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一年過去,中國與世界、社會與國家、經濟與我們的生活都為大問題所左右,於愕然之中,知識分子聲音的消失或者湮沒於嘈雜,更增添困惑與茫然。或者,此時可能是拐點將現。而在任何時代,睿智思考都是稀缺品,有見識者更是指引我們看清前路的保障。

因此,我們「2018 年度圖書推薦」希望儘可能多元化地介紹一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書。

依照舊例,我們視野所及的書,采編人員都已經讀過,並以真誠態度介紹給讀者。

我們也藉助特約作者之力來一起完成。他們總是得風氣之先,而且見解更加深刻。在此一併感謝。

這是非虛構圖書推薦系列的第一篇,探討保守主義思想在中國。作者王建勛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旨趣主要為憲政理論與古典自由主義傳統,著有《馴化利維坦》,譯有《美國聯邦主義》,編有《自治二十講》。

近幾年,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保守主義著作被譯介了進來。 2018 年 7 月,美國「保守主義教父」拉塞爾·柯克(Russell Kirk)的傑作《美國秩序的根基》也在漢語世界問世。他被認為是繼承了柏克衣缽的美國保守主義者,是二戰後引領保守主義在美國復興的關鍵人物。他把美國秩序的源頭追溯到三千年前,追溯到猶太-基督教的舊約傳統中,後經古希臘羅馬的理性與美德,中世紀的法治與神學,英格蘭的憲政與中道,在北美殖民地匯聚成巨流,造就了一個自由而繁榮的共和國。

此前,保守主義鼻祖柏克的主要著作幾乎都有了中文版,包括《法國大革命反思錄》、《美洲三書》、《自由與傳統》等,有關柏克的傳記也出了好幾種。幾年前,馮克利先生還組織翻譯了一套「西方保守主義經典譯叢」,包括《自由、平等、博愛》、《耶魯的上帝與人》等七部重要保守主義作品。塞西爾的名著《保守主義》、奧克肖特的經典《政治中的理性主義》以及斯克魯頓的佳作《保守主義的含義》等,也都出現了中譯本。

雖然保守主義著作越來越多地湧入中國,但長期以來,由於中國缺乏保守主義傳統,人們難免對其產生各種誤解。最大的誤解可能是把保守主義和保守派、守舊派、反改革派相混淆,其實,保守主義並不反對改革,拒絕變革甚至開倒車不是保守主義,而是固步自封,逆歷史潮流。還有人誤以為保守主義只在一些國家行得通,而在另一些國家行不通。這也是錯誤的,它並不專屬於任何國家,而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踐行。

想弄清楚保守主義主張什麼和反對什麼,有必要先看看它是如何起源的。 1789 年,在人類歷史上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在北美建立了一個真正自由的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一是在歐洲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大革命——法國大革命。雖然後者的目標之一也是「自由」,但它不僅沒有得到自由,反而迎來了白色恐怖,迎來了雅各賓專政,迎來了軍事強人統治……。

就在法國大革命發生之後不久,一位海峽對岸的、出生於愛爾蘭的英國政治家,在一封私人書信中對其進行了無情的批評,並且,它很快就公開出版了,名曰《法國大革命反思錄》(又譯《反思法國大革命》)。剎那間,洛陽紙貴,短短几個星期就賣出了一萬三千餘本。作者就是愛德蒙·柏克(Edmund Burke),被後人稱為「保守主義之父」,雖然他從未使用過「保守主義」一詞。

