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
薩沙拍的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歷史上的今天,印度聖雄甘地遇刺。而這個刺客,就是一個印度教信徒,是所謂真正的印度人。他最後的遺言是「嗨,羅摩!」這又是什麼意思?聽薩沙說一說吧。
甘地遇刺的根本原因,在於印度的宗教衝突。
薩沙簡單介紹印度宗教的背景。
今天的印度,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信教,只有極少數人是無神論者。其中印度教徒超過百分之八十,穆斯林大概是百分之十,其他是錫克教、耆那教等其他宗教。
在古代,印度當然也是如此。
印度教是傳統宗教,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婆羅門教)。印度教並不僅僅是宗教,而是滲透到了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佛教曾經短時間稱雄印度,最終還是被印度教擠垮了。
公元7世紀前後,伊斯蘭教開始進入印度。
1206年德里的素丹王朝,奉伊斯蘭教為國教。
1526年巴布爾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將伊斯蘭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伊斯蘭教是一種排他性很強,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除了國家領導者強制推行宗教以外,伊斯蘭教也可以解決印度一些客觀的問題。
印度教最出名的就是種姓制度。四大種姓中的首陀羅地位低下,還有賤民更是如同豬狗。
伊斯蘭教雖然也有內部的等級制度,並沒有印度教世世代代的種姓。
於是,大量首陀羅和賤民改信伊斯蘭教。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教義有巨大的區別,矛盾和衝突是難免的。
比如伊斯蘭教是一神論,印度教則是多神論。
伊斯蘭教認為神沒有形象又無處不在,反對塑造神的形象,印度教則有無數神的雕塑和畫像。
伊斯蘭教認為在神的面前,人一律平等,人死後會回到神的身邊。而印度教認為人分為若干等級是天經地義的,死後會進行輪迴。
等等。
總之,宗教衝突持續了幾百年。
直到40年代中國組成駐印軍,國軍軍官卻看到了印度很嚴重的宗教衝突。
軍官回憶:印度教中牛是神,任何人不得殺牛。伊斯蘭教徒經常拿著血淋淋的牛肉,走過印度教的餐館外,隨後就是一場鬥毆。既然大家互相看的不順眼,為什麼乾脆不分開住,而是要住在一起呢?後來我們才明白,他們都不願意退讓示弱。
早在1885年建立國大黨的時候,黨派內部就有嚴重的宗教問題。
在國大黨中,穆斯林抱怨沒有與印度教成員相同的權利。
雖然都是印度人,同樣試圖從英國殖民中獨立,但穆斯林認為和印度教徒有著不同的訴求,很難坐在一條船上。
於是,1906年國大黨內部成立了由穆斯林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聯盟」(或稱穆斯林聯盟)。
雙方矛盾越來越激化,穆斯林領袖的真納於1920年脫離國大黨。
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組成了單詞「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地區的統一稱呼。
可以說,在30年代,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分歧已經非常明顯。
1946年英國已經無力控制印度,被迫允許印度獨立。
而此時伊斯蘭教徒的主張很明確:成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不再歸屬印度。
印度教徒大為震驚,認為這些穆斯林是叛國者,雙方開始激烈衝突。
1946年8月16日,在加爾各答舉行的穆斯林抗議活動中,釀成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大仇殺。仇殺持續近24個小時,造成5000人死亡,2萬人受傷。教派流血衝突還波及到比哈爾、孟買等地。
這場大規模的騷亂,直到1948年才徹底停止,造成了近1000萬的人被迫離開家鄉,這多是印度境內的穆斯林或者是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教徒。
西方認為,這幾年的宗教大衝突中,有至少50萬人死亡
