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豆瓣8.8,看完你將在淚水中起立鼓掌

豆瓣8.8,看完你將在淚水中起立鼓掌

1985年7月13日,在紐約費城約翰·肯尼迪體育場與倫敦溫布利球場同時舉辦了一場空前的大型慈善演唱會。

這場名為「拯救生命」(Live Aid)的演唱會持續了16小時,吸引了超過16萬人到場觀看(美國9萬,英國7萬),並覆蓋了140個國家超過15億觀眾通過電視轉播收看。

這一場舉世矚目的演唱會,旨在為發生在衣索比亞的大饑荒募捐籌款,全世界100多位著名搖滾樂歌星參加了這次義演。

鮑勃·迪倫、保羅·麥卡特尼、齊柏林飛艇、布魯斯·斯普林斯廷、皇后樂隊、U2、麥當娜……簡直神仙陣容。

能讓平常我行我素的當紅歌星齊聚一堂,可以稱為是歷史壯舉,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震撼的演唱會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

後人只能嘆息生不逢時,只能看看標清視頻去感受。

不過最近一部影片中,出現了這場演唱會的「高仿」片段,可以說是神還原。

這就是剛剛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並在金球獎獲得最佳劇情片和最佳男主角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

影片是皇后樂隊,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主唱弗萊迪的傳記電影。

皇后樂隊,國際頂級搖滾樂隊,在世界樂壇擁有不朽的地位,《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這些金曲更是家喻戶曉。

「波西米亞狂想曲」則是皇后樂隊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在「拯救生命」演唱會中,雖然眾星雲集,但皇后樂隊是當天絕對的舞台之王,他們憑藉耳熟能詳的金曲以及極具標誌性的演出和互動,引爆全場大合唱,現場非常震撼。

在影片中,正是以皇后樂隊準備登台作為開頭,而結尾,更是重現了他們當年的演出全過程。

早在觀影前,就有評論提前五星預訂了這部影片,因為皇后樂隊。

而在觀影后,也有一批觀眾認為影片質量不盡人意,但結尾的那場演唱會卻力挽狂瀾,為它打上五星也值。

這就像是歷史再現般令人激動,很多有幸在國外大銀幕上觀看的觀眾,看到身邊坐著不少白髮老人時,感嘆像是與他們跨越時空共享了同一場青春。

而影片能做到這一切,全靠對細節的真實還原。

這要歸功於樂隊吉他手Brian May和鼓手Roger Taylor的保駕護航,兩人在服裝道具造型演唱會等多個方面都親自參與把控,導演甚至在片場也會直接詢問他們演員的反應是否真實。

Brian(左)和Roger(右)在片場

關於影片對主唱弗萊迪著墨過多,而忽略樂隊其他成員這一說法,樂隊其他成員也明確表示,這並非樂隊的影片,它就是弗萊迪的傳記片。

弗萊迪·默克里,皇后樂隊的靈魂人物,像很多傳記片人物一樣,他有著天才般的光芒和悲劇的結局,在他傳奇而短暫的一生中,他沉溺於音樂的美好,也飽受孤獨、迷茫、疾病的折磨。

1987年,弗萊迪查出罹患艾滋病,1991年因艾滋病引發的肺炎去世,享年45歲。

但直到1990年,已經衰弱到幾乎無法行走的弗萊迪,仍堅持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張專輯的錄製。