那麼,柏克對法國大革命究竟說了些什麼?在他看來,法國大革命的錯誤之處在於,它建立在抽象的教條基礎之上,它對絕對理性主義(唯理主義)的迷戀,它對人性和社會複雜性的漠視,它徹底反傳統、反習俗、反權威、反宗教的特性等。概而言之,法國大革命的危險之處在於它的抽象主義、唯理主義和激進主義。柏克認為,這樣的大革命必然是一場災難,他甚至預測到革命後會出現一個拿破崙式的人物。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對柏克來說,這樣的大革命不可能建立一個自由社會,因為討論抽象的「人權」毫無意義,權利是具體的,而且與社會的傳統、習俗、經驗等有關。革命的領導者「認為對人權不能有任何限定,任何反面的辯論都是無效的;他們認為人權的要求不容許任何讓步和妥協,任何有損人權要求充分實現的東西都是十足的狡詐和不義。他們認為任何政府,不管其歷史多麼悠久,也不管其管理得多麼合乎正義、多麼仁慈,只要與他們的這些人權不合,就別想安穩!」在柏克看來,革命者所追求的「人權」或者「自由」,不過是為所欲為和放肆恣意,不受道德、權威和宗教的約束。

柏克認為,革命者打碎「舊社會」的做法是可怕的,因為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是慢慢生長的組織。雖然也可以被看作一種契約,但它迥然不同於一般的契約,不同於買賣胡椒、咖啡或者煙草之類的契約,不可以隨意解除,「因為它並非僅僅是為暫時的、轉瞬即逝的粗陋的動物性存在服務的合夥契約。……由於歷經多代人的努力也不能實現此種契約所設立的目標,因而,此種契約不僅僅是現在活著的人之間的契約,而且是現在活著的人、已故去的人和即將出生的人之間的契約。」在柏克看來,隨意推翻一個社會,是對這種永恆契約的破壞。

大革命的領導者迷戀理性至上,因而對宗教、習俗和傳統嗤之以鼻。但是,柏克指出,人天生地是宗教動物,宗教是公民社會的根基,無神論不僅與我們的理性不符,而且與我們的本能相悖。他警告法國人說:「你們的獨裁者是用恐怖手段來統治的。他們知道,誰畏懼上帝,誰就對別的東西無所畏懼。於是,他們就把那種唯一能夠產生真正勇氣的畏懼從頭腦中斬草除根。」在摧毀了教會、否定了上帝之後,雅各賓派統治者的確就開始為所欲為了。

大革命發生之後不久,柏克這樣評論道,從革命那天開始,「法蘭西就成了一切政權當中最徹底、最專斷、最有效的政權。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絕無僅有。」他斷定,這個號稱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大革命一定會走向國家主義和極權主義,「在他們的政府方案中,個體性旁落在外。國家是一切的一切。……為達到它專有的目標,國家擁有至高無上的控制權和鎮壓權——通過洗腦實現思想控制,通過刀槍實現人身控制。」

柏克反對法國大革命的理由,被後人總結為一種政治哲學和思想傳統——保守主義。那麼,何謂「保守主義」?或者說,它的基本主張是什麼?

對於很多保守主義者來說,「保守主義」是不可定義的,因為它不是一兩條簡單的原則,不是一兩個清晰的關鍵詞,而是一種複雜的思維方式,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處事之道,甚至要根據情勢的變化而變化,任何對它的定義都難以抓住其要義,或者失之簡單。

當代著名英國保守主義理論家羅傑·斯克魯頓(Roger Scruton)說:「保守主義很少以格言、公式或目標來自我展示。它的精髓難以言述,倘若不得不加以演說,其表述方式又是懷疑論的。但是,保守主義是能夠表述的,在面臨危機的時候,要麼是迫於政治上的需要,要麼是迫於對理論的呼喚,保守主義能夠盡其所能地表述,儘管並不總是自信所找到的詞藻能夠與呼喚它們的天性相吻合。這種缺乏自信並非出於羞怯或沮喪,而是源自對人世複雜性的認識,源自對於無法以空想學說的抽象清晰性來理解的價值觀念的忠誠。」

