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岳飛的二十一世孫岳鍾琪為什麼被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飛的二十一世孫岳鍾琪為什麼被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封茗囧菌翻唱合輯

封茗囧菌;雙笙

00:00/04:46

文/趙心放

(雍正皇帝)

從歷史來看,封建王朝比較強盛時,邊陲地區相對穩定,反之則叛亂頻發。遠的不說,從明朝末年到清朝建立後一段時期,國家西北西南邊陲一直處於混亂之中。岳飛二十一世孫岳鍾琪,弘揚先祖聲威,數十年間馳騁西北西南邊陲平叛,建立了不朽功勛。


(一)精通謀略出奇兵,身先士卒沖敵陣,兩年內在青海成功平叛

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台吉羅卜藏丹津(筆者註:台吉系清朝廷授予蒙古貴族的封爵名,分1-4等,相當於朝廷的1-4品官秩)於雍正元年(1723年),拉攏數個蒙古族部落台吉,聚集十餘萬人,攻打邊陲重鎮西寧,劫持親王察爾罕丹津,殺害朝廷派去的欽差大臣。雍正皇帝詔令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四川提督岳鍾琪為征西副將軍、參贊大臣,迅速前往青海平叛。

岳鍾琪率部6千取道甘南直赴青海,來到今陝西榆林地區的歸德堡,消滅周邊的小股叛匪後,連夜直撲敦策卜,很快就攻破該地的27處堡寨,殲敵數千。今青海共和、興海一帶的呈庫、果密、和爾嘉、沙密等部落的叛匪聞訊後,被岳鍾琪部的氣勢嚇壞了,退守大石山負隅頑抗。岳鍾琪率部趕到大石山隘,進攻一下就主動撤退。

叛匪認為官軍長途奔襲,不是體力不支就是糧草未到,短時間內無法組織有效的進攻,就完全放鬆了警惕。殊不知深夜子時時分,岳鍾琪悄悄兵分左中右三路殺向大石山。左右兩翼直撲山頭寨堡,中間扼斷逃敵下山退路。大石山之戰乾淨利落地以全勝結束。

雍正二年(1724年)初,叛匪羅卜藏丹津的主力圍攻西寧城。年羹堯率部初到西寧立足未穩,敵眾我寡,形勢十分危急。岳鍾琪率部6千趕到西寧城外時,只見叛匪正在拚命攻城。岳鍾琪當機立斷揮動令旗,指揮部隊沖向敵陣。正在浴血奮戰的年羹堯抓住時機,急命守城官軍傾數殺出城,不到兩個時辰,被包了餃子的萬餘叛匪不是被殺死就是被迫投降。可惜的是,混戰中叛匪頭領羅卜藏丹津率百十騎逃跑漏網。

羅卜藏丹津逃到額穆納布隆吉爾頑守,加之糾集的其他部落叛匪駐守在通往額穆納布隆吉爾的各處關隘要寨,總兵力不下十萬。征西主帥年羹堯原打算操練備戰,明年四月青草出芽時發兵2萬分4路出征。因為春天青草長出後馬可以吃,長途運輸飼料困難的問題迎刃而解。岳鍾琪卻認為,青海地區幅員遼闊,便於叛匪分散隱蔽,各路官軍被誘深入,極易顧此失彼,四面受敵,不如集精兵於一路馬上出擊,乘其不備直搗叛匪老巢。並提出學習游牧民族出戰經驗,每人準備馬兩匹,以便輪換用或缺糧時用。兩種方案上報朝廷後,雍正皇帝非常欣賞岳鍾琪的作戰方案,下旨按岳鍾琪的方案行動,並詔封岳鍾琪為「奮威將軍」。

接旨後,岳鍾琪旋即率精兵五千、良馬一萬匹,分三路悄然離開西寧城,繞開通往額穆納布隆吉爾沿路的各處關隘要寨,直接向羅卜藏丹津盤踞的額穆納布隆吉爾進發。

羅卜藏丹津所部叛匪完全沒想到官軍會如此開展軍事行動。黎明時分官軍殺到後。叛匪們還在睡大覺。官兵們個個奮勇當先,砍毀營帳,驅散馬匹,圍殲敵人,不多一會便大獲全勝。岳鍾琪命令將士們人不下鞍,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一路攻下伊克喀爾吉、噶斯、次布爾哈等多處敵營。

官軍來到哈達河畔南岸,岳鍾琪見河水不太深,便命人馬泅渡哈達河,上了北岸經過半日激戰,殲敵千餘。羅卜藏丹津等叛亂台吉如驚弓之鳥,攜眷屬和數萬人逃往距此地一百五六十里的烏蘭木呼兒。

岳鍾琪命令部隊稍作休整,夜幕降臨後直撲烏蘭木呼兒,次日黎明抵達,立即圍殲潰逃叛匪,活捉了羅卜藏丹津之母阿爾太哈屯、妹妹阿寶和數個台吉。狡猾的羅卜藏丹津趁亂改妝逃走。

官軍短期內在青海成功平叛,雍正皇帝大喜,除封岳鍾琪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授兼甘肅提督外。御筆題寫五言律詩二首,又用金扇一把再題七言律詩一首,另黃馬褂一件,賜給青海成功平叛的頭號功臣岳鍾琪。


