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中國進口最多的機槍有哪些?除了捷克式,這些也買了很多
如果你翻閱過抗戰史,你就會發現,幾乎每一場戰役,中國軍隊的死傷都要大於日軍。這裡邊原因很多,中國武器裝備的缺乏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這樣說,整部抗戰史就是中國軍人用血肉之軀對抗日軍飛機大炮的歷史。
德械師
可能有朋友要問了,缺乏武器為什麼不造啊?實際上,我們一直在造,比如中正式、漢陽造步槍就造了100多萬支。但是由於工業基礎薄弱自製的武器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滿足不了抗戰的需求。所以,實際上我們也曾大量外購,特別是作為步兵班排火力支柱的輕機槍買得尤其多些。
捷克ZB26輕機槍
中國軍隊的火力支柱:捷克ZB26輕機槍
捷克ZB26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該槍結構簡單,動作可靠,維護方便,研製成功後除裝備捷克軍隊外,還曾大量出口,其中國購買的數量最多,數量超過3萬多挺。一般來說,國軍的甲種師,一個師一般裝備ZB-26輕機槍274挺,平均每個團60多挺,精銳王牌師裝備的數量更是達到了700挺。
笨重的蘇聯馬克沁-托卡列夫輕機槍
馬克沁-托卡列夫輕機槍,最實初是蘇聯研製的PV-1氣冷馬克沁航空機槍。1926年,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托卡列夫將其搬到了地上,去除了同步器,安裝了兩架腳,命名為馬克沁-托卡列夫輕機槍。不過,它明顯有些生不逢時,因為同一年,蘇聯的DP輕機槍誕生了。這種武器共生了2450挺,其中1400挺以軍事援助的名義運到了中國,換回了不少的農產品。
上:托卡列夫輕機槍,下:DP輕機槍
抗戰期間,這種武器主要裝備中央軍的精銳部隊。不過它體型笨重,空槍就重達26斤,再加上槍架彈藥什麼的,重量達到了60斤左右。讓瘦小的中國輕機槍手在長時間徒步行軍的時候苦不堪言。
明顯水土不服的DP機槍
DP機槍又叫轉盤機槍、大盤機槍等,在中國名聲大躁還是在抗美援朝期間,不過這種武器實際早在抗戰初期就來到了中國。同樣是蘇聯軍事援助的,究竟數量有多少,筆者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
該槍結構簡單,堅固耐用,特別是41發超大的彈容量,火力持續性很好,中國軍隊引進該槍之後,主要裝備了第74軍這樣的精銳部隊。不過,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在蘇聯性能優良的DP機槍在中國有些水土不服。首先,它槍身加彈盤比較笨重,瘦小的中國軍人用起來不是那麼方便;其次彈容量大的同時DP機槍也極易卡殼;最後這種武器不能換槍管,在蘇聯寒帶地區問題不明顯,但是到了中國,特別是南方,打200發就要休息。
蘇聯DP輕機槍
勃朗寧大師的作品:比利時FN-BAR-M1930式機槍
比利時FN-bar-M1930式機槍的前身是槍械大師勃朗寧在一戰時為美軍設計的M1918自動步槍。20世紀30年代,比利時FN公司進行仿製生產,改用7.92×57毫米口徑槍彈,而且射速可以調節(快慢兩檔),於1930年定型,稱為「M1930 式7.92毫米勃朗寧輕機槍」,受到一些國家的歡迎。
中國是M1930輕機槍的主要用戶,在1933年上半年時就採購了5000挺,到了1937年已經進口了9148挺,抗戰爆發後又訂購了8000挺,至1939年5的,通過滇湎公路一共運往內地7412挺,所以總數量有可能超過2萬挺以上,引進的數量僅次於捷克式。
實際上,在那一段時期中國引進的輕機槍還有多種,比如芬蘭的M26機槍等。軍閥及地方武裝私下購買的更是多不勝數,這些萬國造武器對於中國抗日來說,同樣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雖然為了購買它們我們通常都要付出高價。
※美國F-4戰機一出場就被暴打,還遭飛行員嫌棄,日本卻仍在用
※二戰時德國「希特勒電鋸」真的那麼恐怖嗎?歷史學家說出真相
TAG:歪史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