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貴族氣質是需要培養的,溥儀便能將一塊普通椅子,坐出龍椅的氣勢

貴族氣質是需要培養的,溥儀便能將一塊普通椅子,坐出龍椅的氣勢

都說人要有氣質,現在社會的我們都是靠視覺感官來判斷和了解一個人,當我們遇到一個陌生人的時候,除了看這個人的穿著打扮來判斷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人從內到外給我們的感覺,就是看到這個人覺得他是什麼樣的人,這就是所謂的氣質。

氣質是指人看不見摸不著的特徵如同空氣之於我們,但是它卻和空氣一樣默默地左右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對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氣質,而這些氣質的來源又與家族、成長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有關,我們可以從許多文學作品中發現,所謂上流社會的生活,與平常大眾百姓的生活是大有不同的,這些不同,不一定表現在吃穿用度上,更多的是外化的表現給旁人的一種感覺。

氣質雖不是與生俱來的,但一旦形成也是不容易被消磨掉的,而任何的氣質都是需要培養的,就像末代皇帝溥儀,他能將一塊普通椅子坐出龍椅的氣勢。

溥儀的一生起起伏伏,他的心路歷程可以說比古往今來任何一位皇帝都要複雜,他並沒有做幾天皇帝,甚至都還沒有真正的握住這個國家的命脈,他被社會制度和現狀廢過位,又被當時的日本侵略者控制,成為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因此,他是大清朝的宣統帝,舊中國的清廢帝,還是「偽滿洲國」的康德皇帝。

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曾寫道他的前半生當過三次皇帝,第一次時年歲尚幼,懵懂無知,只能任人擺布;第二次時滿心憧憬做一個「真皇帝」,那時正是張勳復辟之時,在他眼中,這次才是真的感受到了「權力」;第三次,便是成為了帝國主義侵略者控制中國的一個工具。

溥儀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你是皇室子孫,無論何時都是高人一等的。更何況,清廷之中的禮儀規矩、等級制度有多嚴格我們從史料中也能夠略知一二,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算溥儀做不成皇帝,但這樣塑起的氣質已經深入骨髓。

儘管在後來的歲月中,他漸漸看清了局勢,也不再成天做著當皇帝的美夢,可旁人還是可以在他的舉手投足間看出,這是一個貴族出身的人。

民國三十四年,溥儀成為了蘇聯的戰犯。或許是因為他已經看淡了這不斷爭搶的生活,在被囚於蘇聯莫洛可卡夫30號特別監獄的時間裡,他甚至還覺得待得很舒服,並多次上書向蘇聯表示願意永久留居蘇聯,請求加入蘇聯的黨。

也是在這期間,他經常會上庭,參加審判,可就算處在風暴中心,溥儀仍是泰然自若,在與審判長的對話間也是不緊不慢,貴族氣質立顯,也是從那時起,人們都在感嘆他的氣質不管是坐什麼樣的椅子,都像坐在龍椅上。

儘管沒有做皇帝,儘管親眼見證王朝一夜之間崩塌,但是溥儀仍是在這沉浮間,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見識,心中也能更為清明,對眼前的這個世界也更為清醒。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中國文化史》、《我隨溥儀二十年 末代皇子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