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為什麼要寫經?

在雕版印刷術尚未發明的唐宋之前,口授或抄寫佛經,是傳布佛教的最主要方式。尤其在東漢以來將梵文經典翻譯為漢文的過程中,更須仰賴筆受者將之書寫抄錄下來。

漸漸地,隨著多部重要的大乘佛典極力宣說受持、讀誦、抄寫佛經之殊勝功德,寫經、抄經,成為信仰者普遍的奉佛方式。如《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云:「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聞此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云:「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銷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盤荼、若毘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噉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不過,由諸多寫經題記可以得知,對許多發願寫經者來說,將寫好的經典送人或置於寺院供養,除了出自虔誠的信仰心,顯然更具有為個人、家族或國家等祈願現實利益、紓解現實煩惱、積累來世轉生福報等功德。甚至還有如敦煌寫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般於卷末題記發願「奉為老耕牛一頭,敬寫《金剛》一卷、《受記》一卷,願此牛身領受功德,往生凈土,再莫受畜生身天曹地府分明分付,莫令更有讎訟」(圖1),將寫經功德迴向給家中老牛的例子呢!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圖1:《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寫本,英國大英圖書館藏(S.5544)

都寫些什麼經呢?

在歷代所抄寫的經典當中,大概以唐三藏法師玄奘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為人熟知吧!但古代寫經題材事實上相當多元繁雜,以敦煌佛教寫經為例,即可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一切經」,即佛教聖典之總名,也就是所謂的「大藏經」,一般卷帙浩繁,以官方寫經為主,字體工整,校對詳實,裝幀精美,屬於正式的標準寫經;第二類為「日常用經」,主要為教徒或信眾個人修行、持誦之用,故形式較為自由,以方便為要,如敦煌本《六祖壇經》即為六祖惠能門人修行持誦的日常用經;第三類是「供養經」,即信眾發願供養的經典,通常與發願者的祈願目的或自身信仰相互關聯,如欲將功德迴向給亡者親人就抄寫《佛說阿彌陀佛經》,祈願患者病痛痊癒可抄寫《藥師經》,祈求增長智慧、增壽延年則抄寫《金剛經》,欲懺悔滅罪就抄寫《金光明經》等,從中可見當時佛教信仰之情形。

寫經的外觀為何?

寫經中,以捲軸裝(圖2)最為常見。其是以楮汁白芨調和而成的黏劑,將若干紙張接成長條,並於最後一紙末端黏上圓形木棍,以方便卷收,待閱讀時再將其逐段展開。但有的捲軸很長,不利於查找經文。唐末以後出現經折裝,亦即將本是長卷的佛經,從頭到尾按一定的寬度和行數,連續左右、正反摺疊,最後形成長方形的一疊,並在其前、後兩面各黏加硬厚的紙板或包上布帛,猶如書封和書底。不過,經折裝的折線久了容易裂開,故日後又發明出冊裝形式。比如蝴蝶裝是將寫有字樣的經頁反折,依序排好,再將有折線的一邊全部黏接在書背上,閱讀時經頁的左右兩邊就像蝴蝶展翅一樣,但缺點是每讀完一頁就會接著看到空白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出現將向內對摺的經頁改為外折、再將散開的一邊粘貼在包背書衣上的包背裝,唯其粘貼作業較為費事,後來又發展出在經頁右欄邊緣鑽孔打眼、再穿線固定的線裝樣式。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圖2:《書儀》,寫本,捲軸裝,英國大英圖書館藏(S.1040)

另有源於印度的梵夾裝樣式。早期印度多將佛經寫在一片片狹長的貝多羅樹樹葉上,依序疊摞在一起,上下包夾兩塊硬板,再用繩子穿起,稱為「貝葉經」。由於這類經文多為梵文字體,並有兩塊夾板,遂以梵夾裝稱其裝幀樣式。日後亦見以紙張替代貝葉、並改書漢譯經文的梵夾裝寫經(圖3)。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圖3:《頓悟大乘正理決》,寫本,梵夾裝,法國國家圖書館藏(P.4646)

有特定的格式嗎?

