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滴血,可以在20分鐘內檢測6種癌症?

一滴血,可以在20分鐘內檢測6種癌症?

癌症的發生總是「悄無聲息」,當真正被醫生確診時,也許患者早已病入膏肓。如果簡單驗個血就能解密癌症的「個性特點」,早日將癌症扼殺在萌芽之中,那該有多好!

日前,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孫佳姝團隊構建了一套高「性價比」的癌症篩查方法:只需1微升血清(通常采血管采血量的1/5000),通過對其中細胞外囊泡的檢測,就可在20分鐘內對6種癌症進行早期篩查,同時也能較為準確地對癌症進行分類。

一滴血,可以在20分鐘內檢測6種癌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論文截圖

近年來,研究發現血液及其他體液中含有癌症來源的物質,可以實現疾病的分子鑒定,有助於早期診斷、準確預測、個性化治療以及疾病監測,這些物質主要包括循環腫瘤細胞(CTCs), 腫瘤細胞外囊泡(EVs),循環腫瘤DNA等。

「它們特指從原發腫瘤細胞脫落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的生物標誌物。」孫佳姝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這種檢測方法被稱為腫瘤液體活檢技術。孫佳姝介紹,該技術不僅可以用於某些類型實體腫瘤的早期診斷,而且能夠監測腫瘤複發,評估療效,具有標本易獲得、創傷性小、非侵入性、可反覆採集等優勢。

作為液體活檢標誌物中的「後起之秀」,「腫瘤細胞外囊泡」是腫瘤細胞分泌到胞外環境的具有膜結構的囊泡,直徑在30-1000 nm之間。

一滴血,可以在20分鐘內檢測6種癌症?

「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所分泌的EV呈現出不同膜蛋白特徵,而這些特徵差異就可以用於癌症的篩查與診斷。」孫佳姝表示,相較於循環腫瘤細胞和循環腫瘤DNA來說,腫瘤細胞外囊泡有著很大的優勢,比如在血液中的含量豐富,其分析不需要採集大量血液。此外由於膜結構的保護,外泌體膜蛋白在長期冷存的血液中依然能夠被分離和檢測出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將EV分析檢測廣泛應用於臨床並不容易。過去的臨床應用中,操作者需要長時間的超速離心從血液中提取EV,不僅如此,還容易受到共沉澱的雜蛋白影響。而後續膜蛋白分析手段,如酶聯免疫吸附實驗、蛋白免疫印跡和質譜等,過程複雜繁瑣,成本高耗時長,且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

「如何在高背景血清或血漿樣本中分離提取尺寸較小的EVs,如何提高EVs檢測方法的靈敏度,是現有EVs腫瘤液體活檢技術面臨的重大挑戰。」孫佳姝說,現在迫切需要一種更加簡單、快速、廉價的EV分析檢測手段。

孫佳姝課題組經過近十年的技術積累,找到「妙招」,成功實現了從技術平台向癌症篩查的成功轉型。

一滴血,可以在20分鐘內檢測6種癌症?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熒游標記的核酸適體特異性識別EVs表面腫瘤相關膜蛋白,也就是在腫瘤細胞上打上「烙印」;接著,研究人員使用了「熱泳」技術,通過激光照射微流控晶元後,產生溫度梯度,誘導30-1000 nm的EVs快速匯聚至晶元中央,可富集1400倍,而遊離的核酸適體或蛋白仍保持分散狀態。EVs匯聚後,使用熒光顯微鏡讀取結合在EVs上的核酸適體信號,從而獲得EVs膜蛋白組學信息。

最後,研究人員取60份癌症患者與10份健康對照的血清樣本,對每份樣本進行7種抗原體多靶標檢測,用檢測結果訓練機器學習演算法,發現靈敏度與特異性都接近100%。

「利用極少量樣本實現早期癌症靈敏度高檢測(I期95%),並首次通過EVs進行癌症分類。」孫佳姝表示,不久的將來,這有望成為體檢或醫院常規的癌症篩查手段,醫生只需要取出某種體液(例如血液),並對其中的EVs進行分析即可,以對患者造成更小創傷的方式,對疾病做出診斷。

下一步,他們希望拓展當前平台,實現膜內蛋白與核酸的檢測,使之成為通用的EV檢測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哪裡最容易地震?哪裡最不安全?全球地震地圖來了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