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紅色。

中國人永不過時的主打色。

尤其是最近。

臨近過年,大大小小的公眾場所都被它鋪天蓋地地佔領。

燈籠、對聯、糖葫蘆。

海報、招牌、小廣告。

特別像賀歲檔的電影宣傳,也一定離不開這抹紅色——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你說膩?

你年輕時候說膩。但無奈的是不出意外,它一定會覆蓋你人生的大部分時間。

尤其這段旺季,它更會恰如其分地佔領中國每一個角落。

這段時間,紅色僅用來表達著各種最好的含義。

——溫暖、熱鬧、生命力。

有一個好說法,叫中國紅

不難理解,它連接了傳統與現代,也貫穿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死——

從新生命降臨的紅腳印,到金榜題名的紅榜;從洞房花燭的紅蓋頭,到「最美不過」的夕陽紅。

紅,是最中國的祝福、祝願。

但,它也是最中國的粉飾與隱藏。

在這濃妝艷抹的遮蓋下,總是藏著成人世界的,耐人尋味的人間悲喜。

正因如此,這話裡有話的紅,成了華語導演偏愛的辭彙。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紅色究竟代表什麼?

這樣問,遍地都是正確答案。

Sir倒想這樣問:伴隨一生的紅色,給不同年齡段的我們,下了怎樣的定義?

比起那些龐大命題,Sir更想回到生活。

中國人一輩子放不下的這抹紅,究竟是放不下什麼?

小紅花

《看上去很美》。

一部你沒看過也聽說過,沒聽說過也經歷過的電影。

張元導演,取王朔同名小說中,發生在幼兒園的章節翻拍。

主角,是阿姨和孩子們。

故事,就是幼兒園裡的那點事(現在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另當別論),卻被張元拍得細思恐極。

專嚇成年人

這個鏡頭,看過的人都會印象深刻——

小男孩哭聲撕心裂肺,玩命奔跑,躲著「壞蛋」。

一路小跑轉過牆角,突然,停下腳步扭頭就逃。

「壞蛋」就在前方。

可鏡頭沒給你看「壞蛋」的臉,只露出一隻手,攥著一把明晃晃的剪刀。

大「壞蛋」怎麼能親自動手?「小手下」們先聽話地追了上去。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在這一場標準的恐怖追逐結束之後,「小手下」們按住了孩子,「壞人」剪掉了孩子的小辮子。

終於,我們聽到了小時候渾然不覺,長大後驚恐萬分的那句台詞:

「乖,這是為你好。」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好吧,就算你運氣頂好,沒有過同樣的童年陰影,也能暢通無阻地get到《看上去很美》通篇的象徵和隱喻。

整部影片的用色十分樸素,唯一的鮮艷,就是評優榜上的小紅花

是的,只是看上去很美。

小朋友們如果一周每天攢夠五朵,就有資格成為班長。

名義上,是老師授予的鼓勵、讚賞、榮譽。

實際上,它也是孩子們心中的尊重、虛榮、面子。

按時休息不搗亂、自己穿衣服不用幫忙、尊敬阿姨講禮貌、在規定時間內拉屎撒尿......你就會獲得一朵小紅花。

如果「不聽話」,你就會失去這「無上榮譽」。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為了這朵小紅花,孩子們可以學會「聽話」;學會猜測老師的聖意;學會相互檢舉揭發。

一張張薄薄的紅色紙片背後,不過是成人以成人的方式,哄騙著孩子們。

小紅花,以最童真的願望,抵達了最現實的存在。

時至今日,這樣的紅花榜還(僅)存在於中國的幼兒園、小學。

如果放下那些帶有指向性的想法,一朵朵小紅花,是少不經事的我們,第一次學會這兩個字:規則

無論它因為環境、場合變得或好或壞;無論它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每個人」還是「限制每個人」;無論它是服務於個人還是群體。

這個世界的運轉有一套明示的法則,孩子們都必須認識它、了解它。

學會尊重他人,學會保護自己。

現在再看,孩子們需要這抹紅色嗎?

Sir覺得,沒有一種紅色,能鮮艷過孩子本真的率直、純真、善良、好奇而豐富的想像力。

但它也是難以預估的危險。

這也是中國孩子成長的另一面:

不斷地用成人世界的紅裝點自己,淡淡隱去我們與生俱來的紅

好,還是壞?

還是別爭了。

我們都忘記我們用了多少年代與代價,來爭論它。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紅領帶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皇帝的新衣」告訴我們:如果真用孩子的眼光看向世界,世界就完了。

因為得到的答案都是禁忌。

《看上去很美》是這樣,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也是。

這抹紅,更難以解釋——

白襯衫,紅領帶,說土不土說帥不帥。

唯一準確的形容,恐怕只有彆扭

同樣,「彆扭」,用來形容中國式的青春期,再合適不過。

在認清了「小紅花、紅領巾、三道杠」的把戲之後,我們發現了教室外,還有一個成人世界

來自農村的少年阿貴,出生城市普通家庭的小斌,都頂著一張同樣稚氣的臉。

為了心目中的成人世界,他們嘗試去變成它的模樣。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他們都相信,一輛價值600塊的銀色變速越野車,就是問題的關鍵。

阿貴,每日辛苦工作終於攢齊工錢,車子拿到手的第一天就丟了;

小斌,父親違背了對他的承諾,小斌偷走了家裡的錢,買下了那輛「贓車」,而他所盼望車子能帶來的面子、愛情、理想,也撞到了高牆。

最終,一個失去了生活來源,一個失去了心愛的女孩。

這讓兩個少年共同對世界發問:

為什麼努力沒有回報?為什麼承諾不能兌現?

你做的,和你說的,為什麼總不一樣?

