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
上一次白馬大出風頭,還是在白雪公主的童話里,畢竟現在的人們更喜歡能帶來奇蹟和驚喜的黑馬。
1.
白馬在古代的西方,象徵著尊貴的地位,因為白馬這一品種,歷來稀少且昂貴。柏拉圖曾把人的靈魂比作是兩匹奔馬,白馬代表了高貴、溫和、自製,黑馬代表了魯莽、衝動、原始的本能,所以在西方很長時間內,白馬才是夸人的話。
吻醒白雪公主的王子,在原著中其實叫做Prince Charming,翻譯過來就是帥氣、有魅力的王子,最初跟白馬其實沒什麼關係,偶遇公主時騎的馬也沒有被刻意強調是白馬。之所以後來翻譯為「白馬王子」,據說因為他的原型是來自於歐洲神話故事中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不列顛國王亞瑟(King Arthur),有一種說法稱他為「白馬王子(Prince on White Horse)。
不過也有人說這個原型或許來自於亞瑟的外甥,圓桌騎士中最有風度的一位,高文(Gawain)。白馬王子吻醒公主的情節,剛好跟高文通過一個吻解除妻子瑞格蕾爾身上邪惡魔咒的情節一脈相承。
在古老的歐洲,把王子和白馬扯上關係,其實不是什麼難事。珍貴的白馬,往往是歐洲各國皇室的標配。
英法百年戰爭中,在第一階段的1356年,英軍生擒法王約翰二世,有一段當時的記載說,被俘的約翰騎著一匹美麗的白馬,而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兒子「黑王子」則騎著一匹小黑馬。(「King John was mounted upon a beautiful white horse, and beside him rode the Black Prince on a little black pony.」)
還有時尚弄潮兒拿破崙老師,不僅愛穿高跟鞋,也特別中意白馬。在他的各種擺拍畫像中,總是騎著一匹健美壯碩的大白馬。
2.
從羅馬時代開始,讓偉大的首領乘坐白馬拉的豪華馬車,一度是當時流傳的凱旋儀式中最重要的環節。
大約從公元前477年開始,古羅馬與北部的伊特魯里亞之間爆發維愛戰爭,戰爭持續了幾十年,羅馬人最終在卡米路斯的帶領下贏得了勝利。為了慶祝凱旋,卡米路斯乘坐白馬豪車上街遊行,當他乘車來到朱庇特神廟時,羅馬人都把他當成了戰神再生。然而這種場面卻讓元老院的同事們非常不滿,在古羅馬人的宗教觀念里,只有諸神之王朱庇特才配得上純白色,他們一致認為卡米路斯乘坐白馬拉車的行為是僭越神靈,於是放逐了這個出風頭的傢伙。
可惜沒過多長時間,高盧人打進了義大利,元老院差點就丟下了整個羅馬,最後給高盧人上供了1000磅黃金才「買」回了羅馬。元老院也不得不厚著臉皮召回卡米路斯,讓他負責軍隊改革。從此以後,打勝仗的統帥坐著白馬豪車遊街,也就成了羅馬凱旋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白馬在東方,也有相當的戰爭意義。三國時的曹植,唐朝的李白,都寫過《白馬篇》抒發自己的報國情懷,一個立志「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一個許願「叱吒經百戰,匈奴盡奔逃」。
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白馬騎士,當屬三國名將常山趙子龍。趙子龍這個習慣,大約來源於他的第一任領導公孫瓚,公孫瓚酷愛白馬。
在當時的戰場上,騎白馬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太顯眼,容易被當成目標殺死。劉備有一匹著名的馬,的盧馬,據說可能就是一匹白馬(也有一說只是額上有白色斑點的馬),當年龐統就是因為騎了劉備的的盧馬,被敵軍當做是劉備亂箭給射死了。
然而公孫瓚任性,他不但自己愛騎白馬,還組建了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清一色全騎白色的戰馬。這支部隊驍勇善騎射,且忠心追隨首領,因而得名「白馬義從」,趙子龍就是從這支部隊中出道的。白馬義從最輝煌的時期,據史料記載,能讓匈奴這樣靠騎兵發家的部落也不得不避著走,「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云:『當避白馬』。」
趙子龍後來單飛追隨劉備,依然保留著騎白馬的習慣,大概也是受「白馬義從」時期的影響。不過普通士兵就不敢效仿了,畢竟「常勝將軍」這個名頭不是誰都可以掙得到的。
4.
在中國歷史中,白馬歷來是很有分量感的存在。
早在戰國時期,杠精界鼻祖公孫龍老師就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白馬非馬」的命題。趙國人公孫龍有天牽著一匹白馬準備過關,卻被官吏攔下,並被告知人可以通過,而馬不行。公孫龍立馬辯稱,馬是一種動物,而白是一種顏色,馬是馬,而白色 馬就不是馬了。「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官吏被這套詭辯搞得暈頭轉向,不知如何對答,於是只好放公孫龍帶馬過關。然後公孫龍和他的「白馬非馬」論就這樣在各國名士間火了。
漢明帝時期曾在洛陽修建過一座著名的寺廟,白馬寺。據說是因為漢明帝劉庄做了一個關於神佛飛來東方的夢,於是派官員到天竺求佛經。官員們一路向西,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東漢使者的邀請下,兩位高僧同意東赴中原弘法布教,他們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於兩年後抵達洛陽。
漢明帝十分高興,為顯示禮重,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人們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就來源於此,白馬寺也被後人視為「中國第一古剎」。武則天有一個知名男寵馮小寶,據說為了讓其出入禁宮方便,便把他安排進了白馬寺做主持,還為他賜名薛懷義。
金庸也寫過白馬。在他的小說《白馬嘯西風》里,主人公李文秀人生中的幾個重要轉折都跟白馬有關係。那匹從她父母那裡繼承來的白馬,帶她逃離中原,在異鄉生活成長,經歷戀愛、失意、生離和死別後,又被已經老去的白馬駝回中原。這部至今還沒被拍攝成影視劇的小說(姜大衛那版電視劇據金庸迷認為被改編得面目全非,所以不算。)有一個傷感又戳心的結局:
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倜儻瀟洒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當然,這些故事也告訴我們,身騎白馬的,確實不一定是王子,也不一定是唐僧,還可能是失意的少女、單挑不敗的趙子龍,或是身高一米六的拿破崙。
※林清玄不是美女,但他的文字卻是美人
※蔡瀾最愛的綠茶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