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時評:找回鄉村教師管學生的「膽」

教育時評:找回鄉村教師管學生的「膽」

據半月談網報道,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鄉村學校的課堂秩序、校風校紀成了問題:老師對學生不敢管、管不了,管多了家長到學校罵老師,甚至有老師被氣哭、被氣跑。少數地方課堂上甚至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有心學習的孩子不得不紛紛逃離,留下的學生更難管教,個別鄉村教師的成就感、價值感被消解消耗,從不敢管變為不想管……

教育時評:找回鄉村教師管學生的「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鄉村教師管學生的「膽」到哪裡去了?報道總結認為,「工作辛苦沒成就感」、家長不配合、學生不尊重,是鄉村教師群體較為普遍的感受,也是他們管不了、不敢管的重要原因。這三個原因,如果總結一下,其實就是個體尊嚴、成就感的缺失和外部環境的不理想。身在鄉村,本就與理想生活存在落差,再缺失了尊嚴和成就感,外部環境的稍微刺激,都可能會引起一些鄉村教師敏感的反應。

換句話說,多數教師不敢管、管不了、不想管,更多的是個人心理上的問題,但如果不解決相應的外部環境,這種心理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鄉村教育的大環境大趨勢暫時無法逆轉。因此,要找回鄉村教師心中的「膽」和手中的「戒尺」,提高教育質量,讓農村教育真正成為農村孩子擺脫命運循環的公共平台,需要的可能是鄉村教育理念和實踐上的更深刻變革。

首先是要把鄉村教師的心理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其實,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學生的頑皮都非常正常,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頑皮,決定了教師以什麼樣的方法來應對。因為某個家長的一次不理解或者幾個學生的「不尊重」就放棄整個班級的教學紀律,更大的問題在於老師,而不是頑皮的學生或「不配合」的家長。教育一詞,教為手段,育為目的,孩子到學校來,就是進行全方位「教育」的過程,也是矯正部分行為不規範孩子,讓他們言行舉止符合一個正常合格的人的過程。教育工作者只有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頑皮甚至頑劣,才可能真正做到以「教書」來實現「育人」的目標。

其次是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報道中舉例,「當老師的工資還不如村裡出去打工的人多」,因此老師在一些高年級學生面前缺少威信,甚至被學生嘲笑。老師在缺少了尊嚴感的同時,也淡化了責任感。一些鄉村教師本就有與城區教師相較的心理落差,如果再與所在鄉村普通民眾形成經濟落差,並因此而被學生「看不起」,教師的心理狀態就更不容易正常化,何談對學生逾矩行為的平常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收入是任何行業從業者獲得感甚至尊嚴的重要標誌之一。因此,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顯然應當成為各地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再其次是科學規範外部環境。以並校為例。集中辦學校本是一個節約教育資源,實現鄉村學校規範化管理,讓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措施。但是,鄉村的情況千差萬別,應當一所學校一所學校地進行調研分析,而不是進行一刀切式的合併。我見到一些鄉村小學,原本學生總量還不錯,但當地將低年級留在原址,卻將高年級學生合併到鄉鎮行政中心,留下來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老師也相對比較懈怠。

這涉及教育規模環境效應的問題。在一定的規模環境下,學校的氛圍更加濃郁,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加努力,而學校的管理也會更加規範。當原本有較多學生的學校,一下子減少一半以上的學生時,教育環境氛圍受到嚴重影響,老師的心態上會發生極大的變化,而學生的積極性也會相應降低。

最後,是如何讓社會和家庭進行教育配合的問題。在社會上弘揚尊師重教的傳統,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應當融入到社會基層治理之中。比如村一級的自治組織和鄉鎮政府,應當開展有效的社會教育,採取相應的措施,讓教師有地位,受尊重。而學校則應當多與家長溝通,向他們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鄉村學校抱怨農村家長不會配合、不會教育孩子並沒有什麼用,而是應當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責任,成為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的學校,逐步提高家校互動的質量。

實質性地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將尊師重教觀念融入基層治理,外部環境條件科學化,內在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平常心,只有通過全方位的努力,才能更好地讓鄉村教師找回想管學生、敢管學生的膽,鄉村教育才有發展的希望。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29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冬奧術語平台」交付啟用
「不僅解了渴,還指了路」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