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親爹和後爸》首播收視尚可,張譯最出彩,張國立油膩不足
文/馬慶雲
趙冬苓老師編劇的電視劇《我的親爹和後爸》在東方衛視首播。從幾家收視率統計平台提供的數據來看,這部張譯、張國立等人主演的戲,首播收視情況尚可。《我的親爹和後爸》基本排在當晚同時段衛視電視劇的第三位置上。首位依舊是《知否》,次席被《天衣無縫》摘得。
當然,收視率只是衡量一部電視劇熱度的參考數據之一。《我的親爹和後爸》質量如何,與這個數據關係不大。老編劇趙冬苓,在這部新作品當中,反應出來的水平如何,幾位老戲骨的演技又怎樣,才是真正值得關注的。
先說趙冬苓老師的編劇水平。
《我的親爹和後爸》屬於優質的現實主義和偽劣的玄幻愛情之間的作品,只能稱之為中等水平,及格作品。好的一面是,老編劇趙冬苓確實可以很好的把握人物性格。劇中所有人物都是正常的,或者說是成熟的,沒有某些電視劇的鬧劇性格。能夠寫出正常人來,其實是編劇的初級水準,奈何同行襯托,讓這個水準都變得難能可貴了。之所以如此,實在是這幾年所謂的垃圾大IP影視劇項目害的。
與那些垃圾玄幻愛情劇相比,《我的親爹和後爸》當然算是有現實味道的影視劇了,人物智商正常,對白清晰,劇情也流暢,故事不出現生硬的地方。但是,若是以更高級的「優質」標準來衡量,這部電視劇算不上優秀。因為它從始至終缺少一個立得住的有時代價值的情感內核,作品的現實痛點不大。
《我的親爹和後爸》想表達什麼呢?
這部電視劇,真正的主人公是三位。張譯飾演的中文系教授,張國立飾演的親爹生父,和李建義飾演的養活孩子長大的繼父。電視劇想展示的是張譯這個成人角色,在兩個父親之間的情感抉擇。這個主題,若是貼合有價值的社會內容,還是可以呈現時代痛點的。
但是,趙冬苓老編劇顯然更希望自己寫的是一部都市熱播劇,而非更深刻地探究時代問題的優秀劇目。所以,在這部電視劇當中,我們可以更多的看到富華的奢侈,看到小別墅小洋樓的教授生活,卻很難更清醒地看到真實的城市生活的另一面的群體。基於繁華基礎上的敘事,有沒有時代痛點,老編劇可能比我這個劇評人更清楚。所以我說,這部戲的時代價值不大,還是逗大家一樂的玩意兒。
張譯的表演透著小知識分子的幽默。
張譯真正立得住自己表演性格的電視劇其實是《我的團長我的團》。在這部戲當中,張譯給人一種剛毅知識分子的觀感,雖然他戲中扮演的並非知識分子角色。他呈現了一個莊重而不失幽默的即視感。所以,張譯此後的大量角色,都是走這條路線。他與「知識」二字,組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演技CP。
在《我的親爹和後爸》當中,張譯角色是整部戲成功的關鍵。因為這部戲免不得有父子之間的無趣煽情,必須要有演技的演員才能把戲演的不那麼讓觀眾噁心。在已經首播的劇情當中,張譯確實很好的完成了角色,既有小知識分子的入世,也有自己正直的一面。入世的,是也有拿一些常識當大知識賣書胡扯的一面,似女神于丹,正直的一面,則是學生曠課來給自己捧場是不同意的。張譯很好地實現了這種性格上的兩面派。
張國立的表演缺少油膩。
按理說,國立老師不應該出現問題。也可能是趙冬苓老師劇本階段,對這個生父角色的打磨就不夠,或者說味道不足。這個拋棄孩子自己闖蕩的男人,身上應該更多一些時代的油滑,而非過分的有板有眼。 張國立老師起初對角色的塑造,也有些太正面了,油膩的東西太少。油膩少了,角色對前妻和孩子的「拋棄」故事就力不足。張國立老師對角色做了減法,減少油膩當然讓劇情和人物看著更正常,但是無法精準拿捏人物性格,則是演員需要背一下鍋的。
與張國立老師「滑鐵盧」構成對仗的,則是女戲骨買紅妹。她在戲中飾演一個保姆,要跟後爸談戀愛的那麼一個角色。而且劇情當中對其有介紹,通過角色之口告訴大家,是農村來的。買紅妹的表演當中,沒有農村女性的風霜,只有城市女性的風塵,這是演員本身的不用功。買紅妹演什麼都是買紅妹,這樣的演員要批評。
老編劇寫戲的好處是,前幾集可能抓不住觀眾,但是後續隨著所有人物角色的鋪開,劇情會漸入佳境。我們不妨期待《我的親爹和後爸》後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