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恆星與恆星之間是什麼?它們之間真的是空無一物嗎?

恆星與恆星之間是什麼?它們之間真的是空無一物嗎?

從肉眼看,星星之間似乎什麼也沒有。恆星之間有什麼物質嗎?恆星之間是真空嗎?

20世紀初,德國著名天文學家哈特曼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獵戶座光譜中出現了一條由電離鈣形成的暗線。獵戶座8是一顆非常熱的恆星,所以它的光譜中不應該有金屬普線。

奇怪的是,獵戶座δ是一顆光譜雙星,它彼此向南旋轉。它的譜線有周期性的位移,但這條電離鈣譜線的波長保持不變。哈特曼提出了他自己的觀點,即產生電離鈣譜線的物質對地球是靜止的,即恆星和地球之間存在著塵埃和氣體。它們被稱為星際物質,吸收恆星發出的光併產生黑色的鈣線。哈特曼是正確的嗎?天文學家觀察了其他高溫光譜雙星,發現了中性鈉的暗線,沒有位移。這說明哈特曼的觀點是正確的,星際空間中存在吸收物質。

1930年,另一位天文學家從另一個角度證實了星際物質的存在。瑞士天文學家特朗普是研究星團的專家。因為星團越遠,亮度越暗,所以距離可以從星團的亮度計算出來。知道距離後,可以從觀測到的星系團的角度直徑計算出星系團的真實直徑。Trumpler對開放星團的距離和大小的研究揭示了一個奇怪的結果:星團越遠,星團的真實直徑就越大。這個奇怪的結果間接地證實了星際空間中存在吸收光的星際物質。它們吸收星系團發出的光,使星系團的亮度變小,使我們誤以為它們離得很遠,從而根據誇大的距離來誇大星系團的大小。這導致了錯誤的結論,即星團越遠,其直徑越大。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普遍承認恆星不是真空,而是充滿了星際物質。

這些物質是什麼?它們的化學成分是什麼?天文學家做了很多觀測。他們不僅觀測了鈣、鈉、鉀、鐵、鈦所發射的星際譜線,還觀測了碳、氮、氫分子化合物所產生的星際譜線和譜帶。人們還把光譜儀放在人造衛星上觀察,發現了許多元素,如氧、鎂和鈦。由硅、磷、氯、氬和錳組成的星際線。我們知道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是氫。星際空間中有氫原子嗎?氫原子產生的光譜線比可見光的波長長。要探測氫,必須用射電望遠鏡來觀察它。1944年,范德赫斯特還是個大學生。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宇宙中氫原子的探測。他的理論計算表明,太空中的氫原子可以發射波長為21厘米的無線電波。然而,一個氫原子平均需要1000萬年才能產生21厘米波長的無線電波,這是一種罕見的現象。

然而,由於星際空間中氫原子的丰度,星際氫原子21厘米的無線電波強度足以被射電望遠鏡探測到。1951年,根據范德赫斯特的建議,美國的射電天文學家接收到氫原子發出的波長為21厘米的無線電波。分析觀測數據表明,星際氫原子聚集在銀河系中。這些氫原子的氣體溫度很低,平均60K,密度也很小。每立方米空間中只有10萬個氫原子。一個星際氫原子每300年才與周圍的氫原子碰撞一次,而地球大氣中的分子每秒碰撞10億次!

除了氫原子,天文學家還利用射電望遠鏡發現星際空間中有許多分子。星際分子有六七十多種。有十幾種無機分子,如水、氨、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機分子,如甲醛和乙醇。此外,還有星際塵埃,它們是直徑約十分之一微米的小顆粒,主要由水冰、石墨、硅酸鹽、金屬等組成。星際物質在空間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某些地區,星際物質特別密集,就像雲一樣。當天文學家過去觀察恆星時,他們看到天空中有許多明亮的雲狀物體,稱之為星雲。有些星雲的形狀不規則,稱為彌散星雲。唯一肉眼可見的星雲是獵戶座星雲,它是一個瀰漫星雲。有些星雲有一個小的圓形或橢圓形區域,很像行星。這些星雲被稱為行星狀星雲。

不同的星雲有不同的大小、密度和溫度。行星狀星雲的直徑平均為0.3光年。星雲的質量約為0.2-0.6倍太陽質量。星雲的密度是每立方米1000- 100億個星雲物質粒子,溫度是1000- 10000 K。漫反射星雲的大小和質量都要大得多。例如,獵戶座星雲直徑超過300光年,質量約為5萬個太陽質量,最亮的部分密度為每立方米100億個原子,溫度約為800 K。暗星雲也屬於瀰漫星雲。據估計,暗星雲中的塵埃質量約為20個太陽質量,而氣體質量約為200至300個太陽質量。黑暗星雲只有10k,因為它不能被明亮的恆星照亮。星際分子組成的星雲叫做分子雲,獵戶座星雲中有一個很大的分子雲。天文學家現在相信恆星是由分子雲形成的。

還有一類星雲,用望遠鏡觀測它是個小而暗的圓形暗斑,人們把它叫做球狀體。星際空間還有些看不見的物質,人們認為宇宙中暗物質的質量比發光物質的質量還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在動物中的父愛和母愛,它們幾乎和人類一樣對孩子呵護有加!
為什麼上古時期的海洋中最先滅絕的是食物鏈底層的物種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