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引經成位,三粗一妙(128)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九、引《涅槃》五譬,成四教位。若不將四教釋譬,譬不可解。若非五譬判四教位,取信為難。若信經文,則位義易曉。解諸位意,彼譬冷然。彼此相須,可謂兼美者也。

彼文云:「凡夫,如乳。須陀洹,如酪。斯陀含,如生蘇。阿那含,如熟蘇。阿羅漢、支佛、佛,如醍醐。」此譬三藏五位。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何者?凡夫全生,未能除惑,菩薩亦爾,但得如乳。須陀洹破見,革凡成聖,如乳變為酪。斯陀含侵六品思,故如生蘇。阿那含欲界思盡,故如熟蘇。阿羅漢、支佛、佛,皆斷三界見思盡,故同稱醍醐。

故《釋論》云:「聲聞經中,稱阿羅漢地為佛地。故共為一味也。」

問:此經以三藏菩薩為上草,彼經云何以菩薩為乳味?

答:經取化他邊強,喻之上草。此中自證力弱,同凡夫為乳味(云云)。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三十二云:「凡夫如雜血乳;須陀洹、斯陀含如凈乳;阿那含如酪;阿羅漢如生蘇;支佛、菩薩如熟蘇;佛如醍醐。」此譬通教五位也。

凡夫不斷惑,乳猶雜血。二果侵思未多,同初果如乳。三果欲思已盡,故如酪。四果見思具盡,如生蘇。支佛智利侵習,小勝聲聞,故共菩薩如熟蘇。十地名佛地,即是醍醐。

前以菩薩同凡味,故知是三藏。今以菩薩同支佛,故知是通。若不作通釋譬義,何由可解(云云)。

第九卷:「凡夫佛性,如牛新生,血乳未別。聲聞佛性,如清凈乳。支佛如酪。菩薩如生、熟蘇。佛如醍醐。」此譬別教五位。

乳譬無明,血譬四住。凡夫具此,故言雜血。十住已斷四住之血,與二乘齊,故言聲聞如乳。十住後心,理明智利,類支佛侵習,故言如酪。十行破塵沙,如生蘇。十迴向,破界外塵沙,如熟蘇。故言菩薩如生、熟蘇。登地破無明,顯佛性,得一身無量身,百佛世界八相作佛,故言佛如醍醐。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二十五云:「雪山有草,名為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

牛喻凡夫,草喻八正。能修八正,即見佛性,名得醍醐。此譬圓教,行大直道,觀一切眾生,即涅槃相,不復可滅。

圓信、圓行不由歷別,於一生中,即入初住,得見佛性。

如牛食忍草,不歷四味,卓出醍醐,故知圓教意也。

忍草譬境妙,牛譬智妙,食者譬行妙,出醍醐譬位妙,此圓意也。牛食余草,血乳轉變,歷四味已,方成醍醐。余方便教,境、智、行、位,皆麁意也。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前四譬,即有四處明醍醐,四教明佛智各異,具既稱佛,同指佛智以為醍醐。

藏、通二佛不明中道,但取果頭佛二諦智為醍醐。別教登地破無明,即能作佛,以中道理智為醍醐。圓教初住得中道智,亦稱為醍醐。《纓珞》云:「頓悟世尊」,即此初住智為醍醐也。

前兩醍醐是權非實,故有教而無人。別教醍醐名權理實,圓教醍醐名理具實。以是義故,前三位、五味皆麁,圓教一味皆妙。

法華玄義|(128)引經成位,三粗一妙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074)三諦粗妙,開粗顯妙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