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尚VS道士:區別到底在哪兒?為何給世人感覺一個胖一個瘦?

和尚VS道士:區別到底在哪兒?為何給世人感覺一個胖一個瘦?

在我們的歷史中,有兩類人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和尚、一是道士。他們被認為是不同的神靈在人間的信使,人們信奉他們或者加入他們,最終都會修成正果,在傳說和神話中,他們最後都能成佛或者成仙。但是這二者的形象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卻大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呢?

和尚,或者是佛陀,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都是偏胖或者肥胖的。而且在影視劇、各種關於佛陀的工藝品,甚至在日常為數不多次的偶遇中,和尚的形象大多都是如此。用我們現在流行的話來講,就是看上去比較「油膩」。但和尚明明就是吃素、修行之人呀?

同樣作為修行之人,道士卻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而且幾乎大多數的道士都比較清瘦。經過多方的研究,或許他們之間存在這些差別,所以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數和尚都整天待在寺廟中,念經禮佛,要麼就打坐,最大的運動就是下山挑水回寺。他們不自己種莊稼,依靠香客們所捐的香油錢來生活,雖然吃齋念佛,但看上去還比較悠閑,幾乎沒有什麼運動量。只有很少的和尚會像《西遊記》中的唐僧一樣,不辭辛苦、不遠萬里,一步一步去取經。而且在《西遊記》中,唐僧給我們的印象也是弱不禁風,柔柔弱弱的,還有點微胖的模樣。

或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佛教在古代最鼎盛的時期是唐朝,我們也都知道,唐朝都是以胖為美,佛教鼎盛自然就香火富足,各個寺廟都非常有錢。於是,僧人們在在這樣是社會環境下,又豐衣足食,所以個個都比較豐滿圓潤。這樣一來,和尚給後人的印象就是胖胖的,並形成了這樣的意識:和尚胖胖的看上去比較有福氣。於是,後來的和尚自然也大多要追隨這樣的形象。但按照今天的科學來講,太胖也會影響健康。

相比起寺廟的熱鬧,道士所居住的地方都比較的清幽,也可以說道士是處於半隱居狀態,幾乎所有的道觀都修建於深山之上。比如全真教的道觀在終南山上,而張三丰開創的武當派則落地於武當山,相隔集市頗遠。而這些道觀,在歷史或者傳說中,都盛產武林高手。

道士們無需日日打坐,而是勤練武功,所以自然就運動量大,而且,大部分道士也是吃素的,也有部分派別的道士可以結婚,能食葷腥。但對於我們所了解的傳統的道士來說,或許還是指的隱居深山,勤練功夫的居士吧。那樣的形象看上去就遺世獨立,風度翩翩,比如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等等。

當然,或許在和尚中也有清瘦之人;而在道士中,也不乏肥胖者。但二者發展到今天,我們大多時候都只能在特定的地方見到他們,如今的和尚與道士,也與前人口中的大不一樣。

社會在不斷發展,和尚與道士也都以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眼中。前段時間,還有消息說,上終南山的隱居者絡繹不絕,同時隱居終南山一屋難求。不知道這些人是為了逃避社會呢,還是為了尋求真正的內心寧靜,想成為真正的隱士?

(以上文字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喜歡請關注、分享。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獲取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吾說異聞 的精彩文章:

如今幾塊錢一個的生活用品,曾經貴族才用得起,只因一次偉大發明
世上行駛里程最長的車,開了半個多世紀,你的車還沒跑到它的零頭

TAG:吾說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