軍卻遭大將攔截,皇帝說:此乃真將軍,15年後大將被逼死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