書寫佛經時,大多是由右向左,以直行書寫。為了便於閱讀和美觀,通常會先畫好豎行的欄線;其中,用墨筆或鉛石畫線,稱「烏絲欄」,用硃筆畫線,稱「朱絲欄」,另有用金銀泥粉畫線者。早期寫經每行字數較不固定,從14到22字不等;約自隋代以後,格式變得較為規範,尤其是官造經卷,固定每行17字,每紙26-28行,以便於計算和校對。

寫經的內容,亦大抵有固定的格式。佛經正文的前、後,各有首題和尾題,標明佛經的名稱和品第;若佛經較長,分為若干章節、品第,那麼各品第之間還會加上中題作為分隔。若是供養性質的佛經,還會在卷末添加題記,載明供養者抄造佛經的時間、地點、動機、數量,甚至是供養者的身份、抄經目的以及心中願望等。

需要哪些材質用具?

未有紙張之前,如於印度早期,乃將佛經寫在貝多羅樹的樹葉上;在佛教向中國傳播的過程中,亦見因地制宜、書寫在素帛、槐皮、樺皮、甚至金鍱上的經書。而目前所見絕大多數的寫經,則以紙張為主要載體。早期的麻紙纖維分布不均,表面較粗糙,亦少有加工。魏晉時期,開始「染以黃櫱,取其辟蠹」,亦即在紙上塗染以黃柏樹皮製成的防蟲染料,成為外觀淡黃或呈黃色的「染潢紙」(黃紙)。隋唐之後,麻紙製作工藝進步顯著,不僅紙張表面相對平滑,還發展出在黃紙上二次加工、施蠟砑光的技術。這種「硬黃紙」質地堅硬,細密平整,既防蟲蛀,又能防水,用來寫經,可保存千年之久。另有以靛藍染成的「磁青紙」(圖4),顏色深藍,以泥金在其上書寫佛經,更彰顯出經典的華麗莊嚴。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圖4:《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紺紙銀絲欄金泥,敦煌研究院藏(編號285)

寫經如同書法般,主要以毛筆沾墨書寫。8世紀後亦見以木筆、竹筆(圖5)或葦筆抄寫的硬筆書法寫卷。除了用墨書寫,也有將金粉、銀粉調製為泥狀,甚至將自身之鮮血和入墨中寫經的例子。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圖5:唐竹筆與西夏竹筆

誰來寫經?

古時寫經者大抵可分為官方、民間兩大群體。官方寫經者,主要指官府僱用抄寫書卷,或在官方寺院中擔任經卷抄寫工作的人,他們大多受過識字及書法的基本訓練。如唐代於秘書省、門下省設「楷書手」(又稱書手、楷書、群書手);他們寫成的經書,往往成為各州道的模板,故完成作品較為精美,格式上亦有一套完整嚴密的制度。寫經卷尾都詳盡羅列抄寫時間、抄寫人姓名、用紙數量等,並註明抄寫班子職稱和署名,包括裝潢手、初校手、再校手、三校手、詳閱、監製等,以示負責(圖6)。由於寫經者未必深諳佛教,所以多用寺院僧人進行初校、二校直至三校,詳閱者亦多是德高望重的高僧。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圖6:官方寫經《金剛般若經》尾紙,唐上元三年(676),法國國家圖書館藏(P.3278)

民間寫經者,則多為僧侶、寺院經生,或接受施主委託,於佛寺附近或交通要道上開鋪寫經的職業寫經者。這些寫經者程度不一,有的甚至還不太識字,以至於所寫經書中迭見別字和俗體字,但其中仍不乏技巧熟練、水平中上的佳作,呈現有別於官方經生的不同書風美感與趣味。寫經生的收入,可由敦煌文書《康秀華寫經施入疏》所載「寫《大般若經》一部,施銀盤子三枚,共卅五兩。麥壹佰碩、粟伍拾碩、粉肆斤。右施上件物寫經,謹請炫和上(尚)收掌貨賣充寫經直,紙墨筆自供足,謹疏四月八日弟子康秀華」(圖7),略見一斑。

寫經六問:敦煌寫經的功用、材質、格式及其他

圖7:《康秀華寫經施入疏》,寫本,法國國家圖書館藏(P.2912)

轉載聲明: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道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岳——南嶽紀游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山房寫字——廖偉夫書法作品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唐寅之後一人!陳少梅國畫精品欣賞
國之瑰寶,家藏一瓷,既能賞玩又可傳世!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