小時候Sir沒看懂,長大了卻漸漸懂了——

這是我們每個中國孩子的成長體驗啊,偷偷窺見了成人世界裡,存在著太多的「我想要」。

我們後知後覺地去跑、去追、去反抗、去談判......世界才遲遲回應:「你不能」。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這個年齡的紅,是那條紅色的、彆扭的領帶。

領帶不是你戴的。

你非要戴,染上的就是你以頭戧世界之後,流下的鮮血。

擦掉血?是的,血是要擦的。

擦掉了,你便成長了,成熟了……然而你沒發覺,你與生自來的紅也漸漸淡了。

紅棉襖

中國電影的紅,溯本求源,叫張藝謀。

只有張藝謀本人會推辭。

因為他知道,這樣的紅也不來自他,來自黃土地。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魏敏芝、九兒、秋菊

紅棉襖、紅棉褲、紅臉蛋。

這樣的紅,是最原始的生命力破土而出,帶著一股近乎強悍的執念。

當然,也帶著未經雕琢、與現代格格不入的粗糲、笨拙。

在這一抹抹鮮明的紅色中,有著為數不多的浪漫與溫暖,《我的父親母親》

你忘不了那樣的奔跑——

一身紅衣,火急火燎地甩著厚重棉褲翻山越嶺。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匆忙、慌張,因為山嶺的另一頭是心上人。

接近心上人的時候,人們都會腳步匆匆,目光慌張,試圖隱藏。

但紅是紅啊,藏得住嗎?

一張紅彤彤的小臉,早就出賣了所有的小心思。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這才叫眼睛裡有星星

《我的父親母親》,講的是再樸素不過的相遇、羞澀、分離、等待、相守。

張藝謀知道它樸素、傳統,所以當他想調動你,他就動用了紅。

紅,沒有慾望的左右,沒有利益的沾染。

你來,我就在;你走,我便等。

父親給學生上課,抬頭看到學堂樑上纏繞的紅布,就念起母親;

母親穿著他最愛的紅衣守候在山路上,大風一吹,大雪一飄,她想父親的心思就動。

世界蒼茫一片,才顯得這紅渺小,這紅稀罕。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不是嗎?

你一輩子珍貴的時光,想起來,也不過兩三點紅。

紅帽子

啥是中年?

有太多判定標準。

看你出走半生,歸來是否——操勞、疲憊,或者油膩。

但在Sir眼中,有一種界定方式不存在爭議:

當那名少年,有了孩子,成了父親。

有人說,《和你在一起》是陳凱歌最後一部好電影;也有人說,這是陳凱歌最接地氣的故事。

這不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家庭片,沒有賣力煽情、也不刻意說教。

它普通,能普通到每對中國父子身上。

父親劉成,北方人,在南方縣城打工,並不富裕的他全身心地供著兒子劉小春學習小提琴,盼著他出人頭地。

一次特殊的機會,劉小春獲得了赴京參賽的機會,於是,父親帶著孩子走上了北漂之路。

從小鎮到北京,倆父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也是個縱橫著利益關係,講究著人情往來的現實世界。

這個世界,和《我的父親母親》那樣的截然不同,父親原有的生活智慧,落伍得就像那頂過時的紅帽子。

這頂帽子作為關鍵道具,反覆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敝帚自珍。

準備去北京前,劉成一臉笑嘻嘻,把積攢下的積蓄都掖進了帽子里。

沒卡,沒存摺,貼身帶最安全。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第二次,尷尬。

到了北京,帽子沒少吸引嘲笑。王志文飾演的江老師,看著不順眼就讓他摘了。

他一臉逢迎地摘,可一轉念,看到帽子里的「存款」,又狼狽不堪地戴了回去。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第三次,灰頭土臉。

連帽子帶錢,全丟了。

所以你說,這到底是在拍帽子,還是在拍我們的父親?

他循規蹈矩,落後於時代,進而被時代甩在了後面。

你說你理解,你不認同。你說你認同,你不體諒。

你和父親,兩條河裡的兩條船。

劉成得知比賽的「黑幕」,原本應拿第一的兒子,因為比賽贊助商的關係屈居第五,他喜出望外……兒子果然是大才。

而江老師卻把這話原封不動地還給他:一個比賽都有黑幕,要想成功談何容易?

劉成這才傻了眼。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世界太快,父親太慢;世界太複雜,父親太簡單。

你和父親,兩條河裡的兩條船。

接著,父親變了。

原先話不多的父親,居然練就了一副說學逗唱的本領,拜名師訪高友,腆著臉,四處問,為了給兒子找條好門路。

最後卻發現最好的門路……就是讓兒子離開自己。

這背影,是太多父親沒有選擇的選擇。

你和父親,兩條河裡的兩條船。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而劉小春,就像我們一樣。

他天天向上,他橫衝直闖,他趁著世界的節奏,全身心擁抱著世界的光亮。

唯一還能辨識的,是那件土裡土氣的紅色毛衣

那是父親親手為他織的。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除此,父親沒能再給他什麼了。

他笨拙地退場,知趣地隱藏,只保留了一點紅色的印跡。

在片尾,他們無言擁抱,讓觀眾無比感動。而我們也都知道,那終將成為遺迹。

你和父親,兩條河裡的兩條船。

華語片歷史誰最紅

就像Sir之前說的。

從生到死,是紅色漸漸淡去的過程。

我們挑戰過它,懷疑過它,討厭過它,丟棄過它,甚至屢次輸給它。

在遺忘它的多年以後,我們又拿起它,傳遞它,因為我們何曾可以擺脫它。

長大後,你才讀懂了紅。

它總提醒著我們,新的一年,有人陪你,有人牽掛你,有人渴望你。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r電影 的精彩文章:

景甜新劇糊到沒人罵
這熱搜有正反方,我會站它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