或許是不願讓他的病態公之於眾,影片選擇在1985年的演唱會划下句點。

但為了完整他的一生,所以片中的時間線也進行了一些調整,包括他查出疾病的時間進行了前移,部分情節也有所虛構,但都建立在真實事件上,並不影響整體敘事。

以下情節講述以影片為主。

像很多傳記片和搖滾樂隊的常規操作一樣,影片的故事並沒有太多出人意料的地方。

從樂隊這條線上,講述了弗萊迪如何加入樂隊,成就樂隊,再到他陷入自大和迷茫,與樂隊不合,最終遭遇背叛又重回樂隊。

從個人情感方面,也講述了弗萊迪與家人的碰撞與和解,遇到一生摯愛,後又發現自己的性取向問題,經歷放縱與墮落後,被診斷出疾病,最終回歸愛與家庭。

作為一個搖滾巨星,弗萊迪有很多標誌性的特點。

從他的外貌來說,他並不是歐洲人的長相,他出生在印度桑給巴爾,是印度帕西人。

在片中,一開始在機場做搬運工的弗萊迪經常被嘲笑為巴基斯坦人。

不僅如此,他還長著一口齙牙,長相也挺讓人印象深刻。

他學的是設計,平常打扮非常時髦。

弗萊迪這個名字也是他自己改的,最初他並不談論自己的身世,顯然他對此抱著自卑心理,不願接受真實自我。

他跟父親關係極差,一言不合就能爭執起來。

但他也有自己的愛好,沒事的時候就在小本本上寫歌,晚上經常去酒吧追星,追的是當時一支叫Smile的小樂隊。

有一天,Smile樂隊內部發生分歧,主唱撂挑子走人,正好被弗萊迪撞見。

弗萊迪毛遂自薦,他的齙牙卻遭到了嘲笑。

弗萊迪沒有生氣,轉身張口就開唱,吉他手布萊恩和鼓手羅傑就被震住了。

弗萊迪解釋說,自己的門牙多四顆,所以口內空間更大,音域更廣。

雖然這段加入樂隊的情節是虛構的,但弗萊迪的說法據說確有其事。

天生的缺陷成了成就他的武器,弗萊迪以能跨四個八度聞名,也因此,弗萊迪被廣大歌迷親切成為「牙叔」。

最終,他們又招入貝斯手約翰,樂隊人員備齊。

第一場演出,所有人都對弗萊迪沒有把握,台上的話筒架更是跟他開起了玩笑,死活拔不起來,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後來弗萊迪的演出都喜歡手持半截話筒架,沒準跟這件事還有關係。)

好在弗萊迪穩住了,用風騷走位和妖孽唱腔讓觀眾閉上了發出噓聲的嘴。

皇后樂隊正式成立了。

但一直在酒吧走穴也出息不大,於是藝高人膽大的弗萊迪直接提出賣掉樂隊的車,錄唱片。

反正大家沒什麼好失去的,就幹了。

當他們在錄音棚玩得興起的時候,被百代唱片的人看中了,當被問道他們與別的樂隊有何不同時,弗萊迪說:

「我們樂隊四個人都不合群,致力於給不合群的人演唱,給那些受排擠、默默推出人群,也很確定他們不合群的人獻唱,而我們正合他們的群。」

這段回答讓他們正式成為百代旗下的樂隊。

隨後他們便迎來了新專輯的製作和世界各地的巡演。

但接下來他們的創作理念就跟老闆發生了衝突。

片中百代的老闆希望皇后可以套用之前的熱門歌曲快速出新的專輯。

但被樂隊嚴詞拒絕,他們不願重複自己,這次他們的關鍵詞是歌劇。

於是,《波西米亞狂想曲》登場了。

這首後來在搖滾歷史上被稱為「搖滾歌劇」的作品,一開始由於太過離經叛道,差點無法面世。

歌曲時長三分鐘是是行業標準,但《波西米亞狂想曲》有六分多鐘,音樂結構極其特殊,包括歌劇,重金屬,清唱等,在流行音樂中是不可思議的。

錄製期間弗萊迪更是嚴格把關,光是其中的「伽利略」部分就錄了幾十次。

當時,這首歌直接被百代老闆稱為不知所云的雜歌,並拒絕作為新專輯的主打歌。

於是樂隊與他撕破臉,轉頭就拿到電台去放,這一放,全是樂評家的罵聲。

但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絕不會因為當年的差評和質疑而動搖日後的地位,它們大都是超前的,並不是時間造就了經典,而是普通人多年之後終於抵達了經典面前。

好在當時正值英國流行樂壇神仙打架的時期,英國民眾的耳朵都識貨。

單曲一經推出,直接干到英國單曲榜連續九周冠軍,並在英國國內銷售超過200萬張,創下當時英國史上銷售最高單曲紀錄。

《波西米亞》收錄在《A Night at the Opera》這張專輯中,專輯中還有一首《Love of my life》值得一提。

這首歌是弗萊迪寫給一生摯愛瑪麗的,歌曲感人至深。

片中弗萊迪與瑪麗在酒吧相遇,後來瑪麗的陪伴和鼓勵也成了弗萊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

弗萊迪為瑪麗戴上過戒指,但兩人並沒有結婚。

直到後來,弗萊迪發現自己的雙性戀身份,兩人分開。

分開後,弗萊迪依然依賴瑪麗,買下在她對面的豪宅,兩人站在窗前通過燈光明滅感知彼此。

但後來,瑪麗還是尋找了另一半,沒有瑪麗的陪伴,加上小人作祟,弗萊迪徹底迷失了。

他簽了單飛協議,每天沉淪於毒品和濫交之中。

好在最終瑪麗喚醒了他,樂隊達成和解,才終於趕上了「拯救生命」演唱會。

雖然片中對皇后樂隊乃至弗萊迪的詮釋還是流於表面,更像是一個套路化的人物小傳,他們的精神和理念都沒有進行很好的表達。

他們的不拘一格、先鋒的時尚審美,以及對性別界限所做出的挑戰,這些被賦予他們的作品之中,也延伸到作品之外,值得我們繼續深入了解。

飾演弗萊迪的拉米·馬雷克為這個角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我們才能看到一個神還原的牙叔。

看到他在舞台上拿著半截話筒架當神器,握著堅定的拳頭,用風騷的走位,獨一無二的互動方式感染全場,感染無法抵達現場的你我。

- FIN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鮮電影 的精彩文章:

對象看過我的手機之後,我就恢復了單身

TAG:小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