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禁說中文」事件背後的誤解與啟示

「禁說中文」事件背後的誤解與啟示



  來源:中國科學報


  杜克大學的「禁說中文」事件,既有值得認真追究、不能輕易放過的地方,也有需要警惕不被放大的誤解所誤導之處,更有抓住關鍵所在尋求制度改變之必要。語言,永遠不是單純的詞句與話語問題,各種價值觀深藏其中。不揭開詞語表面看似風平浪靜的面紗,很難認清語言背後深不可測的力量與風險。

  當下中美貿易衝突正酣,這次事件既體現在兩國政治經濟的交往之上,又體現在兩國文化的衝突之中。在這樣的語境下,像這類語言衝突所引發的事件,今後還會有,甚至會層出不窮。


  「禁說中文」風波乍起


  1月25日下午1:49分,杜克大學生物統計與生物信息系研究生項目主管、助理教授梅根·尼利(Megan Neely)給在讀的研究生髮送了一封郵件,稱今天有兩位教授分別到自己的辦公室反映情況:有兩位研究生說話聲音非常大(尼利在這裡強調指出,他們所用的詞語是VERY LOUDLY,全部是表示強調的大寫字母),並且要求提供兩位在學生公共/學習區域大聲用中文交談的研究生的照片。


  其索要照片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在學生未來申請碩士研究項目時或者申請實習時對此有所了解——這是個頗具含蓄意味的英文句子,暗含的意思是,未來既不願與這些學生合作,也不會向用人單位推薦這些學生。當然,任何人大概都能聽得懂這帶有「威脅」意味的弦外之音。緊接著,尼利著重強調了兩位教師所反映的失望與不滿情緒:他們對這些學生沒有把握好提升英文水平的機會而深感失望,同時認為在公共區域操持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語言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為此,尼利向國際學生(當然主要是中國留學生)提出了自己的三點建議:首先,一定要意識到,在系裡使用中文而不是使用英文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其次,她不知道對於國際學生來說,來到美國學習非母語有多麼困難,但她充分尊重大家的所作所為;話雖如此,她還是鼓勵大家,只要是在系裡或校內其他所有專業場所(professional setting)的時候,一定要說英文。最後,她把這封郵件抄送給了正處於應聘時期的二年級研究生,同時表示,如果想要討論這個話題,可以隨時到自己的辦公室來,她很樂意跟大家作進一步的討論。


  這樣一封郵件被貼到了社交媒體上,話題迅速引爆中、美兩國的網路與媒體。杜克大學也迅速作出反應。


  杜克大學道歉,尼利辭職


  雖然第二天是周六,但一組以中國學生為主的國際學生群體向杜克大學發起了一封請願信,要求調查尼利郵件背後的動機,包括其他教授的行為。他們認為,尼利教授的郵件顯示了其對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太缺乏了解與理解,現狀令人震驚。請願信說,他們要與杜克大學所存在的常態化的仇外現象與歧視中國留學生的現狀作鬥爭。


  事件一經發酵,尼利迅速道歉,並提出辭去杜克大學醫學院生物統計系碩士項目主管一職。也是在周六,杜克大學醫學院院長瑪麗·克勞特曼給全體碩士生髮來一封郵件。

  克勞特曼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三個觀點。第一,為尼利所發涉及在系裡究竟該使用中文還是英文的郵件表示鄭重道歉。她說,自己理解很多人為此所受到的傷害以及所引發的憤怒,並公開澄清:對於學生彼此使用何種語言進行交談,絕對沒有任何規定或者限制;學生未來的工作機會與是否能夠獲得推薦也絕不會受到課外使用語言的任何影響;而且,學生的個人隱私會一如既往地得到保護。第二,她向學生保證,無論是杜克大學,還是醫學院以及生物統計系,都會尊重每一位學生、每一種文化以及每一種語言的價值。這種多重文化與多種語言所帶來的豐富的多樣性,才能夠鞏固和強化杜克大學的學術共同體。第三,她已經向杜克大學的制度平等辦公室提出申請,對學院這一生物統計碩士項目作出全面評估,並向學院提出提高來自不同背景學生的學習環境的建議。同時,她宣布,尼利教授已經自動提出辭去研究生主管一職並即時生效,很快會有人來接替她。


  克勞特曼最後表示:「雖然我們致力於歡迎所有的國際學生,並努力使大家能夠融入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中,但這次事件還是令人傷感地意識到,未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特別是在文化意識與文化理解上,要保持深度的警惕與關注。對於此次事件,我們高度關注、嚴肅對待。」


  從風波開始到我寫作的時間,不過三天時間。在中國,社交媒體反響強烈。在美國,包括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等在內的各大傳統媒體以及推特等社交媒體也全都介入報道。至此,「禁說中文」成為中美高校中的一個熱點事件。


  事件中不容忽視的細節


  如果認真查看尼利郵件等一手資料,我們不難發現有些細節是不能忽視的。仔細辨別這些細節,有助於人們發現有些媒體包括自媒體的報道與事實實際上有出入,更有助於人們識別有些媒體所得出的「杜克大學教授不準中國學生說中文!公開歧視?」這樣的結論有誤導之嫌。

