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血統最混雜的人種,三天內從生存700年的故土消失,至今難返回

血統最混雜的人種,三天內從生存700年的故土消失,至今難返回

目前全球分為黃種人、白種人、有色人種。人種與生活地域及民族特性有關,但也有一些血統混雜的人種,其中生活在俄羅斯的韃靼人就是一個血統很複雜的民族。之所以說他複雜,主要是因為此人種來源成分複雜,混雜不同民族。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韃靼人。有人說韃靼人與中國和蒙古人有關,其實兩者關係並不大。韃靼人叫法我國歷史上有「韃靼」、「達怛」、「達靼」、「達達」、「塔坦」等音譯名,但我國所指的韃靼與俄羅斯現在韃靼人已經不是同一種人。


成分複雜

據史料記載,所謂「韃靼」是我國古籍中公元5世紀的游牧部落一支,而此部落主要生活在蒙古及貝加爾湖一帶,後來唐朝也出現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等不同譯音,而我們通常所說的「韃靼」,範圍隨時代不同而有大差別。特別是現在俄羅斯境內的韃靼人。

古代韃靼人演變很複雜,簡單說就是生活在蒙古的韃靼人被古代突厥與遼、金所臣服,後來又被蒙古征服,成為蒙古大軍中的一員。蒙古大軍西征時,韃靼人隨蒙古大軍到了歐洲一帶生活定居,並與當地人進行融合同化,最後成為血統混雜的韃靼人。

現在俄羅斯所指的韃靼人,並不僅包括古代蒙古西征帶來的那部分人,還有原來留在俄羅斯一些混雜人種。他們被俄國叫做韃靼人,因此現在所指韃靼人成分很複雜。


強迫遷移

韃靼人隨蒙古大軍到了歐洲後,他們生活地域在不同地區,而克里米亞半島就是一個韃靼人賴以生活的地區。蒙古人在歐洲建立金帳汗國時,克里米亞就成為韃靼人主要聚居地。從此克里米亞半島便成為韃靼人的生存之地。

據資料記載,1800年,克里米亞半島上的98%是韃靼人。此時韃靼人已經融合了蒙古與奧斯曼土耳其人。而真正「韃靼人」實際是成吉思汗所建的金帳汗國屬民,他們還一度被認為蒙古帝國的後裔。

1774年,克里米亞被沙俄佔領後,沙俄就把韃靼人往外遷移,然後再把俄羅斯人遷往克里米亞居住。至此韃靼人失去了聚居地,遷往俄國不同地區。俄國通過近二百年時間的移民,到了二戰蘇聯時期,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已經不到20%。蘇聯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控制。

蘇聯實行集體農莊經濟時,大約10萬韃靼人死於這場人為的大饑荒。而且大量的韃靼人參加蘇聯軍隊,並死於蘇德戰爭中。二戰時,德軍一度佔領克里米亞,此時生活在克里米亞的韃靼人不願再接受蘇聯統治,他們認為德軍才是救星,於是有的韃靼人就參加了德軍,還有一部分韃靼人則參加了蘇聯紅軍。雖然韃靼人成為德軍是少數,但在蘇聯眼裡,他們依然認為韃靼人不忠誠,需要把他們趕出克里米亞,或者讓韃靼人回到蒙古。


銷聲匿跡

由於蘇聯對韃靼人的成見,二戰後,蘇聯加緊對克里米亞半島上韃靼人驅逐行動。1944年5月9日,蘇聯內務委員會就制定了一項驅逐韃靼人計劃。1944年5月17日,蘇聯驅逐韃靼人的命令在半夜下達,要求克里米亞韃靼人三天內必須遷走。

據當時親歷者回憶,1944年5月17日早晨,有的韃靼人正在家裡吃飯,便被蘇聯內務部通知15分鐘內立即集合出發,所以韃靼人都不知道去哪裡。

1944年5月20日夜晚,19萬韃靼人被裝入火車運往中亞的烏茲別克,在長達三千多公里的途中,由於火車上缺水缺食物,一些韃靼人死在火車上,到達烏茲別克時,只剩下18萬餘人。

而那些參加蘇聯紅軍的韃靼人,也沒有得到蘇聯的信任,他們也被送到烏茲別克生活,從此克里米亞半島便沒有韃靼人的身影。韃靼人曾經生活近千年故地成為一種回憶。

蘇聯解體後,一些韃靼人陸續返回克里米亞,但物是人非,他們已經找不到當年生活的感覺。克里米亞頻臨黑海,這裡氣候宜人,是蘇聯有名的休閑勝地,很多蘇聯人都願在這裡生活。目前,雖然有韃靼人想遷入克里米亞,但韃靼人來後定居的困難很大。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鴉片戰爭過去178年,國人當銘記,為何出現陳羽凡等明星吸毒?
我國禁止對外展出的文物,8個字透露什麼秘密?美國人給出答案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