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醫案」健脾補腎養心,針灸治療心脾腎虛型失眠
健脾補腎養心,針灸治療心脾腎虛型失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反覆失眠近10年,治以健脾補腎養心,針灸獲良效。
馮某,女,67歲。2009年3月25日初診。
主訴:反覆失眠近10年。
初診:患者近10年睡眠質量差,難入睡,睡眠淺,易醒,醒後難再度入睡。白天睏倦疲乏,偶有胸悶氣短,心慌心悸,容易健忘。納一般,二便調,舌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平素血壓控制可。四診合參,辯證為心脾腎虛,病性以本虛為主。治以健脾補腎養心為法。
治 法:健脾補腎養心
中醫診斷:(病名)不寐。(證候)心脾腎虛
西醫診斷:睡眠障礙
處方:
取穴:血管區(左),安眠穴(左),外關透內關(左)。
針法: 平補平瀉手法導氣。連續治療三天,每天1次,每次留針20分鐘。
耳穴:脾、腎、心,以王不留行籽貼壓三天。
TDP:關元穴。
二診(2009年4月28日):患者精神好轉,疲倦感減輕,面色較前紅潤。患者訴睡眠時間較前延長,睡眠驚醒次數較前減少,納可,二便調,舌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脈沉細。前方有效,治則同前,在前方的基礎上適當加減,針用平補平瀉手法導氣,加用用腎俞(左)、脾俞(右)、足三里(左)穴位,以增強補益脾腎,和中安神的作用。取穴:安眠穴(左),外關透內關(左),腎俞(左)、脾俞(右)、足三里(左),針用平補平瀉手法導氣,連續治療1月,每日1次。DP照射:以TDP燈照腎俞穴20分鐘。經治療患者癥狀明顯改善。陳老認為,腎俞、脾俞可補益脾腎;足三里為益氣補虛之常用主穴,可調理脾胃,以助氣血生化之源。
三診(2009年5月30日):患者精神可,面帶笑容,面色紅潤。睡眠明顯改善神清氣爽,胸悶氣短,心慌心悸等癥狀消失,納可,二遍調。舌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脈沉細。效不更方,繼續鞏固治療3次。取穴:安眠穴(左),外關透內關(左),腎俞(左)、脾俞(右)、足三里(左),平補平瀉導氣。繼續治療3天,每天1次,以鞏固療效。耳穴:腎、心、神門,以王不留行籽貼壓三天。TDP:腎俞雙,照射20分鐘。囑患者積極進行心理情志調整,保持精神舒暢,勿勞累,按時作息。
按語:陳教授臨證指出,中醫失眠症稱之「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是臨床常見病症之一,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和健康。陳教授認為本例患者難入睡,睡眠淺,易醒,醒後難再度入睡,舌淡胖,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乃由於患者年過半百,脾腎之氣漸虛,加上心神交瘁,久之心脾腎失調釀成本病。臨床上失眠在老年人中甚為普遍,分析老年人失眠的原因,除自身各組織器官的老化直接影響睡眠的時間和方式外,更可因老人發病的不典型性和多病性,使許多重要系統的器質性疾病以失眠為首發癥狀,如缺血性心臟病人極易因夜間發作性呼吸困難,心悸或心絞痛而從睡眠中驚醒;中醫歷代文獻認為失眠之因甚多,大要不外乎心腎之臟病變。蓋離中一陰是為陰根,陰根下降是生水精。坎中一陽是為陽根,陽根上升則為火母。坎離交濟,水火協和,陽入於陰則為寐,陽出於陰則為寤也。人至老年,精血虧損,多臟虛衰,尤其腎陰不足水不濟火,心火不能下通於腎,腎陰不能上濟於心。陰陽不交,此為失眠之本也。考慮本病患者年過半百,心腎之氣漸虛,加上後天脾血虧虛,經年不寐,辯證為心脾腎虛,病性以本虛為主。
臨床上在治療過程中,需對患者作適當治神輔導,開導其保持樂觀情緒,注意合理生活作息及適當戶外活動,戒食辛辣;囑患者積極進行心理情志調整,做到喜怒有節,保持精神舒暢,盡量以放鬆的、順其自然的心態對待失眠,對加速康復有助益。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