  在我看來,這一事件本身有兩個細節不容忽視。


  一是尼利應該是出於好意的提醒,而非提出硬性的規定禁止學生說中文。當然,我不認識尼利,也沒有在現場,只是通過她的郵件來分析一下我的觀點。首先,在整個郵件中,她作為碩士項目主管,是在坦誠地、實事求是地向大家報告有關教授的情況反映;在這一點上,她既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隱瞞事實,而是如實地陳述兩位教授的意見。其次,她是在請求學生說英文,而非依據所謂規定或者限制來要求學生不要說中文,更沒有禁止學生說中文。特別值得在此指出的是,她在郵件的第二段中表達個人「觀點」時,連續使用了三個大寫的「PLEASE,PLEASE,PLEASE」,以此強調並請求大家,甚至在我看來,這近乎是在哀求大家,希望大家記住這樣做的後果!而且,依我之見,她其實可以不提後果,但作出了提醒。但值得一提的是,事件的後果並不是她的意見,而是兩位教授的意見。但對此無論中外媒體都少有提及。


  而且,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有人把2018年2月28日,尼利的另外一封郵件的截圖也曬了出來,這更加證實了我的猜測:尼利對學生的警告確實屬於善意的提醒。她在一年前的這封郵件起首時寫道:「我不喜歡做語言警察,但在過去的幾個星期中,我收到了太多的評論,讓我覺得我有必要把它們分享給大家。而且,最近的一篇報告就來自於系主任……在報告大家抱怨國際學生不說英文。」之後,她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緊接著,她就又重複了她後來所說的那句話:「雖然這樣說,但我還是對於國際學生充滿敬意,因為你們到外國的碩士項目來就讀,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擔當,非常不易。」可以說,尼利的善良和愛心,在這兩份郵件中溢於言表。


  二是尼利的郵件中講得很清楚,她在提醒學生們,希望大家在系裡或大樓里以及與專業相關的場所,要百分之百地講英文,而不是說任何時候都要講英文。對此,有兩種較為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既然不是課堂,那麼無論在哪裡,講什麼樣的語言,都是個人自由,其他人不該干涉;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這樣的學術公共場合,院系要求講英文,對於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與交際水平自然有好處,這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在目前各種批評意見中,人們往往把「學術公共場合」這一點給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如此一來,事件就變成了杜克大學禁止中國留學生說中文,這聽上去很詭異。


  要求在公共學術區域講英語,我個人以為可能是該院系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未必會是嚴格的限定。應該說,這樣不成文的規定甚至是教授們的要求並非沒有合理之處,學生們照此去做,對自己自然也有好處。但如果有過於嚴格的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並為此要承擔嚴重的後果,顯然是矯枉過正,甚至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自然不妥。


  語言衝突,焦點究竟何在


  這一事件之所以成為中美兩國的一個熱點,有兩個眾所周知的大背景。其一是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到美國高校就讀的人數激增,已經躍居美國國際學生的首位;其二是當下中美貿易衝突正酣,它既體現在兩國政治經濟的交往之上,又體現在兩國文化的衝突之中。在這樣的語境下,像這類語言衝突所引發的事件,今後還會有,甚至會層出不窮。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一事件?這一事件給我們的啟發到底在哪裡?個人以為,有三個方面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第一,不冤枉好人與好意,找到根源最重要。這一事件,雖然緣起於尼利,但事情的根源真的不在她。她只是那個向眾人報道了「壞消息」的使者罷了。其實,學生們應該感激她的好意以及她那善意的提醒。現在,她已辭職,但這並不代表著事情已經成為過去。真正需要調查的是那兩位教授以及那位系主任,還有眾多的教師,是否真的有偏見與歧視。


  第二,不忘記規則與使命,提高自身是王道。就留學生而言,應該從兩方面來看待這一事件。一方面要認識到這樣哪怕是不成文的規定,對於個人來講其實也是一種促進,也有助於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學術公共領域尋求大家共同的語言,這是一種學術職業精神的體現。對於留學生而言,在英文世界中遊刃有餘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未來才能為國家與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不放棄追問與訴求,爭取制度性改變。這一事件中真正值得我們重視的,其實是如何改變教授們所可能有的偏見乃至歧視。語言在此事中只是表象。真正可怕的是有些教授心中所具有的先入為主的偏見以及由此產生的歧視。因此,我認為,杜克大學的國際學生應該真正抓住這次機會,提出真正的問題,找到真正的根源,爭取讓學校出台相應的政策,防止乃至杜絕任何人所可能有的偏見、歧視乃至威脅、仇恨會折射到他人身上。防微杜漸,才是根本所在。


  語言,永遠都不是單純的詞句與話語問題,各種價值觀深藏其中。不揭開詞語表面看似風平浪靜的面紗,很難認清語言背後深不可測的力量與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美科學院院長:呼籲就人類基因編輯準則達成共識
人類抗癌達到全新里程碑:癌症死亡率25年來持續下降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