在他看來,對保守主義的鬆散定義,是把它理解為一種「保守的願望」,因為每個人都具有某種保守可靠而熟悉事物的衝動。他說:「保守主義直接源於這樣一種觀念:個人從屬於某種持續的、先在的社會秩序,這一事實在決定人們何去何從時是最重要的。」另一位知名英國保守主義理論家邁克爾·奧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表達了類似的意思:「作為保守主義者,就是喜愛熟悉的事物勝過未知的事物,可信賴的事物勝過未經試驗的事物,事實勝於玄理,眼前之物勝於遙遠之物,充足勝於完美,現時的歡樂勝於虛幻的極樂。」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保守主義者很少用一句話來定義這種政治哲學,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沒有自身的基本理念和主張。保守主義巨擘拉塞爾·柯克總結了保守主義的十大原則:

第一,保守主義者相信存在著一種永恆的道德秩序。他們認為人性是不變的,道德真理是恆久的。一個良好社會的標誌是,每個人都堅信客觀的道德法則,都有強烈的是非感,都堅信正義和榮譽的重要性。

第二,保守主義者珍視習俗、慣例和社會連續性的價值。古老的習俗和慣例幫助人們和平共處,法律根本上不過是習俗和慣例的結晶;社會的連續性意味著社會是一個有血脈、有靈性的有機體,不是一個可以被隨意改造的機器。

第三,保守主義者遵循約定俗成或者先例(prescription)原則,相信那些古老的、長久被實踐的智慧。今天的人能看得更遠,不過是因為他們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上。柏克曾說,單個人是愚蠢的,但人類整體是明智的。

第四,保守主義者恪守審慎原則。柏拉圖和柏克都認為,審慎是首要的美德。任何公共措施都應當根據其長期的可能後果來判斷,而不能熱衷於權宜之計或者流行程度。保守主義者在行動之前,要進行充分的反思,仔細權衡利弊得失。

第五,保守主義者強調多樣性原則。他們偏愛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規則和生活方式的複雜多樣性,反對整齊劃一和平等主義。為了保存一個社會中健康的多樣性,社會等級、物質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各種不平等是必要的。真正的平等僅僅意味著,在上帝的最終審判和司法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其他的平等都會導致社會停滯。

第六,保守主義者相信人的不完美性。人是不完美的,人性有著嚴重的缺陷,因而不可能創建完美的社會秩序,追求烏托邦只會導致災難。

第七,保守主義者認為自由與私有財產密不可分。私有財產是每個人獲得獨立、人格和尊嚴的基礎,並且教給人們懂得責任和公正,偉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尊重私有財產基礎之上的。

第八,保守主義者支持自願結社和地方自治,讚賞社區精神和民眾參與,反對非自願的集體主義,反對中央集權,認為一個國家的力量來自無數的小共同體(社團)。

第九,保守主義者主張對權力和人類的激情必須進行嚴格的限制。不受限制的權力就是暴政,無論是君主政體,還是貴族或者民主政體。保守主義者不相信「仁慈的暴君」,主張通過分權制衡的方式約束權力,唯此方能確保自由與秩序。一個公正的政府在權威訴求和自由訴求之間維持一種健康的緊張關係。

第十,保守主義者主張在恆久和變革之間應該保持一種平衡。恆久旨在確保社會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變革旨在確保社會的改良與完善。變革對於社會有機體是必要的,正如人的身體需要新陳代謝一樣,不變的軀體就會死亡,但是,變化必須是漸進的、審慎的。雖然保守主義者不反對社會改良和變革,但他們對所謂的「進步」和「進步主義」保持懷疑,對新事物必然優於舊事物的看法保持懷疑。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這十大原則可以被看作保守主義的基本主張,雖然並非每一個保守主義者都支持所有這些原則,但幾乎所有的保守主義者都認同其中的大部分內容,因為它們基本都是柏克以降的保守主義傳統的核心理念。這一傳統經由美國的「聯邦黨人」(尤其是漢密爾頓、麥迪遜、亞當斯等)、托克維爾、麥考萊(Thomas Macaulay)、斯蒂芬(James Stephen)、梅茵(Henry Sumner Maine)、白璧德(Irving Babbitt),以及當代的奧克肖特、柯克、巴克利(William Buckley Jr.)、克里斯托(Irving Kristol)、尼斯比特(Robert Nisbet)、斯克魯頓等發揚光大。