1947年6月4日,英國蒙巴頓聲明將在這一年的8月15日通過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
這個決定,引起印度教徒的嚴重不滿,認為這是肢解印度。
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宣布獨立,印度則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獨立。真納成為巴基斯坦總督,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則成為新生獨立印度的總理。
1947年10月,兩國因為克什米爾,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激戰到1949年1月才徹底停止。
印度全國一片混亂,血流成河。
僅僅克什米爾一地,查謨地區便有10萬以上的穆斯林居民被印度教徒殺害。隨後穆斯林大舉報復,將印度教徒殺了很多。
聖雄甘地頭疼於錯綜複雜的宗教矛盾和教派衝突,主張團結。
他主張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和平相處,不要分裂,都是一個民族。
甘地曾經說:「印度教徒、穆斯林、天主教徒和錫克教徒,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區別。對我來講,他們是不可分隔的整體。」
可惜,面對兩個宗教流血衝突的可怕現實,甘地也只能屈服。
如果強行將巴基斯坦留在印度境內,恐怕就會有無休無止的宗教戰爭。
此時的印度剛剛獨立,尚且沒有這種能力應付複雜的局面。
與其大家一起毀滅,不如快刀斬亂麻實現兩個教宗的和平。
最終,甘地只得支持巴基斯坦獨立。
甘地陵墓
此舉又大大激怒了印度教極端派。
直到薩沙去印度的時候,印度小伙還對我說:我們認為巴基斯坦和印度是1個國家,這個世界上不應該有巴基斯坦、孟加拉,而只是有1個印度。
印度教極端派認為甘地維護伊斯蘭教徒的利益,而犧牲了印度教徒的利益;他支持國家分裂,是國家的叛徒。
同時,在印巴兩國互相攻擊甚至互相仇殺的時候,甘地的非暴力政策也接近於笑話。
這個刺客納圖拉姆·戈德森的印度教狂熱分子,說的很有代表性:今天,印度難民正忍飢挨餓,奄奄一息,然而甘地卻維護穆斯林壓迫者。我們的祖國已經被肢解,成群的禿鷲正在撕吞她的軀體。光天化日之下,印度婦女慘遭蹂躪。但是,面對上述暴行,國大黨的懦夫們居然無動於衷。這種局面持續到何時才能結束?我們究竟能忍耐到何年何月?
其實,刺客納圖拉姆·戈德森本來是甘地的崇拜者。
他出身婆羅門,曾投入甘地的不合作運動,並因此而入獄。
1948年1月30日晚上5點17分,79歲的甘地參加了一次祈禱會。
他進入會場時,納圖拉姆從人群中走出來。他偽裝向甘地問好「聖父甘地,您好」,突然掏出手槍對準他的胸部連射3槍。
甘地中彈以後,雙手合十摔倒在地上,很快停止呼吸。
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嗨,羅摩!"
羅摩是印度教的大神,也是甘地一生最崇拜的神靈。
甘地的話就是:"啊!我的神啊!"
對於這句話有很多種解讀,一些只知道皮毛的中國文人認為是驚叫。
其實,在最後一刻的甘地是在嘆息。
他的一生都強調非暴力,最終卻被暴力結束,也難怪甘地要嘆息了。
打死甘地後,納圖拉姆也沒有逃走,而是闡述了自己的理念:我是為了印度才殺他。
甘地死後,根據他的遺囑,遺體在24小時內被火化。
而納圖拉姆因為謀殺罪,最終被判處絞刑。
甘地陵墓
直到被處決前,納圖拉姆·戈德森仍然堅持大印度的立場和強烈的民族主義。他在遺書中說:我沒有任何財產可遺贈給家人,僅僅能留給你們一堆骨灰。但是,在我犯下罪行時所追求的夢想實現之前,我決不願意升入天國。我無視印度教的傳統風俗習慣,請求家人不要把我的骨灰拋撒在「一條注入大海的河流里」。相反,要把骨灰好好保存起來,一直保存到印度河流經一個印度教徒統治下的統一國家那一天到來,那時,他們方可將我的骨灰撒在河裡。
而甘地也曾經對他的一生做過總結: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得勝,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是終究總是會失敗。好好想一想,永遠都是這樣。」
※雙魚玉佩、喪屍病毒還是普通的探險遇難?80年彭加木失蹤事件
※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五十六期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