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廿三,祭灶粑粑做起來
天下
02-01
農曆臘月廿三、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有些地方也稱作過小年),尤其是民間、更為隆重,祭灶、即送灶神,祭灶日到了,也意味著人們又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的過個好年了,也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人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這祭灶日雖然只是個傳說,但祖祖輩輩沿襲生今,早已成了一種文化和習俗,這說明廚房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確實很重要……前人信、後人跟……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送灶粑粑、買糖食果餅、打掃廚房衛生,等到入夜八九點鐘的時候、還要燃香點燭、燒凈茶、放鞭炮等習俗,待禮畢之後,一家人就可以歡歡喜喜的吃送灶粑粑和糖食果餅了、且喝茶聊天,直到深夜都不肯睡去……記得每年的臘月廿三、幾乎都是這樣度過的。
記得每年的這一天,都是媽媽在做送灶粑粑,以前用石磨手工磨米面,現在用的是機器粉碎的米面,但一直都是媽媽做的味道、小時候的味道,記得在那些缺衣少食的日子裡,一到送灶的時候、媽媽就會在廚房裡忙碌著,而我們,就會一直守在鍋邊、等待著,那份期盼、那種開心,至今也無法用言語去表達和形容,等粑粑做好烙熟後、父親首先舀來乾淨水倒到洗臉里、把手洗凈,接著燒開凈茶、燃香點燭,用三個碗裝上粑粑,如果每個碗里裝一個,說是三星拱照;如果每個碗里兩個,二三得六、說是六六大順;如果每個碗里裝三個,三三得九、說是天長地久或說是常吃常有,而敬茶、已是三個茶杯,但必須茶過三巡,其次還用碗裝上糖食果餅,酒杯倒入米酒,俗稱「敬酒「,但也必須酒過三巡、這是地方的風俗,也是奉敬灶神的禮數,表示著對神靈的敬重,禮畢、燒上適量的紙錢,放上鞭炮後,送灶的儀式才算結束,然後將敬奉的粑粑及糖果端到火塘邊,一家人坐下來、一面烤火,一面品嘗……雖然只是吃些送灶粑粑,我們卻吃得有滋有味、高興不已……
今天,又是臘月二十三了,我憑著記憶,親手做一次送灶粑粑、以祈禱新年廚房更加的食色生香、日子越過越好,更多的是懷舊和感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並傳承媽媽的好手藝。
送灶粑粑的製法如下,一起去看看吧!晚上記得送送灶神哦!
首先備上適量的糯米面
備上適量的粘米面
備上適量炒香的黑芝麻(如果沒有黑芝麻、白芝麻也可以)
備上適量的白糖
待所用食材備齊
將粘米面倒入鍋中或盆中
接下來倒入糯米面
倒入適量白糖
攪拌
和均勻
開窩、倒入適量井水或純凈水
和勻
搓揉成麵糰
分成大小相當的份數
捏成小球狀
並逐個的取出放到砧板上,壓扁成圓形的餅狀
擺上黑芝麻,放於盤中
為了圖個吉利,就做六個吧、六六大順、一帆風順
粑粑捏好了,平底鍋放入適量魯花牌菜籽油燒熱炙燙鍋(這一工序,主要是為了在烙粑粑時不粘鍋,有人也稱之為寬油)
待油燒油,倒出熱油,只留少許的留底油鍋待用
這時,將捏好的粑粑放入、進行烙制(火力必須轉小,要不然會焦煳的哦)
並注意:要不停的翻動
一面一面的翻轉
一次
兩次
一個粑粑的烙制
至少要不停的翻動
五至六次
甚至更多的次數
直至烙熟到兩面呈金黃色才能起鍋,然後就這樣,依此工序將剩下的粑粑烙好為此
待烙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可以將前面烙熟的放入鍋邊
兩面翻動幾次
烙熟至金黃為好。
寫作後記:
祭灶粑粑烙好了,等到入夜時分、加熱奉敬灶神之後,才可以品嘗的哦!
在做祭灶粑粑時,一般是粘米面(即普通的大米面)放三分之一、糯米面放三分之二,按照這樣比例做出來的粑粑更軟糯,更香和更有口感。
(趙梓均:2019年1月28日下午匆筆於貴州麻江)
※他拍的日本街頭很有趣,每張都可以讓人細細品味
※坐著玩手機的人,這是一組讓人引發思考的雕塑
TAG:帶著相機去旅行 |