根據不同的標準,保守主義常常被劃分為不同的類型,諸如政治保守主義(political conservatism)、文化保守主義(cultural conservatism)、社會保守主義(social conservatism)、財政保守主義(fiscal conservatism)之分,也有傳統保守主義(traditional conservatism)或者古典保守主義(classical conservatism)、現代保守主義(modern conservatism)、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之分。但無論是何種類型,它們都有一些共同內涵,都在某些方面強調保守,強調審慎,反對激進變革等,更多的是側重點不同。即使是同一類型的保守主義者,他們的具體主張也可能有所差別,這一點與其他任何政治哲學或者思想傳統並無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人都同意保守主義是一種政治哲學或者政治思想,但是,它是一種意識形態嗎?一些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比如,塞繆爾·亨廷頓在 1957 年文章「作為意識形態的保守主義」中就是這麼認為的,但另一些人則持否定態度,譬如,柯克反覆強調,保守主義不是一種意識形態,而且是反意識形態的;它是一種心智狀態、一種品格、一種看待公民社會秩序的方式;維繫保守主義的態度,靠的是一組基於情感的觀念或者看法,而非意識形態教條。

在很大程度上講,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是當今世界兩大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主宰著英美等國家的政治生態。那麼,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在辨析它們的區別之前,有必要先簡要討論一下自由主義的意涵。其實,界定「自由主義」,並不比界定「保守主義」更加容易,因為它主張的內容同樣複雜多樣,而且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有著不同的含義,並沒有公認的自由主義定義,正如沒有公認的保守主義定義一樣。

大致而言,「自由主義」強調自由的根本重要性,倡導平等、民主等基本價值。但是,由於自由主義者對「自由」、「平等」等概念的理解千差萬別,因而他們的主張也並非鐵板一塊。譬如,有人對「自由」的理解是消極的——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有人對「自由」的理解是積極的——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還有人對「自由」的理解是共和的——共和自由(republican liberty)。

基於此種概念理解的差別以及其他因素,自由主義也被分為多種類型,諸如古典自由主義和現代自由主義之分,以及政治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社會自由主義、文化自由主義之分等。在這裡,無法一一討論這些不同類型自由主義的主張,以及它們與保守主義的分歧,我將主要對比現代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因為這兩者的分歧在今天最令人矚目,並且左右著很多國家的政治實踐。

還有,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區別不大,甚至在一些人看來,二者幾乎沒有什麼區別,有的人既可以被稱為古典自由主義者,也可以被稱為保守主義者,比如孟德斯鳩、托克維爾、阿克頓勛爵、哈耶克、索維爾(Thomas Sowell)等,甚至柏克也被如此歸類,因為他致力於限制王權,捍衛英國人、殖民地美國人的自由。鑒於此,有的人乾脆把他們稱作「自由保守主義者」(liberal conservative)或者「保守自由主義者」(conservative liberal)。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但是,保守主義和現代自由主義之間則有著天壤之別。現代自由主義興起於十九世紀後半期和二十世紀初,源於對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的批評,鼓吹政府介入社會經濟生活、提供福利等。現代自由主義也被稱為社會自由主義(social liberalism)或者左翼自由主義(left liberalism),在美國也被稱作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其代表人物包括格林(Thomas Hill Green)、霍布豪斯(Leonard Hobhouse)、威爾遜(Woodrow Wilson)、杜威(John Dewey)、凱恩斯以及羅爾斯等。

保守主義與現代自由主義之間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是否承認存在著一種超驗的道德秩序。保守主義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並且,很多保守主義者認為社會秩序的源頭是猶太-基督教傳統,人世間的法律應當服從上帝的律法,道德準則是客觀的。根據柯克,保守主義者首要關心的是精神和品格的再生,是心靈內在秩序的永恆問題,是作為任何值得過生活之根基的宗教約束。現代自由主義者則否認超驗的道德秩序,認為秩序是可以根據人的自由意志和同意原則隨意改變的,不存在客觀、永恆的道德準則。

