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六十多年來,Billboard 上的流行歌曲正變得越來越憤怒和悲傷

六十多年來,Billboard 上的流行歌曲正變得越來越憤怒和悲傷

六十多年來,Billboard 上的流行歌曲正變得越來越憤怒和悲傷

過去 66 年間,流行歌曲中的負面情緒正變得越來越多。

結論來自最新刊載於《流行音樂研究雜誌》(Journal of Popular Music Studies)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從 1951-2016 年間 Billboard 百大單曲榜中,提取了總計 6085 首歌曲的歌詞(剔除了純器樂作品)。在經過計算機分析後,他們得出結論,「流行歌曲歌詞正明顯地趨向於消極化」。

憤怒的情緒自 1950 年代中期以來就呈上升趨勢,並在 2015 年達到頂峰;悲傷情緒也自 1980 年代漸長,並在 2000 年代迎來最高點。相比之下,表達喜悅、自信、開放情緒的歌詞越來越少——今天看來頗有隔世之感的是,在 1950 年代末,喜悅甚至還是流行歌詞的主基調。

當中也有一些例外出現。比如 1982-1984 的三年間,擁有除 1950 年代初期外最不憤怒的歌詞,而 1990 年代中期的憤怒則有明顯的增強。至於總體趨弱的喜悅情緒,也曾一度在 1970 年代中有所回升。

需要明確的是,與其說 Billboard 排行榜反映的是詞曲創作者本身或音樂發展的趨向,毋寧說它是對大眾口味的投射,也即對過去 66 年間社會價值觀的反映。

這也可能與說唱受到歡迎有關。同一項研究通過比對發現,說唱歌詞顯得不太自信,但在外向值上得分較高,而「與流行音樂和鄉村音樂相比,憤怒和厭惡在說唱音樂中更常見,而對快樂的表達卻要少得多。」

論文表示,這與此前的分析一致,即說唱音樂不太利於促進親社會行為。

音樂的另一種變化就是數據來源本身。過去,排名的主要依據是唱片銷量、電台及自動點唱機的播放量,但現在,排行的依據還擴展到了 Apple Music、Spotify 等流媒體播放/下載/購買的情況,此外還涉及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等其他人氣指標。

這項分析使用了 IBM 開發的計算語言工具 Tone Analyzer,它能夠識別文本中的情緒基調(分為喜悅、憤怒、厭惡、恐懼和悲傷)、語言風格(思路清晰、自信、猶豫不決等)以及社交傾向(開放、有責任心、外向、隨和等)。

這樣的技術結合了心理語言學和機器學習,常見於數字人文學科中,能在大數據集中識別情感和意見,被稱作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或意見挖掘(opinion mining)。

當然,對音樂情緒的捕捉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而最終的結果也帶有計算工具自己的「理解」。

論文拿 Bonnie Tyler 1983 年的歌曲 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舉例。這首歌在第一句唱道「Turn around, every now and then I get a little bit lonely and you"re never coming round」(別走,有時我內心寂寞,你卻從未在我身旁)。據 Tone Analyzer 分析,這句歌詞的主導情緒是悲傷,得分為 0.786。就整首歌而言,悲傷和恐懼是主基調,得分 0.52 和 0.53,而喜悅的得分只有 0.09。責任心、外向性、開放性的分數則分別是 0.08、0.02 和 0.48。

題圖來自 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有人想用「天河」在西部降雨,但氣象學家覺得這事不確定性很大
從韓妝美容到極致恐怖,Facebook自己整理了今年的流行話題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