(二)再接再厲率部消滅甘肅地區叛匪,恩威並施安置好投降叛匪上層人物

剿滅羅卜藏丹津叛匪後,岳鍾琪奉詔率部留守西寧。不久,逃竄至甘肅庄浪衛(今甘肅蘭州永登一帶)的叛匪余部重振旗鼓蠢蠢欲動,雍正皇帝詔令岳鍾琪統兵3萬,兵分10路,翻越祁連山,殲滅甘肅庄浪衛一帶的叛匪。

岳鍾琪留5千兵力據守來路的東山要衝,自己親率主力部隊長途奔襲,突然包圍叛匪謝爾蘇噶的老巢石堡城。他在軍中挑選20名善攀能跑者組成突出隊,在晚上悄悄地登上石堡城旁的山頂,用牛皮繩系腰順山壁懸落到石堡城內。叛匪一直認為石堡城據險可守,官軍不易攻破,何況還沒有聽到官軍即將到來的消息。此時城內完會沒作應戰準備。哨兵發現官軍從天而降,驚慌得抱頭鼠竄拚命呼喊。進城的突擊隊員迅速打開城門,大批官軍衝進了石堡城。不到兩個時辰,殲敵3千餘,將石堡城佔領。叛匪大頭領謝爾蘇噶趁亂逃掉。

岳鍾琪不僅僅會打仗,還會採取攻心戰術。他安排部下及時為被俘的叛匪小頭領供應酒飯,親自好言撫慰他們,勸其為官兵做嚮導。叛匪小頭領深感岳鍾琪的恩德,主動引領官軍搜剿,又捕獲了3千餘人。躲藏的餘黨見群龍無首,大勢已去,紛紛向官軍乞降。

岳鍾琪把繳獲的大批牛羊駝馬、糧草種子全部發給牧民,耐心勸導他們聚眾滋事既害國家也害自己,專心耕牧才是正道。對16位部落的上層人士,他責成庄浪衛同知王廷松妥善安置。在向朝廷報捷的奏章中,岳鍾琪建議改庄浪衛為平番縣。雍正皇帝採納岳鍾琪建議,下旨再授岳鍾琪兼甘肅巡撫,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務政要。


(三)乾隆皇帝贊岳鍾琪立下累累戰功,是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武臣巨擘」

岳鍾琪(1686年—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 ,原籍涼州庄浪(今蘭州永登),四川提督岳升龍之子。岳鍾琪自幼身強力壯,酷愛習武,是個天生會打仗的奇人。下面舉舉他在康熙乾隆兩朝的赫赫戰功。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與沙俄勾結,派兵侵入西藏,圍攻布達拉宮,拘禁達賴和班禪。時年32歲的岳鍾琪奉旨率領先遣隊出征。他計殺叛匪頭領,擊潰叛匪3千,因功升任四川提督,獲賞孔雀花翎。

康熙六十年(1721年),青海郭羅克地區三部落叛亂,岳鍾琪採取以步代騎、以番攻番、速戰速決的戰術,七十天大獲全勝。獲授騎都尉世職。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重新啟用時年62歲的岳鍾琪。他到任就在軍中發現並誅殺了內奸,官軍從此扭轉了被動的局面。在大小金川平叛戰役中,盤踞在勒烏圍、再次充當叛匪頭領的莎羅奔得知官軍主帥是岳鍾琪時,他想起了首次當叛匪時,是岳鍾琪寬宏大量,招撫安置他的往事。心懷感恩的莎羅奔決定歸順朝廷。

岳鍾琪打算到勒烏圍查探莎羅奔的虛實。眾將領都勸他為了安全多帶些人馬去。岳鍾琪卻說:如果多帶人馬去會引起莎羅奔的懷疑,不利於招降。第二天岳鍾琪身著官服,僅帶隨從十三騎前往。岳鍾琪對莎羅奔等眾人動之交情,曉以大義。自如坦然的岳鍾琪當夜就宿在叛匪營地。次日,莎羅奔等隨岳鍾琪來到官軍大營,正式舉行乞降歸順儀式。大小金川叛亂據此平定。

筆者述評:「三朝武臣巨擘」岳鍾琪,練兵有方,愛兵如子,用兵如神,戰功卓著,為啥在歷史上的名聲相對不大呢?估計有兩個原因:一是岳鍾琪一生主要是平定內亂,不如戰勝外患令人靚眼。二是世人認為其先祖岳飛的主要之敵金國,也就是後來的滿清。岳鍾琪是在為先祖敵人的後裔服務,值不得歌功頌德。

筆者管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內亂外患同樣是危害國家安全的因素,同樣要全力應對。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歷史上無論其中那個民族建立的國家成為了引導華夏地域歷史進程的主流,為其服務就是為華夏服務,否則就不會有林則徐、左宗棠等民族英雄出現。岳鍾琪是個值得歌頌的歷史英雄人物。

( 岳鍾琪 )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四川閱讀悅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約作家。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蒲松齡通過《聊齋志異》中的名篇《胭脂》想表達什麼?
唐太宗的寵妃徐惠為何被後世封為桂花花神?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