第二,是否承認人是有罪的,人是不完美的,人性是不可改變的。保守主義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但現代自由主義者的回答則是否定的。比較而言,後者對人性更加樂觀,對擁有權力的人更加信任,因而主張政府更多介入社會經濟生活。

第三,對自由的看法不同。保守主義者主張秩序下的自由(ordered liberty),強調自由受制於秩序,秩序優先於自由,任何秩序都優於無政府主義。而現代自由主義者則強調自由是第一位的,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傷害,自由不應當受到限制,無政府主義優於不自由的秩序。譬如,保守主義者不認為同性之間有結婚的自由——婚姻是男女之間的結合,不認為女性有墮胎的自由——胎兒有生命權,但現代自由主義者都持贊同態度。

第四,對待傳統、權威、習俗等的態度不同。保守主義者認為自由和秩序離不開傳統、權威、習俗等,並努力捍衛這些事物,但自由主義者則不這麼看,甚至認為它們禁錮人們的自由。

第五,它們對待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的態度不同。保守主義者認為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對一個社會的自由和繁榮至關重要,認為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保護私有產權和自由市場,反對對財富進行再分配,反對福利國家,反對國家隨意干預市場和經濟活動。柏克說:「國家應該把自己限制在真正的、嚴格的公共事務——公共和平、公共安全和公共繁榮——的範圍內。」「給我們提供生活必需品,這不是政府權力所能及。政治家們認為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只是自以為是的臆想。是人民供養了政治家,而不是政治家供養了人民。阻止邪惡的蔓延滋長才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應運用權力去制約邪惡。在這方面,或許也在任何其他方面,政府很少能積極地去行善。」但現代自由主義者則認為,私有產權只對或者主要對富人有利,而對窮人是不利的,主張通過徵收累進稅進行財富再分配,支持福利國家,他們反對自由市場,支持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

第六,對平等的看法和態度不同。保守主義者認為,平等僅僅意味著權利和自由的平等,僅僅意味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其他的平等都與一個自由社會不相容;保守主義者反對消滅等級或者階級差別——事實上也消滅不了,認為人與人之間在天賦、地位、財富等方面的差別是正常的。而現代自由主義者則認為,平等意味著全方位的平等,包括身份平等、經濟平等、財富平等以及男女社會角色的平等等,沒有這些平等,就不是一個真正平等的社會。基於這種對平等的理解,現代自由主義者支持各種平均主義措施,甚至主張消滅人與人之間的任何差別。

第七,對待家庭和中間組織的態度不同。保守主義者視家庭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對社會延續和道德培育而言具有根本重要性,家庭的教育功能和權威不可剝奪;同樣,保守主義者重視各種中間組織(民間組織或者非政府組織),包括教會、行會、學校等各種自治性社團,認為它們的獨立和權威是防禦國家權力的一道重要屏障。而現代自由主義者則否定家庭和中間組織的重要地位,認為它們經常成為妨礙自由的力量,認為它們應該受制於國家。他們認為家庭的存在完全依賴於自由意志,甚至認為傳統家庭的鬆散或者解體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因而,他們支持同性婚姻等。

第八,對待地方自治的看法不同。保守主義者認同輔助性原則(subsidiarity principle),即個人勝任的事情,社會不應介入,小(地方)共同體勝任的事情,大(全國)共同體不應介入。地方自治不僅有助於民眾的參與,而且有利於保存社會的多樣性。而現代自由主義者則喜歡整齊劃一,喜歡千篇一律,喜歡地方與地方之間毫無差別,迷戀中央集權,迷信中央政府更加公正,更能實現平等理想等。

