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不怕真壞人,就怕假好人
趙麗穎和馮叔的熱播劇《知否,知否》近日在各大平台熱映。很多觀眾,對於裡面的白蓮花天團(小秦大娘子、曼娘、墨蘭和林小娘)都是恨得牙痒痒,特別是廣大的女性群體,覺得愛上這樣女人的男人都是「睜眼瞎」。要說著白蓮花天團中戰鬥力最強的,就是小琴大娘子了,總能四兩撥千斤,挑唆別人為她出頭,她只管藏在後面「坐收漁翁之利」就好了,既收拾了自己的眼中釘,又保有了自己的賢德之名,還讓人覺得她才是備受欺凌的那一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01 什麼是真壞人,什麼是假好人
真的壞人其實是非常單純的一些人,這類人不用任何手段和謊言粉飾自己所做的錯事,甚至可能就是想讓別人認同他就是壞人的這個身份。這類人總是言行一致的,從不偽裝自己的「惡意」,甚至不會表達自己的善意。而這類人,由於壞的單純,也不會引起大家的擔憂,因為我們一旦發現他是壞人,自動遠離或屏蔽對方即可。
但是假好人卻恰恰相反,他們極其擅長偽裝,將自己「邪惡」的想法和動機包裝成對別人的關心和愛,從而讓自己脫身。就好像電視劇《知否》中的小秦大娘子,明明覬覦爵位,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襲爵,卻從不表露出來,而是加以關心二叔的形式,迫使二叔和老侯爺父子反目,還不得不在外漂泊。但是,其他人怎麼看她的呢?都說她是最為善良的人,有著像菩薩一樣的心腸。這類人,對我們有著極大的殺傷力,很容易出現「自己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狀況,或是被他們當槍使而不自知,對我們自身的人際關係或是職場升遷,還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甚至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收拾殘局。
其實我們不必費力去區分真壞人還是假壞人,只要是壞人我們都遠離就好,完全可以秉持「寧殺錯不放過」的原則。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們花心思和精力去辨別的是:這個人到底是真好人還是假好人。
02 好人和假好人的區別在哪?
真好人和假好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會產生內疚感和敢於承擔責任。好人也會做錯事,但真好人會對自己做錯事這件事本身產生很強的罪疚感,認為自己犯下了很大的錯誤,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承擔起做錯事的後果。
但假好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偽裝地天衣無縫,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於他們無關,所有的結果都是別人造成的,因為別人有問題,才會造成現在的結果。不論事實多麼明確的指出,他們就是犯錯的主題,他們總能為自己找到合理辯護的理由。他們非常擅長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明明已經做出了不利於第三方的決定,但卻不直接做出決定或說出口,而是會選擇「諮詢」相關專家,但這種諮詢也是假意諮詢,他們真實的目的是想甩鍋給專家。
在這裡,我舉一個我看到過的案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國外的有一對夫妻因為孩子學業的問題找諮詢師進行諮詢。丈夫是律師,妻子是一名老師,也可以算得上高知群體了。他們的孩子就讀於一所不錯的公立小學,但卻出現了偷竊行為。學校建議讓他們帶孩子去做心理諮詢,並說孩子是否能夠繼續留在這所學校讀書,需要心理諮詢師的建議。那位諮詢師在做過診斷後,建議孩子接受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同時覺得轉到私立學校對孩子的成長更為有利。但是,這對夫妻在完全接納了諮詢師的建議之後,極力阻止諮詢師再見到孩子,並且將孩子轉學到了另一個公立學校。在新的學校中,老師和同學都對孩子非常認可,但他還是犯了一些錯誤,學校為了挽救孩子,再次建議父母帶著孩子回到諮詢師那裡諮詢,並承諾只要諮詢師認為孩子可以再次回到學校,學校還是願意留下這個孩子。諮詢師在跟孩子溝通之後,覺得孩子在這個學校適應非常好,只要家長配合治療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當諮詢師再次跟這對夫妻討論孩子的問題,並且明確表達了自己不建議此時給孩子轉學的建議後,家長卻給孩子辦理了轉學。並且寫了一封信給諮詢師,大致內容是說,非常感謝諮詢師的付出,已經按照諮詢師給出的建議給孩子辦理了轉學。諮詢師收到信後,非常沮喪,因為孩子已經出現了抑鬱症的特徵,但家長對自己的建議置之不理,甚至拿出上一次的建議來作為這次轉學的借口,他們不肯承認孩子的問題,是他們自己過度管控和對孩子長期否認而形成的,卻認為是環境,也就是學校的問題。每次諮詢師向這對夫妻提出質疑,他們都有完美的借口推脫自己身上的責任。
03 在生活中如何識別假好人呢
假好人的最根本特徵就是偽善,似乎除了打開上帝視角沒有任何方法來鑒別出他們。但其實不然,我們每個人對這類人有著與生俱來的鑒別能力,那就是感覺。也許聽起來很玄,但其實離我們很近。偽善的人會帶給我們這些感受:
1. 雖然從沒跟Ta發生過衝突,但就是感覺跟Ta格格不入,或者說感覺相處很難受
2. 似乎他們從來沒有做過什麼錯事
3. 永遠有很多非常完美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的所作所為,並讓對方啞口無言,有種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