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海勇士」撈到稀世珍寶的背後:海洋信息技術產業化之路還未走順

「深海勇士」撈到稀世珍寶的背後:海洋信息技術產業化之路還未走順

王祝華 科技日報記者 江東洲 劉昊

近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勇闖「魔鬼西風帶」,在海底獲取巨大紅珊瑚樣品及其他數據,既振奮國人,也引起業內人士對於我國海洋信息產業發展的關注。

「『深海勇士』在將近5米的大浪中下潛並帶回驚喜,過硬的海洋探測技術及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很關鍵。」中電科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然而,對於以服務和升級海洋經濟、海洋管理、海洋科研與權益維護為目標的海洋信息產業來說,僅僅服務剽悍的『深海勇士』是遠遠不夠的。」

業界面對投入高

需求不確定等多重難題

「新一代信息技術要儘快應用於主戰場,儘快助力海洋產業升級、海洋認識深化。」梁新認為,對於海洋這樣高難度的應用場景,需要資本、技術、產業等各界力量加入,一起聯合發力、共商共建、共贏發展,當前我國海洋信息產業還遠未能達到這一狀態。

當前海洋信息產業面臨海洋環境惡劣、關鍵產品依賴進口、系統規劃各自為戰、集中近海建設分散、組織方式傳統等一系列問題,高昂的投入、耗錢的維護、不確定的需求,成為當前我國海洋信息業界面對的多重難題。

北京海蘭信科技集團最初是一家研發和銷售船舶通導設備和系統產品的企業,近年來涉足海洋監測、智能航海等領域。「我們感覺到海洋儀器行業嚴重依賴進口,能夠國產化的產品相對單一,國產化產品成本高但市場接受度不高;同時也面臨需求批量較小,市場信息不暢,導致規模效應、盈利能力受限,對企業經營帶來極大的挑戰。」該集團總裁魏法軍說。

同樣感到迷茫的還有中興儀器(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纓,眼看著公司在海洋信息產業上的投入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但還是走得「磕磕絆絆」。「要麼產品做出來市場沒起來,要麼國家有需求,但找不到需求對接點,這就讓我們很難集中人力、資金來投入新品研發。」

深圳市朗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偉勝近來也比較鬱悶,由於缺乏海上試驗平台,半年前為了儀器設備的海試,他們在大亞灣丟了一套自研的海床基(海底觀測裝置),損失了幾百萬。「除了目前沒有海試的平台,海洋儀器設備也缺乏體系化的行業標準,經常各家研發的儀器設備不能實現互聯互通,而開展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的制定對於做強做大海洋信息產業和企業未來發展來說都至關重要。」

朱偉勝表示,數據共享也是制約我國海洋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現在國家整個海洋系統的數據還不能實現互聯互通。這個障礙如果不能破除,後面的數據分析處理以及應用研究將存在很大的問題。」

匯聚各方資源

主動對接國家需求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認為,我國海洋信息產業發展還面臨著缺少頂層規劃和體系化布局、海上基礎設施建設緩慢、核心技術產品匱乏、中遠海及水下信息互聯組網存在技術瓶頸、產業發展推動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從目前的困境來說,無論是高校、研究所或企業僅憑一己之力,還是行業主體各自抱小團,都難以達成改變海洋信息產業生態的目標,需要匯聚行業各方資源,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廣泛開展政策調研和標準研究,搭建行業共享創新服務平台,著力解決制約海洋信息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形成行業發展的整體合力。

過去十年,我國海洋工程重大裝備總裝集成能力明顯提升,部分「國之重器」實現自主設計建造。「但在核心設備及核心系統上與國外的差距依然很大。應鼓勵海工重大裝備總裝集成項目,與核心設備、核心系統的技術追趕突破協同聯動;支持以重大裝備項目拉動國產核心設備和核心技術提升。只有產業鏈整體提升了,海工裝備才能從總體上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中集海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於亞說。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白尾海雕現身甘肅,「天空之王」真的歸來了嗎?
劉永坦:為祖國「海防長城」安裝「火眼金睛」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