第九,對待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態度不同。保守主義者反對多元文化主義,不認為不同的文化之間是平等的,相信文化之間存在優劣之分,而且,文化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認同,一個社會的凝聚力要求某種主流的文化起主導作用。而現代自由主義者則是多元文化主義的支持者和鼓吹者,他們認為文化之間是平等的,不應該在不同的文化之間差別對待,也不應該要求一種文化融入另一種文化,一個社會不需要某種主流的文化也可以凝聚在一起。

最後,對待變革的態度不同。保守主義者對待變革採取審慎的態度,認為只應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變革,並且,變革應當是溫和的、漸進的、局部的,變革的目的只是為了保存,而不是為了花樣翻新。保守主義者決不是一味反對變革的「保守派」,相反,他們支持變革,支持溫和的變革。柏克說:「一個沒有變革手段的國家,也沒有保守的手段。」「正如及時的改革對政府有利那樣,溫和的改革對人民也是有利的。之所以對人民有利,不僅因為溫和的改革具有連續性,而且因為它具備一種生長原則。不論何時進行改進,都能為後來的進一步改進留有餘地,這無疑是正確的做法。……然而,在激烈的變革中,在那些熱情大於理性的人所謂的『徹底的清除工作』中,一般來說,整個行動是那樣地生硬,那樣地粗暴,那樣地考慮不周,夾雜有那樣多的魯莽和那樣多的不義,與人性和人類禮制的整體發展規律那樣相背離,以至哪些最熱烈希望改革的人也成了第一批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產生厭惡的人。然後,為了對這種矯正活動再加矯正,某些本已退去的不滿情緒又被從隱伏狀態中召了出來。結果是,只有胡作非為才算真正的改革,才能受人歡迎。……因此,混亂變得不可收拾,而其中的原因尚不在於藥方的毒性太大,而在於用藥不當,藥性過於劇烈。有鑒於此,我對改革的重要看法之一便是逐步進行:某些效果近期即可到來,某些效果經過較長時期才會到來。」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眾所周知,保守主義者以反對法國大革命而著名,但是,這不意味著他們反對任何革命,或者,反對任何情況下的革命。實際上,柏克就支持幾乎與法國革命同時發生的美國革命,這是因為美國革命不過是殖民地民眾要求享有他們作為英國人的權利,並非與英國的傳統、習俗和法律等決裂,並非與過去一刀兩斷。與法國大革命相比,美國革命是一場相對保守的革命。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柏克也同意推翻政府的暴力革命,他說:「如果某一政府確實邪惡而專橫,且無法對其加以改革(有時會出現此種情形),那麼,就應該將其換掉,必要的話,也不妨訴諸武力。然而,當涉及的問題關於政府機構或大或小的完美程度時,允許採取措施的餘地就沒有這麼大了。」

對比而言,現代自由主義者則更傾向於支持激進的、劇烈的、全方位的變革,無論這種變革的後果給社會帶來的震蕩有多大。在絕對理性主義的主宰下,他們厭惡「舊社會」,喜歡「新社會」,喜歡夢想和構造一個「烏托邦」。在很多情況下,他們不能容忍那些古老的傳統和習俗,認為它們阻礙社會前進的步伐,阻礙社會走向更加自由和平等。他們喜歡革新除舊,甚至喜歡花樣翻新,並將「新」與進步、公正等聯繫在一起。譬如,他們支持人的「變性」手術,支持人們隨意選擇自己認同的性別等,並且認為這是社會進步和寬容的標誌。

也許一個人還可以列出更多的區別來,但上面這些可以說是保守主義和現代自由主義的主要區別。今天西方社會中的很多爭論、分歧和衝突,都與這些區別有關。譬如,對福利、墮胎、同性婚姻、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移民、政府管制等問題的爭論,都可以看出保守主義和現代自由主義之間的分歧。就政治光譜而言,英國的保守黨和美國的共和黨信奉的是保守主義,而英國的工黨和美國的民主黨則信奉的是現代自由主義。

雖然保守主義在英美國家有著深厚的傳統和強大的影響,但它在中國卻長期受到冷落。自晚清西學東漸以來,各種思潮紛紛湧入中國,尤其是社會主義、功利主義、存在主義以及(現代)自由主義等,唯獨保守主義缺席,至少它沒有那麼多的擁躉。原因之一在於,中國在打開國門的過程中,各種激進主義和形形色色的集體主義思潮正在西方流行,大批越洋留學的中國學生很快將這些思潮介紹到了中國,並認為它們代表了西方的潮流和未來。而且,在「救亡」與「啟蒙」的時代背景中,國人對歐陸的啟蒙運動情有獨鍾,而對蘇格蘭啟蒙運動和美國啟蒙運動知之甚少。當時的人們對笛卡爾、盧梭、伏爾泰、狄德羅等耳熟能詳,歐陸啟蒙運動的(絕對)理性主義、反傳統、反宗教特性等在中國被廣泛接受和推廣。在東西文化碰撞的過程中,人們急於求變,尤其是激變,更加青睞激進主義和理性主義,而對英美傳統中的保守主義,則無動於衷,甚至嗤之以鼻。長期以來,國人讚賞法國大革命並步其後塵,喜歡打碎「舊社會」,建立「新世界」。毋庸置疑,理性主義、激進主義和集體主義主宰了二十世紀的中國,造成的政治經濟後果至今還在深深地影響著國人。

保守主義在中國登場|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推薦⑤

二十年前,當劉軍寧先生出版《保守主義》一書時,絕大多數國人對保守主義還是相當陌生,甚至抱有懷疑和敵視的態度。但是,今天,不僅《保守主義》一書一版再版,擁有了更多的讀者,而且越來越多的保守主義著作譯介到了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理解、接受和認同了保守主義,成了名副其實的保守主義者。

他們開始反思激進主義和理性主義所帶來的問題,反思劇烈革命——以法國大革命為代表——所造成的災難,反思計劃經濟和計劃思維所帶來的後果,逐步認識到習俗、傳統、權威以及宗教信仰的價值,認識到自由社會的建立不可能從一張白紙開始,而是慢慢積累的結果。越來越多的人明白,社會變革是必要的,但是變革應當是溫和的、漸進的,不能採取推倒重來的做法,像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暴力革命一樣,因為那樣只能讓過去的積累化為烏有,讓自由社會的建立更加困難。

也許有人會說,保守主義在英美有市場,但在中國行不通,因為中國沒有值得保守的東西,尤其是沒有自由的傳統。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誠然,中國沒有自由的「大傳統」,但是有自由的「小傳統」,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為自由進行過努力,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它始終沒有匯成巨流,沒有結出碩果。當保守主義在中國紮根之後,中國有望走出暴力革命的循環,有望走出朝代更迭的怪圈,有望看到自由的巨流。

還可能有人會說,在中國推行保守主義,是否意味著要回歸儒家傳統?答案是,儒家傳統中與自由相容的部分可以保守,但與自由不容的部分應當擯棄。劉軍寧先生簡單明了地將保守主義界定為「保守自由」的主義,這意味著保守主義不會接受專制與暴政,不會接受任何倡導或者默許奴役的傳統。而且,保守主義不會接受某些人鼓吹的「獨尊儒術」,這不僅是因為儒家只是中國眾多傳統中的一種,而且因為「獨尊儒術」是一種僵化封閉的態度和做法。保守主義雖然對古老的事物情有獨鍾,但是,它並不拒絕革故鼎新,在審慎的前提下,它對新事物持一種開放的態度。

長期以來,由於保守主義沒有進入中國,人們難免對其產生一些誤解。如今,保守主義已在中國登場。這一時刻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對中國而言,而且對世界而言,因為它將有助於改變這個東方大國的命運。

題圖為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作品《自由引導人民》,來自:維基百科;長題圖為柯克,來自:維基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好的橋樑設計,兼有愉悅的感官體驗和功能性|這個設計了不起
瑞典皇家芭蕾舞團的演出,舞檯燈光裝置也是主角之一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